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及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及预防

李晓华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四川成都610072

小儿热性惊厥是最常见的小儿惊厥之一,也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于6月龄-5岁儿童,多数7岁以上儿童不会再发生热性惊厥。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多认为与遗传因素相关,由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导致发热症状而诱发,患者出现局部或者全身肌肉痉挛、强直或抽动,伴随出现意识不清、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口唇发绀、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本文从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小儿热性惊厥的预防两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

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与成年相比更容易发生惊厥症状。小儿热性惊厥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初期,患儿突发惊厥症状。对于发生小儿热性惊厥的儿童,家长进行急救的同时应拨打120求助:

(一)小儿热性惊厥的家庭处理方法

因为小儿热惊厥多数发作持续时间很短,多数患儿的症状会在数十秒或几分钟内自行缓解,医护人员通常情况下无法及时赶到现场处理。家长必须要沉着冷静的处理当前情况,更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对于没有相关急救知识的家长,应首先拨打120求助,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急救,切勿慌张。当发现儿童出现热性惊厥症状时,家长在第一时间应确保儿童的呼吸道畅通,保障儿童的呼吸功能,首先将患儿放置于床、软垫或者平坦的地面上并远离危险的尖锐物品,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或者使患儿身体整体偏向一侧,有利分泌物流出,家长等人员必陪伴与患儿身侧,以便及时擦去分泌物以防患儿误吸分泌物或呕吐物等引发窒息等严重情况,同时避免发生惊厥的儿童摔落下床导致其他伤害。解开患儿的衣领或松散其衣物,保障儿童呼吸畅通并有利于患儿的体温下降。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湿毛巾擦拭患儿颈部、腋下、肘窝、腹股沟等处,并对头部使用湿冷敷,有助于降低患儿的体温改善惊厥症状。在此期间注意不要试图尝试通过掐人中的方式唤醒患者,掐人中对患儿的苏醒无治疗效果,并且存在一定的概率引发感染的发生。切勿强行打开患儿口腔,切勿向患儿口腔塞入压舌板等物品,这种行为容易导致患儿的牙齿受伤或引发出血症状,大量的出血有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窒息现象。在儿童惊厥期间,不要强压儿童发生强直阵挛的肢体,避免造成骨折等其他损伤。注意保障室内环境安静,防止其他刺激加重儿童惊厥症状。记录儿童惊厥持续的时间和表现,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对于数分钟后症状有所缓解却仍不清醒的儿童,家长不要用力摇晃和呼唤患儿,因为患儿在抽搐症状缓解后会出现疲乏、嗜睡状态。对于数分钟仍无缓解的患儿或者存在既往惊厥病史的患者,应及前往医院就医诊治。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在紧急状况必须搬动患者时要注意保持患者体位,避免因为体位不当引发窒息情况增加患者危险。

(二)小儿热性惊厥的治疗

部分小儿热性惊厥急性发作后患者不经过治疗也可缓解,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没有造成不良影响,但是部分抽搐时间过长的惊厥可能会造成患儿不可逆的脑部损伤,患儿出现程度不一的智力损伤、运动发育落后等症状,少部分热性惊厥还会引发继发性癫痫的发生。而25%-40%小儿热性惊厥的患儿会在以后出现热性病时复发热性惊厥,具有癫痫病家族病史和热性惊厥家族病史的患者复发概率更高,所以家长应带领患者及时去往医院进行正规治疗。在小儿热性惊厥急性发作期,应该积极退热和临时止惊治疗,同时控制感染症状、治疗引发惊厥的原发疾病:使用地西泮等止惊药物通过静脉滴注或灌肠方式进行治疗,使用药物30分钟后仍不见效时,可以重复使用一次,使用时应注意地西泮有抑制呼吸的作用,所以在使用时应做好人工呼吸抢救准备。在使用地西泮药物止惊的同时,应同时使用物理方式进行降温治疗,包含使用头部冰帽、冷水灌肠等方式。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解热、消炎治疗。同时根据引发患儿发热的原因不同,进行相应的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如对于由细菌感染引发的发热可以使用头孢曲松等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由病毒感染引发的发热可以使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短时间内频繁发作、抽搐时间长、复杂性热性惊厥等具有复发风险的患者应考虑进行预防用药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地西泮、左乙拉西坦等药物进行间歇性预防用药,其中复杂性热性惊厥的患者以及单次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的患者,应考虑长期服用丙戊酸、左乙拉西坦等抗癫痫药物进行预防用药。

二、小儿热性惊厥的预防

由于小儿热性惊厥具有一定的概率导致脑功能的损伤,应进行积极的预防,以减少小儿热性惊热的发生:

(一)提高个人免疫力

为了提高儿童的个人免疫力,应该从饮食、睡眠、运动、接种疫苗等几方面提高和改善儿童的免疫力。对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应尽量选择母乳喂养的方式,因为母乳营养成分均衡且丰富,明显优于各种配方奶粉,同时富含免疫成分,有助于提高宝宝的免疫力。科学饮食,保证饮食营养均衡,尽可能地保障饮食的多样性,保障每日优质蛋白质摄取量的同时,应注意进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避免儿童挑食的行为,长期挑食行为容易导致特殊元素缺乏、营养不良的发生,造成个体免疫力降低。保证儿童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长期熬夜等不良睡眠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应陪伴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以及各种体育活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宝宝的身体素质。同时在户外运动时,通过接触各种微生物可以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等,增加儿童免疫力。接种疫苗是目前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抗体获得方式之一,通过按时接种相关疫苗,有效提高儿童对部分传染性疾病的能力,降低感染风险,提高免疫能力。除了以上几方面,部分儿童抵抗力较差,家长可以带领儿童去往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服用乳铁蛋白、初乳、脾氨肽、补充微量元素等改善儿童情况。

(二)加强儿童的生活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加强儿童生活护理和保健,预防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关注室内卫生情况,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关注天气变化,根据天气情况及时的增减衣物,根据季节和室内温度,及时更换厚度适宜的被褥。避免使用过厚的床品和穿着过多的衣服,因为小儿的自我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婴幼儿过热会导致出汗增加,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的发生。关注儿童的卫生情况,外出游玩及运动后及时洗手,养成进食前清洁双手的好习惯。外出游玩时应尽量避免去往流动人口较多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等场所),或者通过佩戴口罩等方式提高个人防护能力后再前往人员密集处。在流感等疾病高发季节,应提高疾病预防意识,避免接触感冒人群。在气温较高的夏季,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外出游玩,应选择在室内或者室外阴凉处玩耍,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预防儿童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引发体内温度升高、中暑等情况,防止诱发惊厥。

(三)及时进行药物干预退热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儿童身体情况,可以早期识别儿童发热症状并进行积极的处理,避免疾病的发展诱发惊厥症状。对于体温不超过38.5℃的儿童可以使用温水擦拭等物理降温方式改善患儿发热症状,对于体温超过38.5℃的儿童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进行干预治疗,避免出现体温骤升和高热症状。对于在进行间歇式服药和长期服药预防小儿热性惊厥的人群,应在发热早期(体温≥37.5℃)就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及时控制发热症状并积极治疗引发发烧症状的原发疾病。部分患儿多次发生热性惊厥如果都是由于扁桃体发炎导致的,应考虑摘除扁桃体,以防扁桃体再次感染引发惊厥的发生。

总结:综上所述,家长应该学习相关疾病知识,对于存在癫痫家族史以及小儿热性惊厥家族史的儿童可以通过基因检查、遗传咨询等方式进行风险评估,并日常生活中通过加强护理、调节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呼吸道感染、及时干预发热症状等方式,减少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