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质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浅谈水质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

王豆豆

阿勒泰地区食品药品检验所 ,新疆 阿勒泰 836599

摘要:水质检测实验室是水质检测的重要场所。在实验室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要落实相关化学品安全管理规范,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规则,履行实验室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从实验室建设开始到实验室投入使用,都需要不断增加和完善标准化建设,确保实验室人员的人身安全。

关键词:水质检测实验室;现状;安全问题;管理对策

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量仅为世界的1/4。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用水量、农业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增加,水资源浪费现象时有发生,水质污染更加突出。水质检测主要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水中的化学物质、悬浮物、沉积物和水生生态环境进行检测,以评价水质。水质检测实验室作为水质检测的重要场所,其安全管理与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密切相关。由于实验室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1],一旦管理不当,就可能发生人身安全问题,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带来损失。因此,保证水质检测实验室的日常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1水质检测实验室的现状

水质检测实验室主要分布在各省市的高校、科研院所、检测中心以及一些专业的水质检测机构。一般来说,水质检测实验室需要检测四类指标,即消毒剂指标,如余氯、二氧化氯、臭氧等。常规水质指标,如总大肠菌群的生物学指标和砷、硒、汞、镉的毒理学指标;感官一般化学指标,如色度、浊度、气味、口感;放射性指标,如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为了满足这些指标的检测要求,水质检测实验室通常配备各种化学试剂和生化仪器。由于大多数化学试剂通常是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这些试剂没有得到精心管理,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2水质检测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

2.1火灾和爆炸安全问题

火灾爆炸事故是严重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之一。在许多情况下,爆炸和火灾事故同时发生。2006年,成都分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的一栋实验楼发生火灾,引发了一系列爆炸。加热装置和仪表的电火花是主要的火灾隐患,压力气瓶的爆炸是主要的爆炸源。实验室的火灾爆炸安全问题可分为物理因素和人为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实验室设计不合理、实验室设施老化、仪器设备状态不稳定等。有些实验室在设计之初,人、机械、工作环境匹配不当,规划不完善。比如安装的插座数量不够,插座分布不合理,导致电线乱拉,实验室临时插座的设置。这些不规范的做法都可能导致火灾事故。2003年,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室发生化学原料爆炸。爆炸的原因可能是电线短路引起的。人为因素包括实验室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经验能力和安全意识。实验室是一个人员高度流动的地方。实验室人员的一些不当操作,如忘记关闭电源,设备或电器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火灾;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火灾等。火灾爆炸事故都是实验室可能发生的事故,要重点预防。

2.2有毒有害化学样品和试剂的安全问题

化学试剂是水质检测的必要物质条件。在水质检测过程中,一些高浓度废水,如含有高浓度二氧化氯的工业废水,本身就具有腐蚀性。在检测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护,避免废水与皮肤直接接触。此外,水质检测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内标、替代品、标准样品都可能是有毒有害化合物,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例如,水质检测实验室经常使用硝酸和高氯酸来消化水样。硝酸和高氯酸都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吸入硝酸气溶胶可刺激呼吸道,引起急性肺水肿。但高氯酸通过皮肤黏膜接触、食入和吸入后也会引起强烈的刺激症状。

一般来说,在化学试剂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实验室人员的不规范行为而导致的安全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自身生命安全的影响。在一些管理不严的检测机构,由于实验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在实验室吃东西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导致中毒。实验室的药品和试剂应放在指定的位置。但是,目前国内很多实验室的工作台和试剂瓶摆放不当,一些危险化学试剂倾覆导致的事故也时有发生。二是对他人生命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影响。在水质检测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液,可能是失效的试剂,比如过期的药物,也可能是实验废弃物或中间产物,比如含有重金属盐的废水。这些废液必须单独收集,安全存放,禁止随意排放,否则会带来严重的人身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

2.3仪器和设备的损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验室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也越来越先进。与传统实验室相比,现代实验室检测设备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在实验检测过程中,如果操作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不仅会损坏仪器,造成资产损失,还会危及自身安全。在水质检验过程中,常用仪器有鼓风干燥箱、离心机、高压釜、光谱、色谱、质谱等,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据报道,一些实验人员在使用高速离心机时忘记盖上离心机内盖,以10000转/分钟的速度离心,导致离心机烧毁。此外,还有报道称,某实验室一台待开启的气相色谱仪柱箱突然发生爆炸,柱箱内的电热丝、热电偶和风扇受损。主要原因是一个维修人员自己把色谱柱卸了下来,实验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了意外。因此,实验仪器要定期维护,使用前要做好安全检查。通常情况下,仪器的借用、使用、损坏和维护应及时记录。

3水质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对策

3.1提高检测人员的安全意识。

只有提高检测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提前做好预防工作,确保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很多报道中,由于检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导致的事故屡见不鲜。因此,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培养检测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新进人员进行统一的安全教育,对现有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分析实验检测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总结以往案例的经验,最大限度地预防实验室事故的发生。

3.2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

现场施工标准化。随着中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各类检测实验室逐渐增多。实验室建设之初,应根据要求明确建设规划,根据实验室使用规则明确功能用房布局,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规定,确保用电安全。实验室必须采取防水、防火、防盗等安全措施。

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制定严格的、可行的、预防性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实验人员操作培训制度。器械的训练要多样化,反复进行,让训练者透彻了解器械的特点和使用规律,尤其是一些精度较高的大型器械,更要反复学习和演练[2]。建立实验室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日常维护制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实验室危险化学试剂和药品的管理办法,对有害检验样品进行管理,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在水质检测实验室中,同一指标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检测方法。有必要对这些测试方法进行分析和整合,以选择最佳的测试方法。目前国家出台了很多水质指标的检测标准,为水质实验室的检测工作提供了便利。先进的测试方法不断取代原有的测试方法,可以促进测试工作的发展。

结束语

实验室的安全关系到每个实验者的切身利益。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自我安全意识,会杜绝很多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任重道远,需要各级各岗位、各人员齐心协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将实验室的危险事故控制在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华松,刘闯,丁珍菊等.强化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8):326-329.

[2]周金丽,张旭东,刘越.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现状分析及对策[J].轻纺工业与技术,2009,(1-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