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措施

倪学斌

张家口通泰高速公路服务管理有限公司 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公路、桥梁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我国的房地产开发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和桥梁成为了城市形象的象征。在建筑工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城市的形象造成极大的破坏,甚至会对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对公路桥梁的质量监督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对公路桥梁的薄弱基础进行严格的处理。全面优化提升软弱地基处理成效,提升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软弱地基;处理措施

作者简介:倪学斌(1995-),男,汉族,河北省张家口人,现任助理工程师,大学专科学历,研究方向:道路桥梁工程。
1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软弱地基概述

1.1基本概念

软弱地基是新时期道路桥梁施工的地基类型之一,对于道路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与验收等均具有深远影响。通常情况下,软弱地基的概念可被解释为由软性黏土、淤泥等组成,含水率高、土壤缝隙大、土质疏松的地基类型。 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软弱地基的处理应立足宏观实际,以降低地基环境的含水量,提高软弱地基的稳定性为主要导向, 综合运用各类技术手段,使软弱地基符合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标准要求。

1.2基本特征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弱地基特征极为鲜明,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含水率高,单位范围内的软弱地基的含水量最高可达百分之七十以上,成为软弱地基失稳失衡的首要因素。 ②压缩率高,软弱地基的可压缩性极为突出,且压缩率与流动性往往呈正相关关系。 ③剪切强度低,自然剪切强度的变化范围相对有限,不利于形成稳定地基环境效果。 ④结构性不良,软弱地基环境下的道路桥梁施工工作若仅凭借工程自重发挥作用,则难以实现完全固结,土层容易出现流体状态,存在潜在的次固结沉降隐患。

1.3处理原则

在软弱地基处理中,首先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软弱地基的实际特点进行专业技术检测,得到全面客观详细的软弱地基技术参数数据,在此基础上则确定相应的软弱地基施工技术方法,制定软弱地基施工技术方案。其次应坚持预防性控制原则,将软弱地基处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技术性问题进行提前研判, 结合道路桥梁工程设计方案,降低土层沉降速度,提高软弱地基的稳固性。同时,应尽量做到软弱地基一次性处理完成,为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奠定可靠基础。

2软弱地基在道路桥梁工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2.1本身设计不科学

公路和桥梁的设计必须要合理,它的设计是否合理,要看建筑的基础和工作人员的设计。公路、桥梁工程的关键在于对工程进行设计,没有科学的基础,就算有最好的科研队伍,也没有足够的材料,也无法建造出一座好的公路和桥梁。而且这些不科学的项目,在使用的时候,也会造成很多的问题,甚至会危及到人类的生命。

2.2施工单位工作态度不端正

有些建筑工人,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利益,就只顾着加速,不顾质量,对有关区域的检查也是很不科学的,比如,在施工的时候,发现了软弱的地基,却没有及时的进行处理,这就造成了后面的一系列问题,严重的影响了项目的进度。

2.3监督力度不够

所有项目都要重视安全问题,在项目开工之前,必须认真检查所有的工具和设备,确保在使用中不会出现问题。为了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必须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的监管。目前,我国许多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监管不足,致使建设中出现了许多困难。

3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3.1强夯处理

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强夯加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强夯法是将重物抬上高空,并借助其下落势能对软弱地基进行压实,从而减小其压缩率,减小其空隙,提高其承载力,提高其基础性能。强夯法施工工艺简单,对10米深的路基有很大的影响,可以有效地减小路基的变形,但采用强夯加固方法时必须采用相应的隔声壁或沟槽,以减小其振动的影响。

3.2置换处理

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软土,采用优质的泥土进行置换,是一种较为简单、灵活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但在采用置换处理时,必须使用专用机械进行开挖,并将挖出的部分用高强度、高压缩性的沙土替代。该替代品应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在补土完毕后,应进行有效的压实,以保证充分的挤压,使土壤中多余的水份被充分排出,以保证新土的顺利置换。如果采取人工压实法,应注意土层强度标准,以保证公路桥梁施工和施工的需要。采用置换法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其深度应小于5米,可通过改善公路桥梁基础沉降,提高整体稳定性。

3.3静力压桩处理

静力压桩处理需要借助静力桩的自重发挥作用,在有效荷载框架重量的基础上,对软弱地基形成相应的反作用力, 有序地将预制桩打入地基内部。 与其他类型的地基处理方法相比,该方法的适用性较强,且施工操作步骤相对简单,便于施工过程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法需要建立在预制桩基础之上, 充分确保预制桩的各项技术参数指标,必要情况下需对其作出专业检测,在其硬度和刚度等指标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后,方可进行压桩施工。 合理控制静力打桩机作业速度,既要防止作业速度过快而诱发额外应力,又要避免作业速度过慢而无法保证施工连续性。 根据施工要求,落实定位放线工作,使垫木与吊点横断面保持一致,提高预制桩的利用率。

3.4灰土挤密桩处理

对于部分道路桥梁软弱地基而言, 可采用灰土挤密桩法进行施工处理尤其是在承载条件较差,难以达到道路桥梁工程路基技术要求的基床环境中,该方法更具优势。 灰土挤密桩法可对砂质基床的承载性能进行有效改善, 对于防范与化解潜在质量问题与病害问题等具有积极作用。在施工处理中,应首先对拌制灰土,通过添加一定数量的固化剂,制作具备特定性能的灰土挤密桩,并打入钢板桩进行固定,降低地基形变导致的不良影响,控制地基的稳定。灰土挤密桩处理技术的运用深度相对有限, 道路桥梁路基填土高度不宜过高, 应有效监测并调整相应的技术参数,充分满足道路桥梁施工要求,降低成桩难度,最终改善道路桥梁工程软弱地基状况。

结语

综上所述,软弱地基对道路桥梁施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处理措施运用中应注重技术方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软弱地基的存在,往往存在着含水率高、承载力差等问题,必须重视其结构特点,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并积极改进施工技术,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道路桥梁工程软弱地基处理质量,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期间采取高效、合理的软弱地基处理技术,才能更好地保证地基稳定性、可靠性,为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并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汤磊.软弱地基处理中道路桥梁施工处理技术[J].新型工业化,2022,12(01):145-146+149.DOI:10.19335/j.cnki.2095-6649.2022.1.053.

[2]马振国.软弱地基处理中道路桥梁施工处理技术[J].四川水泥,2021(07):292-293.

[3]王亚娴.软弱地基处理中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与预算,2021(03):92-94.DOI:10.13993/j.cnki.jzyys.2021.03.030.

[4]栾佳亮.软弱地基处理中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探讨[J].居业,2020(10):66-67.

[5]万家豪.道路桥梁建筑施工中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研究[J].人民交通,2020(0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