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治理中生态材料的运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河道生态治理中生态材料的运用分析

杨领海

西安市长安区沣河管理站 710115

摘要: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大形势,我国中小河流的生态治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中小河流进行生态治理,可使河道环境得到恢复,改善水利设施建设,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对生态物质的功能及利用原理的阐述,对河流治理的综合效应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生态物质在河流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河道生态治理;生态材料;应用分析

1.引言

在河道治理中发现,河道环境的破坏大多是由于人为及环境两方面原因,很多处河道必须要得到有效治理。比方说一些传统的水利建设,就会对河道所涉及的环境进行破坏和改变,对河道附近的水陆生态环境都有着相当明显的影响,植被的破坏以及动物栖息环境的变差都会逐渐地显现出来。虽然从国家建设大局角度出发来看,大规模进行水利建设利大于弊,但是长期观察下来还是遗留了相对明显的河道环境问题,需要及时治理。如一些污水废水的排放,野生动物的肆意捕杀等行为,都会对河道产生影响。所以,从河道治理的方面来看,如果想要取得更好的生态效果,那就要按照生态优先并协调发展的原则来进行河道治理工作。

2.水利工程建设对河道综合治理的影响

2.1水利工程对河道水环境的影响

在社会的进步发展下,越来越多的技术形式开始被人们应用到水利工程中,最为突出的案例就是南水北调工程。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人工施工操作严重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环境,使得河道水温出现变化,影响了鱼群和植被的生长,加上水利工程沿线水库较多,在建设的过程影响了河道的水质和河水环境。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向河道内部排放大量施工垃圾、施工废水,不仅会破坏河道水源,而且还会破坏水生植物的健康成长。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水库对河道水资源会产生比较严重的消耗作用,最终会影响河道的水流速度,减慢河道水资源更新,降低水资源的质量。

2.2水利工程对河道附近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比较多的垃圾,这些垃圾有一部分会被排放到河道中,有一部分会被随意丢弃到水利工程周围。在这些施工材料中会包含一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对周围植被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威胁到生物的生长,也会打破生态平衡。

3.河道治理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

(1)泄洪防洪治理。在对河道组织施工建设的时候,受建筑物类型众多且又无法对其轻易派出的影响,无法为河道防洪建设提供足够的支持。另外,一些构建物会因为特殊的位置和结构来对河流的基本走向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引发水流堵塞,诱发防洪泄洪问题。当前,城市范围内出现的多个洪灾都是由于河道堤防没有达到整治标准引起的,在无法及时泄洪的情况下会诱发内涝,成为河道综合治理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

(2)所制定的措施仍然无法对自然风险的防范提供重要支持。在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中,自然环境是一个无法被人们精准评估和确定的因素,这个因素也是河道综合治理的难点。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影响河道综合治理工作顺利发展的自然因素包含作业环境、水文气候等,这些地区环境的不同所采取的治理办法不同。

(3)无法设计出科学的工程。受各个地区发展地质的不同,每个河流的走向也不同,由此很难对河道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制定出一个规范的标准,在出现河道水流不稳定的情况下就会诱发河道综合治理风险,对社会发展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河道生态治理中生态材料的运用

4.1打造具备防腐蚀能力的生态石笼

生态石笼是使用具备防腐蚀性能低碳钢丝编制的六边形或双绞合箱笼,通过在钢丝编制的六边形或者双绞合箱笼中填充石料来开展河道护坡建设。六边形或者双绞合箱笼的长宽高一般是1m,其实际大小可以根据河道治理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节。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六边形或者双绞合箱笼具备操作难度低、工艺容易掌握、施工工期短暂的特点。六边形或者双绞合箱笼的内部装饰材料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填充材质,常见的填充材质包含片石、块石、卵石等。这些材料可以做出如下分类:

第一,天然材料。在河道生态治理中的常见天然材料包含黏土、砂砾、卵石等。这些材料十分适合被应用到河流流动速度缓慢的平原河道。

第二,干叠、叠砌、抛堆块石。这类材料适合被应用在平原河道的岸边工程中,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这些材料具备较强的艺术性和流动属性,能够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第三,浆砌材料。浆砌块石是一种条状的材料,适合被应用在山川河流的防洪防冲综合整治工程中。

第四,混凝土材料。混凝土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击冲刷的能力,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容易破坏生物赖以生存环境,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对其实施必要的打磨处理。

在使用生态石笼作为河道护坡的时候,一般会在石龙的上面覆盖一定厚度的土层,之后通过喷播草籽、种植小灌木等方式来对河道边坡实施绿化处理。

4.2多孔隙生态砖

多孔隙生态砖是在以往生态石材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砖体。市场上常见的多孔隙生态砖包含有坡改平生态护坡砌块、SC生态护岸砌块、WE植生渗漏砌块等。从实际加工构成上来看,多孔隙生态砖由粉煤灰和一些煤渣共同组成,具备良好的透水性。在使用的时候,多孔隙生态砖会顺利吸收排放到河道堤坝中的水分,由此来为河道堤坝的稳定性提供支持。由多孔隙生态砖吸收出来的水分会转化到水陆植物身上,为一些微生物的成长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4.3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

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具体可以划分为土工网垫和固土种植基等多种类型。从原材料的基本构成角度来看,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的成分是一些高分子材料,固定土网垫由多层非拉伸网、双向拉伸网共同组成,在多层网连接点的顺利黏结下会打造出性能稳定的空间网垫,打造出来的空间网垫会表现出较强的韧性,能够在多个类型的复杂空间中使用。打造出来的空间内部还会存储足够的沙粒和土壤,植物的根系会穿越网孔生长起来,生长起来的草皮融合了多个物质形式。

4.4铁丝网和碎石组成的复合种植基

铁丝网以及碎石复合基一般由镀锌或者喷塑铁丝网装碎石、肥料、种植土等共同组成。从实际操作角度来看,镀锌铁丝具备较强的腐蚀性,不适合被应用在河道护坡工程建设中,替代使用的是抗腐蚀性良好的喷塑铁丝网笼。铁丝网和碎石复合形成的种植基地十分适合应在流动速度比较大的河道工程中,且形成的复合基具备较强的抗冲刷能力,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施工建设的时候能够有效避免预制混凝土护坡整体性较差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操作的时候,固土网垫会采取人工铺设的操作方式,草籽和加水喷草技术的联合使用会有效为植物的种植提供足够的支持。

结语

在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各个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河道治理区域的水域面积减少,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工作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河道周围的动植物减少。同时,在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下,工业污染也对河道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在河下游的地方出现了比较多的污染,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河道治理的重视,根据河道发展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生态材料,借助各个生态材料来提升河道治理工作的发展水平,减少河流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刘贵友. 河道生态治理中生态材料的运用分析[J]. 清洗世界,2022,38(03):110-112.

[2]朱翔华. 河道生态治理中生态材料的应用研究[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21,49(09)

[3]黄俊祥. 浅析生态材料在河道生态工程治理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