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浅析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

黄军辉

武汉创然生态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10

摘要:在社会经济建设水平持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从简单的生存向更好的生活发展。对精神世界的更高要求,推动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应用越来越普遍。植物造景是利用绿色植物和各种花卉等美化民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空间。本文主要对植物造景应用于园林景观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基于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的应用特点,提出了以艺术手法增强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艺术性。

关键字:园林景观 植物造景 作用 艺术手法

   园林景观是优化、美化人们生活空间和生态环境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中利用丰富的各种植物还原大自然优美环境,实现对人们居住环境的保护,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本文探讨了植物造景对园林景观的作用,结合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特点,提出了以艺术手法优化改进植物造景效果的对策建议。

1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作用

植物造景是基于生态学、景观学等研究理念,利用植物的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采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应用于园林绿化设计中,更好地发挥了植物的生态功能和观赏特点,促进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第一,美化园林景观。在进行园林绿化中,园林植物因为具有大自然的气息、线条和色彩等特征,是最常见的设计使用材料。将不同种类、不同生长周期的植物基于季节生长的特点采用不同方案搭配种植,能利用植物的色彩、枝叶、线条等对景观进行装饰,拓展了园林空间内景观层次的变化效果,起到了美化园林景观的作用。第二,保护生态环境。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使用,能涵养园林的土壤环境,保持地下水源。如水杉、柳树、柏树等枝叶稠密、叶面粗糙的树木,具有较深的根系,能扎根土壤起到截流降水的功能,缓解表面水流进入土壤的流速和力量,有效地保护水土、涵养水源。刺槐木、悬铃木、夹竹桃等植物能有效减少粉尘、有毒有害物质对空气的污染;爬山虎等攀援植物能生长覆盖建筑表面,让建筑在强烈日光下的反射系数降低,还能发挥出攀援植物防止墙体表面脱落的问题。在城市园林建设中,植物造景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对园林环境区域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出氧气,有效提高了园林景观小环境的空气质量,为城市的整体空气质量改善提供了支撑。特别是在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时,植物还会成为人类的避难保护地。

2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特点

   一是基于园林特点体现植物造景的价值。在园林绿化中使用植物造景,各种花卉具有很好的点缀和装饰作用。设计各种花丛、花坛、花群和花台等种植各种不同品种的花卉,能让园林的色彩更加丰富而富有层次,各种蔓性花草在游廊、棚架、树篱笆等位置进行造景,让景观效果更加多姿多彩。一般在大型建筑物和公共场所的出入口,选用微型景观造型。植物、花卉等多种类植物造景方式的应用,以立体化的形式展示植物造景的作用。如在花坛设计中,可以基于花坛的形状选择颜色和叶片形状合适的植物,让花坛内的植被自然形成纹理图样,进一步增强花坛的绿化、美化效果。在建筑、水景、草坪和树林的边缘,采用各种植物的间种手法,以各种不同生长高度的植物、不同叶面颜色的植物来丰富园林绿化。在设计布局中,结合园林景观范围的大小,考虑到不同植被的盛开期和凋零期,在比较开阔的区域适合选用树形比较宽大美观的大型植物和颜色艳丽、植株不高的花卉,不影响人们的视野同时,又用丰富的色彩营造了活泼生动的空间氛围。

    二是基于艺术性体现植物造景的价值。植物和人工材料在营造环境氛围上最大的区别就是,植物具有自然生命力,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外在表现。植物造景中,一般都是表现植物的群体之美,其中有突出表现植株高大的树木,也有色彩丰富的灌木,有绚丽多彩的花卉,也有各类攀援植物。植物的多样性,在园林景观气氛烘托中发挥出很好的作用,比如中国园林绿化设计中,讲究的是精致而优雅,会选用梅兰竹菊等具有中华文化特点的植物进行景观环境营造。在城市公共景观营造中,会考虑公共景观的功能,体现不同植物对环境的美化效果,以植物营造独特的环境氛围等,这些都促进植物造景发挥了更大作用。

3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中的艺术手法

一是采用动态平衡的艺术手法,实现植物和建筑结合造景。园林植物和建筑的结合,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是常见的布局。要充分利用植物丰富的色彩、各种叶片的线条和姿态,利用富有生命力的动态平衡艺术手法,来帮助建筑和周围环境实现深度融合。植被和建筑的搭配中,要注意科学互补,一方面让园林景观更加具有美感,一方面要以植物的有效运用增强建筑的美观,让建筑的功能更好地实现。

二是采用具有生命力的艺术手法,实现植物和水体结合造景。园林设计中水体景观能让设计增加灵性和灵魂。中外园林绿化设计中,水体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在植物和水体结合造景中,植物在水边布局,能利用水中倒影,增加画面的动感和生命力。在设计中采用整体设计布局的艺术手法,结合园林的整体需要,对水体边种植的植物精心选择。选择适应水边生长的喜欢湿润生长环境的垂柳等植物,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也要注意不过于密植大量植物,阻挡了人们对水体的视线,减少了水体通透性。要把植物嵌于水体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还要结合水体分布,将植物贯穿于其中,作为布局分工的自然划分。

植物造景已经成为目前园林景观使用最为广泛的设计手法,结合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地域特点,选用合适的植物进行造景,在提高造景植物存活率的同时,采用多种艺术手法促进植物造景和园林景观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园林景观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吴丹.花卉植物造景手法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1,44(12):80-81.

[2]胡灵琪.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及艺术手法剖析[J].中国地名,2020(07):26.

[3]伍宁.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J].现代园艺,2019(14):102-103.

作者简介:黄军辉,男,汉,1981年9月,江西余干,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