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张晓佳,王永双,杜龙,王兴,胡世娇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探究LISA技术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被诊断为NRDS的早产儿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技术方法,将患儿分为LISA组及INSURE组,每组各49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LISA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INSURE组(P<0.05),LISA组患儿治疗过程中SPO2下降、心动过缓发生率,72小时内再次应用机械通气比例及BPD发生率显著低于INSURE组(P<0.05)。结论:LISA技术治疗NRDS疗效显著,有效降低机械通气率和BPD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LISA技术,NRDS, INSURE技术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主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及肺发育不成熟而引起的一系列呼吸系统表现。NRDS 发病急并且进展迅速,应尽早给予救治。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技术是一种治疗NRDS新型无创通气策略,但由于该技术需要气管插管,增加了支气管发育不良(BPD)的风险,而LISA 技术是借助喉镜,微创法将细管置于气管中,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该技术的应用无需镇静,可在气道正压通气下给药[1],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LISA与INSURE两种技术对比研究,评价LISA技术治疗NRDS的疗效,为临床更好的救治NRDS提供更好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被诊断为NRDS的早产儿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技术方法,将患儿分为LISA组及INSURE组,LISA组男24,女25,胎龄(32.45±3.67)周,INSURE组男27,女22,胎龄(32.12±3.54)周,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儿出生2小时内转入NICU治疗,出生6小时内给予PS,200mg/kg滴注治疗,对照组患儿应用INSURE技术,喉镜辅助下快速完成气管插管,并向气管插管中将PS一次性注入,快速正压通气3min,拔除气管,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观察组患儿应用LISA技术,患儿出生后一直给予NCPAP辅助呼吸,喉镜辅助下将6号胃管插入到气管当中,气管插入深度按照患儿体重操作,一般控制在声门下2cm,固定胃管将PS经胃管注入,注入后拔出胃管,继续给予NCPAP。

1.3疗效判定

(1)临床疗效:显效:呼吸困难症状完全消失,血气指标显著改善,用药后4-6h复查胸部 X 线片显示肺透亮度增加、支气管充气征减轻或消失、肺膨胀良好。有效:呼吸症状、血气指标及X线检查均好转。无效:呼吸症状、血气指标及X线检查未见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观测指标:注药过程中应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85%)及心动过缓(<100min>次)发生率,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后二次PS应用和72h内机械通气情况;统计评价两组患儿气胸、气漏、BPD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描述,组间差异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描述,组间差异采用χ2 检验,以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LISA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INSUR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LISA组(n=49

19

29

1

4897.96

INSURE组(n=49

15

27

7

4285.71

χ2

4.900

p

0.027

2.2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相关指标比较

LISA组患儿治疗过程中SPO2下降、心动过缓发生率及72小时内再次应用机械通气比例显著低于INSURE组(P<0.05),两组患儿在再次应用PS比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3

3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相关指标比较(n%

组别

SPO2下降

心动过缓

机械通气

再次使用PS

LISA组(n=49

48.16

12.04

24.08

1326.53

INSURE组(n=49

1224.49

816.33

918.37

1020.41

χ2

4.781

5.995

5.018

0.511

p

0.029

0.014

0.025

0.475

2.3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LISA组患儿BPD发生率显著低于INSURE组(P<0.05),两组患儿的气胸、气漏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见表4

4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气胸

气漏

BPD

LISA组(n=49

24.08

24.08

24.08

INSURE组(n=49

48.16

510.20

816.33

χ2

0.710

1.385

4.009

p

0.399

0.239

0.045

3讨论

NRDS为早产儿常见呼吸危重症,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是目前早产儿早期死亡的首要原因,该病预后差,易并发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等疾病,影响患儿近期及远期预后,随着PS联合有创机械通气的应用,其病死率显著下降,LISA技术是在无创通气下应用细管微创法给药,该技术以细管替代气管插管,通过患儿有效自主呼吸,完成外源性PS替代治疗[2],本研究结果显示,与INSUE相比较,LISA技术不仅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有效降低机械通气率和BPD发生率,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玲,彭好.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微创应用[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9,34(23):1834-1837.

[2]包志丹,牛利美,万俊. 可视喉镜结合LISA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0,26(1):30-34.

课题名称:LISA技术对于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课题编号:CSFGG-2021142

课题来源:齐齐哈尔市科技计划创新激励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