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基坑及周边建筑监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地下基坑及周边建筑监测研究

刘涛

武汉公正源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400

摘要:在建筑项目地下基坑施工过程中,地下基坑与周边建筑检测工作,是确保工程建设效率和效果的关键,也是决定施工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在依托地下基坑与周边建筑检测基础概念,对监测中项目细化、数据处理与监管体系进行有效分析,以此为地下基坑及周边建筑监测实施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地下基坑;周边建筑;监测思路

一、地下基坑及周边建筑监测基础概念

(一)监测目的与作用分析

1 为施工开展提供及时有效反馈信息。地下基坑及周边建筑监测,通过对土层、支护结构内力变化与邻近建筑物变化的有效监测,不仅可以形成全面检测数据,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对施工工艺与参数进行验证,从而确保下一步施工开展的正确有效。

2 验证基坑施工正确性,并为后续保护措施设计提供参考。通过对周边建筑的有效监测,不仅能验证基坑开挖方案的正确性,还可以对其中存在问题进行动态监测,以此为后续保护措施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3 确保施工中地下基坑及周边建筑安全。通过动态监测机制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不仅可以确保工程建设符合各项指标,还可以对常见质量问题进行控制与动态监测,对于施工中地下基坑及周边建筑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二)监测要求

地下基坑及周边建筑监测,不仅要符合施工现场实际,还需要在各项技术规范的支撑下进行,在监测项目确认与警戒值合理设定的基础上,有效确保监测的质量和效果。从以往工程施工经验与相关规范来看,监测的项目与警戒值设定,一般分为4个类型7个项目,如图1监测项目警戒值一览表所示,在此基础上开展监测是确保监测效率和效果的关键。


图1  监测项目警戒值一览表

二、地下基坑及周边建筑监测项目细化

(一)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监测

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基坑维护结构,对其位移进行有效监测,不仅能清晰明确展现基坑支护结构工作状态,也是却白支护结构和周围建筑安全稳定的关键指标。

实际监测时,可以依托施工图纸进行监测点位的布置,参考10m到15m间距进行布设,同时在基坑阳角位置增设监测点位,以确保监测的全面有效。而监测点布置时,可以通过预埋安装的方式,监测点布置在冠梁顶部,根据监测点位实际情况,合理进行预先埋点与后埋点方式的选择,监测设备主要是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并且,在实际监测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围护结构实际特点,桩顶位置水平位移需要采取侧小角的方式进行检测,结合有效记录和原始数据对比,以此形成有效的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监测。

(二)地下连续墙变形监测

基坑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水流失、局部沉降和基坑开挖等因素意向,基坑周围会出现土体傧相,从而影响到基坑及周边建筑安全性能,所以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监测显得尤为关键。

实际监测时,主要采取埋设测斜管法的方式进行监测,桩体测斜孔的设置也是依托施工图纸,在15m到20m间距下进行布设,而且监测点位设计,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如,阳角位置需要加密布置,布置位置也需要紧靠桩顶监测点位。在埋设测斜管时,主要通过捆绑固定的方式,安装在钢筋笼上,并与钢筋笼一起下到孔内后进行混凝土浇筑。而测斜的仪器的选择,可以根据不同仪器精度与地下连续墙变形区间进行选择。实际监测时,每一个孔最少要监测两次,然后通过求平均值的方式,以此作为初始值,形成有效的地下连续墙变形监测[3]

(三)钢支撑轴力监测

钢支撑的安全性是确保当涂结构位移与安全性的关键,支撑的作用的缺失,会影响到整个支护结构的支撑作用,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基坑坍塌。所以,对钢支撑轴力进行有效监测,对于施工时地下基坑及周边建筑安全稳定尤为关键。

实际监测过程中,监测点主要采取分层布置的思路,充分利用端头反力计对钢支撑轴力进行有效测试,同时结合频率仪器作用,对钢支撑实际受力大小的有效收集,为后续施工与保护措施建设提供基础。并且,实际进行监测点位仪器安装时,需要确保仪器与钢支撑轴线保持在一条线上,并且两者之间接触保持平整,从而却白监测过程中,钢支撑实际受力情况可以清晰完整展现在监测仪器之中,确保钢支撑轴力监测的正确有效。

(四)周边建筑沉降、倾斜和裂缝监测

在地下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基坑开挖施工操作,周边土体结构会发生改变,如何基坑支护结构不够完善,就会引发基坑周边土体沉降、倾斜和裂缝等问题,不仅影响基坑施工的质量,还会对周边建筑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影响。所以,对周边建筑沉降、倾斜和裂缝监测就显得哟无诶关键,不仅能动态掌握基坑周边实际情况,还可以为基坑周边保护措施设计建设提供参考和基础[2]

实际监测时,主要是根据地下基坑施工地点实际情况,以周边实际建筑数量为基础进行监测点位的选择,监测方式则是通过周期曲线的方式,对地下基坑施工中基坑周边建筑土体实际表现和变化就进行清楚明确的展示,在及时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有效确保监测的全面有效,

(五)其他因素监测规划设计

地下基坑及周边建筑监测时,除了上述四点数据监测以外,还需要对地下水位变化进行有效的监测,通过对水压力荷载情况进行清楚明确的掌握,以此确保地下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最大化降低基坑工程施工对周边建筑影响

[1]

三、监测管理体系构建

(一)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建设

首先,由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对监测工作负总责,在施工现场建设现场监测办公室,配置合适数量工作人员,对监测日常运行、工作对接与设备工艺准备负责。同时,针对工程施工特点与实际情况,结合上文中对地下基坑及周边建筑监测项目的细化,构建5个监测小组,专门负责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地下连续墙变形、钢支撑轴力、沉降、倾斜和裂缝、地下水位变化监测工作,小组内部配置监测技术员、分析师等岗位,以此确保监测有效运行。

(二)构建有效信息反馈机制

针对地下基坑及周边检测监测实际特点,构建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以此确保各监测小组之间的信息互通,在推动监测效率和效果的同时,给检测后的信息反馈提供支撑和保障。构建信息反馈机制时,除了各监测小组负责人加入以外,还需要涵盖驻地监理、施工设计与甲方等方面加入,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推动各方之间资料交流和信息反馈,以此确保监测行为和施工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

(三)强化监测中信息化融入

地下地坑及周边建筑监测过程中,除了监测项目细化与监管体系构建以外,为提升监测效率和效果,还可以通过信息化融入的方式,以此不断提升监测的效率和效果,实际融入时,可以参考图2:信息化施工程序示意图的方式,对工程施工中的前期勘察、施工设计、施工实施、施工监测进行全过程融入,利用信息化优势,强化各方信息互通的基础上,有效强化监测作用发挥,不断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和效果。


图2 信息化施工程序示意图

总结

地下基坑及周边建筑监测,作为推动工程施工质量效果,推动后续施工与周边建筑安全稳定的关键,在实际监测时,不仅能要设置合理的监测项目,还需要构建全面有效的监管体系,同时结合信息化融入,以此推动监测效率效果提升的同时,促进工程施工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 龙章. 深基坑监测中地下水位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J]. 中华建设, 2020.

[2] 徐国伟. 深基坑降水对周边建筑的影响研究[J]. 建材发展导向, 2020, 18(7):1.

[3] 王海军. 高层建筑物(群)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与信息化施工[J]. 智能城市, 2020, 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