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培养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培养浅析

谢新华 ,温爽,支兴伟

空军航空大学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保障人才是装备建设之根本,是装备发挥其最大效能的重要要素,也是提高航空装备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为解决航空装备维修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快提升保障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装备保障能力,从而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关键词:航空装备;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维修保障

人才队伍是装备建设的根本,高素质的人才保障队伍才能充分发挥先进装备的作战效能。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创新,各种先进装备陆续使用,装备体系结构更加复杂,系列和类型呈现多样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趋势,给装备维修保障人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目前,装备保障人才培训滞后、装备等人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尤其是保障人员维修理念陈旧、保障能力偏低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装备建设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转变传统保障模式,大力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利用信息化保障手段不断提高维修质量,从而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保障人才队伍。

1新时代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 满足装备发展的需求

装备保障人员素质的高低已经成为决定装备保障是否有力的关键因素。科技越发展,装备越先进,对装备保障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就越高。实践证明,没有高素质的装备保障人才,就无法充分发挥新武器装备的效能,就难以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要想使现代装备发挥出最大效能,就要不断提高保障人才的素质能力,不能让装备等人,在人才的培养上要先行一步,要强调前瞻性。因此,必须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指技融合,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具有一定梯度层次的装备保障人才队伍。

1.2 满足装备维修改革的需要

装备的革新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要求装备保障手段和模式也要不断创新和改革。装备维修人才建设是装备维修改革的重要支撑,必须深刻把握维修改革的总体方向,主动把装备保障人才培训工作与装备体系建设相融合。同时,要紧贴改革中的人才需要搞好培训,制定科学的人才培训计划,培训目标要与岗位需求相一致,坚持“训岗一致,训用一致”,使装备保障向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从而使保障人才适合装备的发展速度和维修改革目标。

1.3 满足实战化训练的需求

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战争时代,战场环境复杂,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多,技术含量高,要求保障工作及时、高效,对装备维修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因此,必须以实战化训练为牵引,满足信息化战争对装备维修保障的需求,大力开展保障人才培养,坚持“训战一致”,强化装备维修人才体系建设。同时,要将现代化维修手段不断应用到保障过程中,科学构建实战化训练环境,严格规范实战化训练考评,提升符合保障人才需求、具有实战保障特点、满足实战保障需求的训练建设和水平。

2当前航空装备保障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保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保障能力不高

装备技术含量的增加,对保障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是部分保障人员意识淡薄,不注意加强学习,使其在维修过程中无法得心应手,无法胜任工作,不能真正做到保障有力。个别人员甚至得过且过,蒙混过关,容易发生人为差错问题,使保障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2 人才培训滞后,存在装备等人现象

人才培训是提高保障人员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熟练驾驭现代化装备的重要保证。但从现在保障实际来看,部分单位没有制定科学的人才培训计划,培训手段单一,只是延续老的传统和习惯,利用有经验的老同志和骨干进行带教。在维修方法、手段上没有创新,使保障人员的维修水平得不到拓展,无法适应新装备、新技术的应用。当装备进行设备升级、技术改造时,就显得无从下手,无法第一时间对装备进行有效的维修,对于发生的新问题,还要请厂家或其他单位技术人员帮助排除,降低了装备维修的时效性,出现装备等人的现象。

2.3  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

在维修管理过程中,在装备维修管理部门缺乏对信息化的认识,虽然也应用了一些信息化管理系统,但缺乏信息采集和分析环节,无法满足航空维修保障工作中对信息化的需求。由于信息管理过于单一,对于人员、装备信息掌握不充分,对保障人员的维修水平不了解,不能合理调配人员和装备,无法发挥装备的最大效能,给维修保障工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另外,对于维修质量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不能掌握工作中可能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无法识别及排除存在的事故征候和风险问题,难以为维修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决策。

三、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的措施

3.1 规范用人机制

一是改革人才使用机制。装备保障人才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细化人才选用条件,规范选用程序和晋升标准,真正做到任人唯贤。在人才选用时,不能按资排辈,要敢于任用德才兼备的高技术人才,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和习惯;二是引入人才竞争机制。人才竞争上岗可以使一些有技术、有能力的新人脱颖而出,能够破除以往论资排辈和能上不能下的旧习俗,扩大高素质人才选拔的视野和范围。竞争机制要在良好的氛围下进行,从而激发人才的创造性,增强争先创优意识;三是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奖惩制度,奖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人才的争先创优意识,使能者上、庸者下,激发保障人员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保障能力;四是人才评价机制。要根据保障人员的工作实际对业绩进行合理评价,并将其作为评优评奖的依据,从而建立一支爱岗敬业、综合素质高的保障团队。

3.2 拓宽人才培训渠道

武器装备的集成化和智能化要求保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要适应这一发展变化,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必须破除保守思想和短视行为,确立超前培养的观念。一是充分发挥军事院校的专业优势。军事院校有专门的装备保障专业,对信息化人才建设发挥主渠道作用。另外还要充分认清地方高等院校部分专业的优势,提高人才综合能力,满足高科技作战需求。二是大力发展军民融合培养模式。装备生产企业是培养维修保障人才的重要阵地,各类专家经验丰富,对装备结构、原理以及性能非常了解,在装备保障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军民融合培养可以改善保障人员的知识结构,加大信息化手段的运动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信息化保障人才。

3.3 加快高科技人才培养

提高保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熟练应用先进检测技术,在不断探索与研究中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维修保障体系。能够依托信息化技术改革创新检测手段,及时有效的发现并排除装备中存在的问题和故障,提高装备维修的质量和效率,从而适应装备智能化、集成化发展需要,从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资源配置、信息化检测技术等方面发挥其最大的作战效能。

4结 语

保障人员队伍是装备建设的根本,是航空装备维修的关键,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了维修的质量和效益。科技的发展使装备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为航空装备保障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要建立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维修改革中的人才培训机制,大力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改革用人标准,加快推进装备维修人才建设,紧贴实战,创新装备维修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适应新型装备发展的装备维修保障力量体系,以打赢未来高科技战争。

参考文献

[1]曾波.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探讨[J].科技资讯,2019,17(06):203.

[2]李兵.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维修改革人才建设研究[J].科技视界,2019(21):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