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虚拟技术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数字虚拟技术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评价

韦洋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  肝胆及血管外科  广西武鸣  530100

摘要目的:探索数字虚拟技术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评价。方法:选择100例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为试验对象,以简单随机化法分成2组,50例为对照组,50例为实验组,收治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应用数字虚拟技术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的教学质量及教学评价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思维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及论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教学评价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数字虚拟技术教学模式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胆外科;临床教学;数字虚拟技术;教学质量;评价;

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现阶段虚拟现实技术优势逐渐显现,该技术在远程教育、临床医学及基础医学中均已经得到十分广泛应用。肝脏三维模拟技术在虚拟技术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类型,通过进行收集二维影像学信息,在三维软件工具作用下,分割、选择二维影像信息,进行重组处理、去平滑处理,最终建立清晰的、虚拟的三维立体影像[1]。基于此,本研究意在探索数字虚拟技术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00例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为试验对象,以简单随机化法分成2组,50例为对照组,50例为实验组,收治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实验组当中,有男性33例,有女性17例,年龄22-28岁范围之间,年龄均值为(25.50±1.50)岁;学历:有本科学历42例,有研究生学历8例。对照组当中,有男性31例,有女性19例,年龄22-28岁范围之间,年龄均值为(25.35±1.60)岁;学历:有本科学历41例,有研究生学历9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呈均衡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模式,具体:①在上课之前带教老师应当要求学生进行提前预习有关原发性肝癌的内容,包括原发性肝癌临床症状、诊断依据、体格检查、治疗手段、鉴别诊断、常见并发症及病因病机等;②带教老师课前需要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包括手术操作视频、体格检查视频等;③带教老师在课堂上首先进行简要介绍原发性肝癌这一病种,然后需要带领实习生到病房对怀疑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体格检查和询问病史,实习生应当进行独立书写住院病历,上交给老师修改;带教老师按照教学大纲相关要求,提问学生关于该疾病相关知识,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有效结合病例中患者的实际状况,总结归纳出该疾病诊治要点。

实验组应用数字虚拟技术教学模式,在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实习生在课后复习过程中、课前预习过程中充分运用虚拟肝胆外科教学系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的教学质量及教学评价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SPSS17.0系统,计量资料描述为(±S),经T检验,计数资料描述为百分比(%),作卡方分析。
2结果

2.1两组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教学质量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的临床思维评分、操作技能评分以及理论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数据。

表1两组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教学质量评分的比较(±S,分)

分组(n)

临床思维评分

操作技能评分

理论知识评分

实验组(n=50)

93.50±9.50

92.10±9.30

90.50±9.40

对照组(n=50)

76.60±7.80

82.00±8.40

79.60±7.70

T值

9.7220

5.6989

6.3430

P值

0.0000

0.0000

0.0000

2.2两组教学评价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的教学评价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数据。

表2两组教学评价满意度的比较[n(%)]

分组(n)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教学评价总满意度

实验组(n=50)

30(60.00)

18(36.00)

2(4.00)

48(96.00)

对照组(n=50)

15(30.00)

18(36.00)

17(34.00)

33(66.00)

2

-

-

-

9.4902

P值

-

-

-

0.0021

3讨论

术前运用三维肝脏模拟技术可以进行直观、精确评估肝脏的病变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对治疗方案。虚拟技术能够构建起较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并且还可以实现充分熟悉肝脏解剖结构,便于推进手术顺利进行[2]。医学教学目标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解剖知识为主要,学生在学习期间,运用数字虚拟技术直观地构建起肝脏组织结构之间空间关系,向学生展示形象生动复杂内容,有助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现自主开放性的教学,还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注意力等。

传统肝胆外科研究生临床教学当中,多选择实施带领学生查房、病史汇报教学模式,并进行特定病例CT、MRI的阅片、讨论、讲解说明,以常用PPT为常用教学辅助设备,引导学生积累经验。结合患者影像学资料,此种方法可以更加的立体多元,课堂教学教学模式。但是部分学生反馈得知。这些资料显得抽象和枯燥,实际学习中的理解与应用难度就较大。肝脏是一个结构极为复杂的解剖器官,尤其难以熟悉掌握肝内的各管道及肝门部解剖

[3]。在三维可视化3D打印技术帮助下,可以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影像学资料、三维可视化和3D打印实体模型,三位一体地帮助学生学习。积极采用数字虚拟技术教学模式,首先学习传统影像学资料及三维可视化图像,再研究3D打印模型,实施“渐进式”方法,使发学生思维方式,得到充分启发,引导患学生迅速学会阅片,正确做出诊断,极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同时也充分调动起学习热情[4]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后教学质量评分变化方面,实验组的临床思维评分升高幅度、操作技能评分升高幅度以及理论知识评分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在干预后教学评价满意度方面,实验组的教学评价总满意度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说明给予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开展应用数字虚拟技术教学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极高,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前者对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有意义。

综上所述,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积极采用数字虚拟技术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有助于患者减少疼痛感,且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治疗效果优异,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余佳,石乔,陈辰,等.数字虚拟技术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9):29-31.

[2]曾宁,范应方,杨剑,等.数字虚拟技术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3):16-19.

[3]曾宁,车晨昊,杨静,等.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9):38-42.

[4]侯建存,张雅敏.混合现实技术在肝胆外科领域中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22,60(1):17-21.

姓名:韦洋  出生年月:1989.1  性别:男 民族:壮族  籍贯:广西武鸣  职称:主治医师 学历:本科  科室:肝胆及血管外科  研究方向:肝胆  单位/学校: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