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综合康复治疗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综合康复治疗应用研究

张海涛

磐石市医院

132300

【摘要】目的:将综合康复治疗方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中,并分析综合康复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对脑卒中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中的对象来自我院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临床门诊收治,本次收治患者共50名,对50名患者采用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将综合康复治疗方式运用于观察组的25名患者中,将常规康复治疗方式运用于对照组25名患者中对照组患者25人只给予运动疗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生活质量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得分更高对照组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帮助。

,治疗的价值更高。

【关键词】脑卒中; 肢体运动; 综合康复; 临床治疗; 应用研究           

脑卒中是我国医学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机率增加,脑卒中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造成影响,在患者后期康复中容易产生肢体运动能力不足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将对综合康复治疗方式在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次研究中的对象来自我院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临床门诊收治,本次收治患者共50名,对50名患者采用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随机分为两组,将综合康复治疗方式运用于观察组的25名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11名,女性患者14名,患者年龄57岁-71岁,平均年龄(65.53±4.47)岁;将常规康复治疗方式运用于只给予运动疗法的对照组25名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12名,女性患者13名,患者年龄56岁-72岁,平均年龄(65.61±4.39)岁,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对两组患者组间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组间差异较大,不具有影响研究结果的可能。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式只给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训练。

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方式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综合运用运动疗法基础上添加运动想像:护理中引导患者对熟悉的内容进行回忆,同时为患者提供具体的场景,询问患者感受,引导患者进行现象平衡训练患者在无协助的方式下进行直线行走,同时采用单脚着地方式对患者进行训练,训练时间以患者的耐受程度为准,一天一次肢体按摩:在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采用推、拿、揉、按等方式对患者进行,促进患者肢体血液的循环,刺激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一天一次,一次15min文娱训练:在护理中增加部分娱乐项目,比如下象棋、或外活动等内容等。针对患者不同的肢体功能障碍、感觉障碍、心理障碍,制定个性化的综合康复方案连续治疗21天,三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7个疗程。

所有患者接诊即给予系统康复评定,连续治疗3周,再次给予系统康复评定。

的肢体摆放进行针对性治疗,患者采用平卧位,对患者的腕关节、膝关节进行训练,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在按摩的过程中采用向心性加压方式。此外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冷热水刺激方式对患者的触觉神经进行刺激,热水的水温在40左右,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患者。在患者的步行期,针对性的为患者制定抬膝、跨步等运动训练的计划,并督促患者实施,记录患者运动的时长,并在患者的恢复期采用循序渐进方式增加运动的频率。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分析,其中包括躯体功能(行走能力、肢体活动能力、上下楼梯、提举能力、心理功能情感稳定、心理状态、社会功能(人际交往),各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选用 SPSS 19. 0 进行统计学检验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 x±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P < 0. 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分析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差异不具有影响研究结果的可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式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得分更高,其中躯体功能(82.52±2.63)分、心理功能(79.37±3.41)分、社会功能(88.27±1.2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52±3.63分、71.51±4.13分、72.85±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组别

例数

时间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观察组

25

治疗前

64.25±3.42

63.63±3.53

61.63±3.53

25

治疗后

82.52±2.63

79.37±3.41

88.27±1.27

对照组

25

治疗前

64.53±3.58

63.61±3.42

61.63±3.78

25

治疗后

76.52±3.63

71.51±4.13

72.85±3.78

t

-

治疗前

1.516

1.654

1.838

-

治疗后

8.536

8.974

9.284

P

-

治疗前

0.157

0.131

0.276

-

治疗后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通常具有突发性,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病发率和致死率以及致残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部分患者在后期康复中会因运动功能恢复较差也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活动。

常规康复治疗不具有治疗的针对性,且对患者肢体训练的过程中单纯给予患者运动疗法,肢体功能训练相对枯燥,且易疲劳,且治疗方式单一,治疗过程中易产生肌肉、关节疼痛等问不能很好解决患者的功能障碍,长时间患者题,心理上也更容易产生抗拒感,临床治疗的效果更差。综合康复训练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全的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康复计划,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率因人施治,切实解决患者功能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而本研究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治疗的结果更好的结果也证实综合康复训练方式对于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在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式优于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的价值更高更能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永新. 肌内效帖结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001(023): 109-111.

[2] 马玉萍, 闫晓洁, 李晓华,等.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 040(001):4.

[3] 王涛, 刘琨, 李佩芳,等. 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中应用效果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023(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