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教你如何防治糖尿病,学会正确养生科普小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中西医结合教你如何防治糖尿病,学会正确养生科普小知识

黄雪莲

四川省仁寿县人民医院 四川眉山 620500

在中老年人群中,糖尿病的存在非常普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糖尿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糖尿病患者部分没有明显症状,有些会出现典型症状:口干、多饮多尿、多食消瘦、虚弱无力等。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对人体眼、肾、心脑血管等器官造成慢性损害,糖尿病足还可能导致截肢、致残。可以说糖尿病的危害还是非常大的。我国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常年和糖尿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也总结出了一套预防糖尿病的方法,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相对比较复杂,可由遗传因素、肥胖、应激、环境因素等导致的。

糖尿病具有遗传易感性,至今没有找到糖尿病的致病基因,因此无法通过基因疗法进行治疗。经过统计,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糖尿病,那么子女患糖尿病的概率将近90%,如果父母双方一人患有糖尿病,那么子女患病率约为50%。

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或者因为患有一些其他疾病,导致身体的一些功能会逐渐降低,这属于不可抗因素,具体讲,当人年龄逐渐增大时,胰岛β细胞的功能性逐渐减弱,人体对糖的分解能力就会不足,或者人患有一些其他疾病,如胰腺炎、肝脏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等,都有可能会导致人体患上糖尿病。

现代患上糖尿病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其原因大多在于年轻人生活和饮食习惯不规律,这也就是所谓的环境因素。暴饮暴食,重油重盐、经常不运动、熬夜等等,都会让糖尿病发病的概率大幅增加。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例如国内外医学界学者都认为神经精神状态会导致人体患糖尿病的概率增加,还有些病毒会对人体胰岛β细胞造成破坏,是人体无法正常分解糖,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中医如何看待糖尿病?

传统中医中,有“消渴”一病,和糖尿病的症状相呼应。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控制饮食、控制体重,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在中医理论中认为,长期喜欢吃肥甘厚味的人,容易出现身体肥胖的现象,这容易造成身体湿气过重,容易生痰,痰的湿黏会阻碍经气流通,长期以往就会发展为消渴。

在此基础上,传统中医提出了三焦养生的说法,即上焦养生杨心肺、中焦养生护脾胃、下焦养生调肝肾。这种传统的养生和当下进行的糖尿病预防宣传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对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饮食,保持适当运动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大便通畅、戒烟戒酒,并遵循医嘱按时服用降糖类药物,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坚持健康饮食,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这种糖尿病的预防治疗措施已经成为了中医和西医共识。

糖尿病该怎么治疗?

糖尿病治疗主要通过控制高血糖和相关代谢的紊乱,消除糖尿病的症状,防止急性严重的代谢障碍。长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预防及尽量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保持劳动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2型糖尿病致死率,让患者能够健康安心生活。

根据现在医疗事业的发展状况,目前对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改善生活方式、口服药物治疗、注射胰岛素治疗、手术治疗(过于肥胖患者药物减肥效果差,可考虑手术方式减重),此外还应该注意饮食及运动治疗、综合控制目标、三级防治和规律随访。

1.口服药物治疗

服用一些常规的降糖药物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是非常基础的治疗方法。可选择的口服降糖药物有许多,在选择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医生的诊断和嘱咐,千万不能盲目用药,看到病友吃什么就也想试试。要知道不同的人和细微症状的区别都会影响用药。

(1)双胍类药物

双胍是控制血糖的常见基础药物,对降糖控糖都具有安全稳定的作用。这种药物可以减少肝脏输出葡萄糖,从而降低患者的血糖,且单用该类药发生低血糖风险小,常用药物是二甲双胍。

(2)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这种药物抑制剂可以延迟碳水化合物吸收,能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米格列醇等。

(3)促泌剂

促泌剂包括磺酰类药物,它能使胰岛素水平增加,从而达到降糖的目的;还有一种是格列奈类药物,它也可以刺激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

(4)DPP-4抑制剂

这种药物可以使胰岛素的分泌增强,同时还对胰高糖素的分泌有抑制作用,常见药物有沙格列汀、利格列汀等。 

(5)胰岛素增敏剂

这类药物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对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适合,但应注意可能发生水肿。

(6)SGLT-2抑制剂

该类药物最主要是通过肾脏排糖,还能控制体重,减轻心脏负荷,对高血压、心脏、肾脏都有一定的获益。但应注意可能发生泌尿道感染。

2.注射剂治疗

(1)胰岛素

这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注射剂,它包括很多种类,从疗效上来说,包括速效、短效、中效、长效以及预混胰岛素,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一天皮下注射一次或者一天皮下注射多次。使用胰岛素时一定要注意配合患者的运动、饮食治疗,避免低血糖风险。

