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小学建筑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基于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小学建筑设计研究

尹金叶

上海联创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93

摘 要: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这里度过六年的启蒙和童年时光,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目前,小学学校的建筑设计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大多学校建筑由成年人来进行设计和决定,小学生的心理没能在建筑设计中被考虑到,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文从小学生心理、行为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有益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建筑设计思路,以本项目的小学建筑设计为蓝本,总结可行的小学建筑设计策略,目的在于助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建筑设计;儿童心理和行为

引言

儿童的成长与成长环境关系密切,建筑环境是重要的环境组成部分,需要从色彩、空间、尺度、功能、绿化等几个角度去讨论。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建筑设计大多从校园的功能、空间角度出发,由校长与建筑师进行沟通,却并未考虑到在校园中度过六年时光的儿童的想法和需要。根据国内专业机构提供的数据可以发现,现代儿童出现心理疾病的比例已经达到20%,其中有4%的儿童属于重症,有52%的孩子属于新发病例。小学建筑作为小学生每天要停留超过6个小时的场所,需要承担起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责任,从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角度去进行影响和干预。

1、儿童心理和行为与小学建筑设计关系分析

儿童心理和行为与小学建筑设计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儿童的心理和儿童的行为。

1.1儿童心理与小学建筑设计

儿童心理包括儿童的认知成长、社会化成长、语言交流等多个方面,都与建筑形象、建筑内部空间等因素有关。首先,儿童的认知成长离不开优秀的建筑形象和内部空间,这是儿童形成空间思维的重要环境因素。其次,儿童的社会化成长离不开优秀的建筑形象和内部空间,开阔的空间、边界清晰但互通的场地有利于促进儿童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第三,儿童的语言交流离不开优秀室内空间的设计,空间内的元素数量处于适宜范围,元素受到儿童的喜爱,可有效促进儿童的开口表达。小学室内空间需要有面向室外的良好采光角度和开阔视野,让儿童能够在室内也获得来自自然界的阳光、绿意,培养儿童的开阔心理世界。

1.2儿童行为与小学建筑设计

儿童行为包括儿童的学习行为和游戏行为两部分,这也是儿童在小学时期最重要的两种行为。儿童的学习行为和游戏行为均可在室内外进行,小学建筑设计必须兼顾室内和室外,室内色彩选用有助于镇定情绪、提升专注力的类型,室外以绿化、自然花草为主色调;室内设计寓教于乐的板块,室外充分利用大自然来构造环境;室内鼓励儿童的自主学习,室外鼓励儿童的自主游戏。小学阶段的儿童应当拥有足够的时间来游戏、接触自然环境,而不是长期停留在室内人造环境,长期停留在室内、沉浸于网络世界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2、基于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小学建筑设计实例分析

2.1工程背景分析

三亚崖州湾南繁科技城幼儿园小学项目用地位于三亚市崖州湾南繁科技城,甘农北路与甘蔗路交接处西侧。总建筑面积31562.58㎡。拟建设一个集 12 班幼儿园与 30 班小学相结合的现代化校园。根据规范要求,配套完善的教学用房、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并建设1个300米标准运动场、1个室内游泳池、1个风雨操场、2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等内容。

本项目的设计原则主要从儿童的心里和行为为出发点进行设计。

2.2基于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小学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儿童心理学研究领域通常中将儿童画作为探究儿童内心世界的方式方法,儿童画也可以成为小学建筑设计领域了解儿童对校园需求的窗口,从儿童的视角去进行校园建筑设计,从儿童的视角去改进现有的小学建筑。儿童画通常有较为鲜艳的色彩,这是因为儿童的色彩感知力强,对层次的感知弱,但排除掉色彩的层次感可以发现儿童对鲜艳色彩的需求是强烈的,他们喜欢这种看起来就非常热烈、奔放的视觉效果。儿童画中的建筑物通常并非死板的四四方方形状,它们有着各种奇奇怪怪的模样,在成年人看来颇具奇幻之感,这是一位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将新奇的事物,造型贴近儿童想象世界的校园建筑更受儿童的喜爱。儿童画中不只有房屋,还有大量的开阔场地用于玩耍,用于植物生长,这是因为游戏是儿童重要的生活方式,相比较起来儿童明显喜欢游戏多于喜欢学习。因此小学建筑设计需要为儿童提供足够宽敞的活动尝试,室内、室外都需要做好设计准备,为儿童在雨雪天气的游戏、活动创造条件。小学建筑设计必须为绿化留足空间,用树木、花草、树屋、水面来填充儿童的学习生活空间,满足儿童亲近自然的内心需求。

