盘纸余料自动吸附装置的设计

/ 1

盘纸余料自动吸附装置的设计

卢红林,刘韬,钟华,邹庆元,吕波

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绵阳卷烟厂卷包车间,绵阳,621000

摘要

绵阳卷烟厂拥有12台ZJ17型卷烟机,卷烟机在运行过程中,每次更换卷烟纸均需人工及时清理盘纸余料,否则正在使用的盘纸会被余料磨断,引起设备停机。每次重新启动会剔除大量烟支,增加消耗,同时若余料被带到下端,存在开出双层卷烟纸卷烟的质量风险。通过设计一套吸附装置吸附盘纸余料,解决卷烟纸飘落的问题,减少消耗、保证产品质量。

关键词   盘纸余料;吸附装置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1项目现状

小组针对余料引发断纸的频次进行了统计,达到了1.55次/班,并且做对比实验(人为不清理盘纸余料),实验结果表明人为不处理,断纸频次会增加,达到了15次/班,因此亟待解决盘纸余料飘落的问题。对于我厂现有设备,有正压、负压两种气源,若直接使用负压作为动力,那么存在可能将纸屑、灰尘等杂物吸入负压风机的风险,减小风机寿命。使用正压则需将正压转换成负压,才能将盘纸余料吸附,因此如何利用正压装换成负压才是解决的关键。小组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可以利用伯努利原理,解决正压产生负压的痛点。

2 项目举措

经查阅相关资料,由流体力学可知,对于不可压缩空气气体(气体在低速进,可近似认为是不可压缩空气)的连续性方程

A× V ₁ =B× V ₂

式中A,B----管道的截面面积,㎡

v1,v2----气流流速,m/s

由上式可知:截面增大,流速减小;截面减小,流速增大。

由不可压缩空气的伯努利理想能量方程:

P1+1/2ρV ₁ ²+mgh1= P2+1/2ρV ₂ ² + mgh2

式中:

P1,P2:截面A,B处相应的压力,Pa

V ₁, V ₂:截面A,B处相应的流速,m/s

ρ:空气的密度,kg/㎡

h1,h2:距离地面高度,m

由上式可知:流速增大,压力降低,当V ₂ >V ₁时,P1>P2,当v2增加到一定值,P2将小于一个大气压务,即产生负压。故可用增大流速来获得负压,产生吸力。

已知我厂正压为0.5-0.7Mpa,测量分支管道在8mm管径内风速为V1=40m/s,压力为300KPa

由伯努利方程:P1+1/2ρV₁²+mgh1= P2+1/2ρV₂² + mgh2

,在本设计中重力势能影响可忽略不计,空气密度ρ=1.239kg/m³

即300000+0.5×1.239×40²=P2+0.5× 1.239× V ₂ ²

要满足P2<0,则V ₂>697.04m/s

由A× V ₁ =B× V ₂ ,即3.14×(0.008/2)²×40=B×697.04,

要满足V ₂>697.04m/s,则横截面B<2.88mm²

考虑到盘纸的运行轨迹,为避免与吸附通道产生左右剐蹭,设计吸附通道左右为圆角,如左图1所示,则:

横截面面积△S=S₂ -S₁

S₂ =L2×L3+π×(L2/2)²

S₁ =L1×L3+π×(L1/2)²

假设L2=16mm,L ₃=40mm,

S₂ =L2×L3+π×(L2/2)²=840.96mm²

则S₁= S₂ -△S =840.96-2.88=838.08mm²,则L1=15.95

若要△S <2.88,则L1>15.95,在此取15.96mm。校核:当L1=15.96mm,S₁=838.36,△S ₁ =S₂ -S₁=840.96-827.97=2.6mm²< △S,满足设计要求。

负压校核:由A× V ₁ =B× V ₂ ,得出V ₂= 772.92 m/s

由伯努利方程P1+1/2ρV ₁ ²= P2+1/2ρV ₂ ²,得出P2=-69101.40Pa;

由公式P × S=W × T(P:吸附真空度Mpa,;S:吸附面积,mm²;W吸附重物,N;T安全系数,垂直方向≥8,本设计重物吸附方向并非垂直,存在一定夹角,但为确保更可靠,在此取T=8)

测得余料重物为2.23g,则P×S=(69101.40×10^-6)×40×12=33.17> W × T =2.23×10^-3×10×10=0.223,负压可以将余料吸附住,满足设计要求。

图2  吸附装置示意图

小组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如图2所示盘纸余料吸附装置,以卷烟机盘纸接纸信号为触发信号,通过时间继电器控制电磁阀的通断以控制接通时间,实现自动吸附余料。

3 改进效果

通过此设计实现对盘纸余料的自动吸附,保障生产顺利,减少消耗,同时运用继电器控制,实现了装置的自动化运行,减小人员劳动强度。此装置投入生产运用之后,经30个工作日的跟踪观察,未再出盘纸飘落引起断纸导致停机的情况,并且减少了烟支消耗,消除了双层卷烟纸卷烟的质量隐患。

参考文献

[1]倪玲翠.工程流体力学[M].山东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2.

[2]孙克军.电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