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中庭空间设计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现代建筑中庭空间设计初探

袁亮 

无锡轻大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泰州分公司

摘要:中庭空间通常是指建筑中局部空间以多层通高或垂直贯穿于全部建筑高度的空间,通过透光顶盖或模仿自然采光作为人工照明的光源来组织庭院,产生一种自然化的共享空间。中庭空间是建筑空间的一种组织形式,其最大的特点是营造位于建筑内部的“自然空间”。

关键词:建筑设计;庭院

1中庭空间的设计要素

1.1 空间形态

中庭空间的空间形态通常由其平面形态和剖面形态共同构成。根据平面形态的不同,中庭空间可分为统领所有功能空间的集中式中庭,具有明确导向性的流线型中庭,还有不规则形态的复杂型中庭;根据剖面形态的不同,中庭空间包括界面整齐的垂直型中庭、顶面开敞的上大下小型中庭以及引导视线向上的下大上小型中庭。

1.2 空间界面

中庭空间是由不同维度的空间界面围合而成,人们通过实体界面真实感受到中庭空间的存在,其空间主要包括顶界面、侧界面以及底界面。中庭空间的顶界面是其最具特色的界面,可以在隔绝室外恶劣天气的影响下引入自然光线,通过顶界面造型的变化来形成特定的空间氛围;侧界面是中庭空间中最活跃的空间构成要素,通透的侧界面可以将室外的景观要素完美引入室内,而封闭的侧界面则可以通过横向回廊的变化让空间充满韵律感和层次感;底界面是人们直接接触的空间界面,也是室外空间向室内的扩展和延续,通过在其中布置各种绿化、家具、水体等创造丰富的底界面。

1.3 自然要素

中庭空间的特色就是在室内营造“自然空间”,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各种自然要素,如绿化、水体、雕塑等就是在中庭空间内营造自然的材料。绿化要素根据实际的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品种,从而形成不同的空间感受,同时绿化对保持中庭舒适的环境有着重要作用;水体的形态千变万化,静态的水景可以形成周边环境的倒影,动态的水体充满活力,丰富了空间层次;雕塑通常是中庭空间中的点睛之笔,充分展示中庭空间的主题。

2 中庭空间的设计

2.1 办公建筑中庭空间设计

现代社会对办公空间的空间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舒适的办公空间能大幅度提高办公效率。传统办公空间存在空间闭塞、空气质量差、缺乏绿色植物配置等问题,人们长期工作后易产生压抑、烦躁、疲劳情绪,而且缺少办公空间最需要的交流空间。中庭空间已成为办公建筑中最具活力的场所,它的出现改善了办公建筑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同时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活动空间,除了丰富有趣的交通配置外,还引入了更多自然元素,如水、植物、雕塑等,为塑造办公空间的地域特色提供了场所。也因为中庭及边庭的出现,开放式办公空间大量出现,极大地提升了办公条件。人们在持续的办公压力下,只有在这里才可以体会到人、自然,甚至建筑的存在。

由贝聿铭指导设计的中国银行总行大厦便是将办公建筑中庭的现代性与地域性紧密结合的优秀案例,其气势磅礴且充满几何变化的室内中庭既丰富了空间构成,又营造出一处富含东方韵味的园林空间。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平面呈“口”字形,中庭位于“口”字的中央,贝聿铭利用中庭空间在室内营造一个东方古典园林。通过由锥形单元组成的采光顶棚、一面垂直透明的玻璃幕墙以及两侧的玻璃大门,使整个建筑显得开放通透。大厅内部西北两侧高墙上的8个巨大切面,极大地改善了空间构成,体现了银行应有的实力和品位,切面之间悬挂着一个大圆环,缓和了整个中庭空间。此外,中庭中央布置了极具中国风味的景观元素—水池、山石和竹林。水池是中庭的点睛之笔,在平静的水面上竖立着7组散发着自然气息的灰黑色山石,同时中庭内两片高大挺拔的毛竹林则是水池、山石的背景,衬托出中庭内的中国韵味。