(2)GLP-1受体激动剂

此类药物对使胰岛素的释放增强,使胰高糖素释放减少,同时还能使能量消耗增加,延缓胃排空,减少摄入食物等,在控糖的同时,还能降低体重。

这种注射剂一般需一天一次皮下注射,还有的是一周一次注射,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这种注射剂单独使用,患低血糖的风险较低。

3.手术治疗

近年来,通过减重手术可以明显改善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也可以使一部分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得到舒缓。术后2-5年的糖尿病的缓和率比较高。但是,目前各国手术的体质指数不同。应该规范手术的适应性,分散利害,避免手术的扩大和手术的减少,短期的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加强手术前和之后患者的管理,还不适合大规模普及。

4.饮食及运动治疗

很早之前,中医就提出过“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高粱之变、足生大丁”的观点,这些观点告诉人们,如果你的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就会对身体造成负担,伤害身体。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首要方法就是控制饮食,如果饮食得到了控制,就能纠正紊乱的代谢,从而让血糖恢复正常,促进尿糖消失。糖尿病人每天食用主食不应该超过250g,同时配合纤维含量高容易降解的蔬菜食用,例如洋葱、芹菜、菠菜等等,还可以吃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例如牛奶和瘦肉等。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消化,减少肥胖,从而达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中医创造了很多具有医疗效用的运动方法,例如八段锦、五禽戏等等,这样的运动能让人的气血变得顺畅。曾经有人对糖尿病患者易感人群进行了调查,发现运动能够有效的激活胰岛细胞的活性,如果可以坚持每周至少运动4个小时,或者每天坚持运动在半个小时以上,虽然减肥的效果不明显,但是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糖尿病人应该注重平时多运动,多多让身体伸展,这非常重要。运动方式应该结合个人的身体情况,尽量选择有氧运动,例如慢跑、游泳等等。但是切记不能空腹运动,糖尿病患者几乎每天都会服用降糖药,如果空腹运动,可能会让血液内的糖分骤降,导致人体突然眩晕或者昏厥。

5.综合控制目标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其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的,包括要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生活方式等,以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一般来说,空腹血糖应在7mmol /l以下,餐后血糖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要小于7.0%,血压不能高于130/80mmHg,腰围男性不超过90cm、女性不超过85cm。综合控制目标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等情况综合考虑,力争把风险降到最低。

劳逸结合,注意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古人就主张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表现出一种顺应自然的思想,告诉人们作息应该有规律,人属阳性,就应该顺应自然,在太阳升起,阳气发生的时候开始劳作,在阳气衰退阴气发生的时候应该休息。现代好多人工作压力大,平日加班繁忙,很容易错过应该休息的时间,加之繁重的劳动会让人更需要补充营养,更想使用高油高能量的食物,这就容易导致人出现过劳肥,使糖尿病发病的概率大幅度提升。通常来讲,如果不是高血糖或糖尿病特别严重的患者,都是可以正常参与劳动的,但是尤其要注意不能让身体过度劳累,尽量避免加班压力大和需要夜班的工作。同时应该注意节制房事,保持心态的平和,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避免精神萎靡加重病情。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逐渐变化,这就导致了现代人肥胖的概率相比从前更高了,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小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对营养的吸收非常高效,如果家长总是让孩子吃高油高能量的不健康食物,就很容易造成小孩子的肥胖,使其患上青少年糖尿病的概率大幅度增加。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对儿童饮食的控制,虽说能吃是福,但也不能让孩子暴饮暴食,应该保持健康的饮食规律,多食用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已经有肥胖趋势的儿童,家长应该多留意,多让孩子运动,控制体重增长。

6.三级防治

治疗糖尿病,关键是要做好糖尿病的预防工作,在我边,实行糖尿病三级防治措施:

一级防治,是指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因素,比如减少摄入热量,饮食注意“三低一高”、加强锻炼等。

二级防治,指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要定期测血糖,早发现,早治疗。

三级防治,即对已确诊的患者通过心理、药物、运动、饮食等手段全面控糖,减少并发症。

7.规律随访

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稳定,也要进行规律随访,一般来说至少每半年都要随访一次,做细致的检查,特别是重点检查足部,以防糖尿病足的产生。此外,每3月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每半年检查眼底,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肝肾功能等。对于中老年人,应该多多重视自己的血糖问题,尽保证体检习惯,当发现血糖有升高迹象的时候,应该及时进行控制。当发现自己有类似糖尿病的症状时,也应该及时进行血糖检测,要重视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含量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

以上就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小知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已经患上糖尿病的患者,一定不要灰心,现代医疗技术治疗糖尿病的水平非常高,只要能够遵循医嘱,注意饮食保持作息,积极乐观的面对糖尿病,相信病情一定会得到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