2.3小学建筑设计的具体思路和策略

2.3.1小学建筑设计

本项目遵循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满足小学教育的要求,又满足儿童心理和行为的需求,营造出一个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反映人文精神的纯净典雅的现代化校园。本校园规划为教学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三大功能分区。教学区主要位于主入口北侧。为4层E型教学楼。一层主要功能为教学用房及游泳池,局部架空作为学生公共活动空间和交通空间。 二至四层主要布置教学用房及相应的教师办公室。主入口南侧为6层的教务综合楼。主要功能为食堂、体育用房、及教师用房。体育运动区布置在校园的东侧。各功能分区明确,互不干扰。考虑到学校上下学集中时段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以及学生就学交通安全,将小学出入口布置于西侧城市次干路上,城市主干路上仅设置紧急消防出入口。本项目关于绿化的设计原则是让孩子们在学习和玩耍期间,不自觉去探索自然的乐趣,世界的美好,宇宙的奥秘,满足他们好奇与求知的欲望。因此本设计的绿化为中央景观、教学用房、室外平台、道路及运动场所等形态统一考虑,建立起交混渗透的立体绿化边界。通过造景手法,塑造地形,种植大树,形成多层面、多形态的自然生态体系;借用重新塑造的地形,充分发挥植物造景,让孩子可以在自然中学习、拓展身体、增强合作精神和锻炼勇气。

  如图1 校园整体规划

2.3.2基于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小学建筑设计运用

2.3.2.1建筑形象

本项目的建筑设计尽量靠近儿童对学校的想象,贴近儿童对学校的需求,设计活泼、自由的校园建筑,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提升小学校园的整体氛围感。小学建筑设计应走出传统火柴盒的方方正正范围,更多采用儿童喜欢的开敞的、自由的空间去塑造校园建筑的外在形象(如图2),让孩子接近自然,满足儿童自由、活泼和想象力丰富的特征需求。本项目小学校园处于光照自然丰富、全年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类别的地区时,建筑设计了较多的室外平台可迎接更多阳光,让儿童在校园建筑内也能够充分感受到光照,在自然采光的状态下进行室内活动,力求做到校园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结构,做到规划中的弹性与确定性的统一,依托自然环境,形成花树成廊的绿荫生态校园,达到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

而且,通过室外平台连接的校园建筑更容易相互之间形成嵌套,拉近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元素的距离,满足儿童身心健康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图2 校园建筑开敞室外平台

2.3.2.2建筑色彩

学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色彩对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选用适宜的色彩来设计校园建筑,服务于校园功能和儿童成长。在色彩体系中,蓝色、绿色属于能够让儿童的神经镇静、紧张心理缓解的色彩,可用于建筑内部的学习区域,帮助儿童尽快进入到专心学习的状态之中(如图3);红色、橙色属于能够刺激神经、提高兴奋度的色彩,可适当用于活动区域,使儿童能够更快进入兴奋的状态,促使儿童在体育运动等活动中表现得更好(如图4)。

图3 校园内阅览室色彩                    图4 小学校园篮球场色彩

2.3.2.3内部走廊

内部走廊是小学校园建筑的重要部分,是校园建筑中要的交通空间。相较于教室、体育活动区域、阅读区域这样需要一定面积开阔场地的功能空间而言,走廊这种交通空间更具有多变性,更有利于促进儿童的语言沟通和社交,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空间思维和记忆能力。本案在建筑内的走廊处理上,积极的运用标识本体为载体,通过标识与周围环境的对比,为空间增加趣味性、艺术性。并通过标识的变化来促进儿童的空间记忆能力成长,比如在两侧廊壁上用图形来代替文字描述,充分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如图5)。

图5小学走廊标识

2.3.2.3外部走廊

现代校园建设开始越来越多建设两栋建筑之间的空中廊道,增加校园的立体空间感,增加校园环境的趣味性。外部走廊的建设以趣味性、环境交互性为主,而非以效率为主,以曲线为主进行设计。曲线形态的外部走廊一方面可以与校园建筑的曲线形态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儿童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在外部走廊上本案构建多层次的立体校园绿化系统。将校园沿路绿化、广场绿化、走廊绿化、屋顶绿化形成多层面、多形态的自然生态体系以点带面,为学生提供了各具特色的绿化环境。(如图6)(如图7)

  

  图6  外部走廊一                        图7  外部走廊二

3、结束语

小学校园建筑设计应当充分尊重和考虑儿童的心理行为需求,走出四四方方火柴盒的藩篱,为儿童设计符合其喜好的曲线型校园,增加自然资源、活动场地在校园建筑中的占比,为儿童提供符合其需求的色彩和标识,让环境对儿童产生更多积极地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宇强. 空间集约化建筑设计理论的应用探索——以永安堂小学建筑设计为例[J]. 华中建筑,2021,39(10):35-38.

[2]毛以沫,赵立华. 夏热冬暖地区小学形体处理手法优化设计研究[J]. 城市建筑,2021,18(25):5-9+15.

[3]谢一飞,刘玉蛟,王隽冬. 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小学建筑空间设计研究[J]. 城市建筑,2021,18(16):163-166.

[4]郭为民,钱城. 建筑物理在小学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青岛金水路小学改扩建工程为例[J]. 城市建筑,2021,18(08):144-146.

[5]刘锋. 场所精神介入的校园建筑设计研究——以福建省建宁县将屯小学为例[J]. 福建建筑,2021,(03):33-36.

[6]毕瑞娥,黄文华,贺翻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建筑方案创新设计[J]. 安徽建筑,2021,28(0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