2.2 商业建筑中庭空间设计

商业空间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较早的公共空间,时至今日,人们对于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早已不是传统的“与商家面对面的柜台式交易”,而是越来越把购物当作一种休闲方式。随着各种餐饮中心、商业展览、电影院以及游戏中心的引入,购物中心越来越多元化,中庭空间的包容性使得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一体化的购物中心成为可能。

在现在的大型购物商场中,中庭空间扮演着如同城市广场一样的角色。一方面在于其对建筑空间的有效组织,使得顾客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既可以满足有目的购物顾客的需求,又为闲逛顾客提供了多种可能;另一方面其创造了良好的商业环境,提升了建筑的品味,极大地刺激了顾客的购物欲望,而在中庭空间设置的绿化、雕塑等休息空间也为顾客提供了优质的休息空间。

2.3 旅馆建筑中庭空间设计

各类建筑中,旅馆建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旅馆设计时,如何营造宁静安逸或热闹轻松的住宿环境给人们提供暂别忙碌工作的私人空间,是设计的重点。旅馆功能空间一般分为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一般把公共空间布置在建筑物的底部形成围合大厅,客房部分则分布在建筑物上部,并在各层设置水平绿化。

2.4 公共建筑中庭空间设计

2.4.1 政府建筑

政府建筑存在着对大尺度公共空间的一贯追求,因为这种空间更能彰显公民的重要性和存在感。通过中庭空间中各种垂直交通设施如自动扶梯、观光电梯等的使用,公众一方面可以便捷地到达各政府机关,减少了政府人员与公民的距离感,另一方面可于其中俯瞰整个中庭空间,感受到政府建筑应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2.4.2 医疗建筑

医疗建筑既需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康复空间,又需要提供患者及其家属的交往空间,而中庭空间正是这样的复合空间。当患者从房间或者观光电梯往中庭鸟瞰时,他们可以观察到各类访客们来来往往的活动,给他们一种生活仍在延续的生机感,同时中庭空间极大改善了医疗建筑的通风、采光、绿化等环境,更利于病人的康复。

2.4.3 文化建筑

文化建筑的特色在于视觉效果的塑造和空间氛围的烘托,中庭建筑博大、通透、宁静,建筑师们可以通过多样的空间界面以及熟练的光线处理来传达设计想试图达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中庭空间的整体性也为建筑师营造较完整的造型打好了基础。

3 中庭空间的特色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中庭空间,发现中庭空间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1)空间形态的适应性。中庭空间并没有固定的空间形态,可以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任意变换。其形态的改变不仅可以带来丰富的建筑形式,还可以提升整个建筑空间的空间活力,带来新鲜的空间体验。

(2)空间功能的复合性。中庭空间并没有固定的使用功能,可以包容交通、休憩、景观等各种的功能,良好的空间环境几乎可以满足所有的功能需求,多样的空间活动在这里得到融合,不同的情境也在不断产生。

(3)空间定义的模糊性。中庭空间没有明确的空间定义,人们可以在这里从事任何自己想要从事的活动而不被打扰,功能定义的多样性吸引着不同的人群来到中庭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共享交流,感受到中庭空间所特有的开放性。

4 结语

本文以现代建筑中庭空间为研究对象,指出其特点是营造位于建筑内部的“自然空间”,其设计要素包括空间形态、空间界面、自然要素及交通要素等,通过不同类型的中庭空间设计总结出中庭空间的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庭空间的设计理念也应不断发展,未来的中庭空间不应局限于建筑内部,更应当与城市空间、社会空间、自然空间相融合,进而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的互动交流,改善使用者的空间体验。

参考文献

[1] 《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56-58.

[2] 刘长伟,钟林志.浅析建筑“中庭”空间营造手法:以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为例[J].城市建筑,2013(12):26.

[3] 尤倩.空间与自然的对话:室内空间模糊性语义研究[J].民营科技,2012(12):209.

[4] 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M].北京:北京建筑出版社,2005.

[5] 钱才云,周扬.空间链接:复合型的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交通[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70.

[6] 郭亮.城市规划交通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7] 张庭伟,王兰在.从CBD到CAZ:城市多元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与规划[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70.

[8] 王桢栋.当代城市建设综合体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