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预见性护理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应用效果

范蝶,,李晓敏,,姚景瑜

简阳市人民医院,四川省成都市,641400

【摘要】目的:探究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对其压力性损伤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4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常规组(32例)与预见组(3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预见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Braden评分。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预见组较佳,(P<0.05)。对比两组患者Braden评分,预见组较佳,(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改善患者压力性损伤情况,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重症监护室;压力性损伤

压力性损伤指的是身体某一部位长期受到压迫,导致该组织产生缺氧、缺血情况,产生坏死现象[1]。重症监护室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2]。该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甚至会造成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预见性护理指的是在患者未发生压力性损伤之前对患者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能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产生率有积极的作用。基于此,研究以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为对象,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共64例,收治时间(2021.1-2021.12),将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常规组与预见组。预见组32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7例,女性患者为15例,其年龄集中在43-70岁之间,均值(60.29±2.54)岁。预见组32人,其中男性患者为18例,女性患者为14例,其年龄集中在42-69岁之间,均值(60.35±2.51)岁。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常规组: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谨遵医嘱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干预。

预见组:预见性护理干预。①借助完整的基础设施,定期辅助患者翻身,并为患者配备软枕,以及气垫床等,减少对患者身产生的损伤。②定期观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风险性评估,检查患者产生压力性损伤的部位以及程度,做好记录。③保持患者身体清洁干燥,翻身过程中避免拉、拽等动作,尽量减少对患者皮肤产生的摩擦。④对患者的营养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保证患者营养均衡,不能自主进食者使用鼻饲或静脉营养,防止患者产生营养不良症状。⑤对于高压力性损伤风险患者,做好预防性护理,防止由于患者感知障碍等导致患者症状加重。⑥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告知家属压力性损伤对患者身体状况产生的影响。对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安慰,减轻其负面情绪的发生,以音乐疗法等舒缓患者情绪。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Braden评分。

①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按照患者压力性损伤程度将其分为四个阶段。Ⅰ阶段为局部泛红或出现红斑。Ⅱ阶段为患者皮肤轻微破损,无坏死现象。Ⅲ阶段为患者皮肤严重受损,能看见皮下脂肪。Ⅳ阶段为患者皮肤产生溃烂,骨骼、肌肉等可见,伴有腐肉产生。发生率越低护理效果越佳。

②Braden评分:用于判断患者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共分为6项,总分23分,分值越高护理效果越佳。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集数据应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涉及计量与计数内容应用(±s)、%表示,并以t、χ2检验;组间数据对比统计学差异以(P<0.05)表示有意义。

2.结果

2.1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预见组明显较低,且两组均无Ⅳ阶段患者,(P<0.05),见表1。

表1 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n/%)

组别

例数

Ⅰ阶段

Ⅱ阶段

Ⅲ阶段

Ⅳ阶段

总有效率

常规组

32

3(9.38)

2(6.25)

1(3.13)

0(0.00)

6(18.76)

预见组

32

0(0.00)

0(0.00)

0(0.00)

0(0.00)

0(0)

χ2

-

-

-

-

0(0.00)

6.621

P

-

-

-

-

0(0.00)

0.010

2.2 Braden评分

Braden评分对比:预见组明显较佳,(P<0.05),见表2。

表2 Braden评分 (±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常规组

32

14.57±0.94

15.68±0.49

预见组

32

14.41±0.82

20.03±0.59

t

-

0.726

32.085

p

-

0.471

0.000

3.讨论

压力性损伤主要是患者在受到压力等的干预下,产生的局部皮肤损伤,多发生于患者骨骼突出位置,昏迷或长期卧床患者发生率较高[3]。重症监护室内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多需要卧床休息,昏迷患者较多,因此在重症监护室中压力性损伤患者数量较多,一旦发生很难愈合。如压力性损伤症状长期未接受治疗,会导致患者病情持续恶化,继发感染症状。预见性护理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护理方式,能监测出患者产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性,并为其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研究主要探究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对于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前,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性无显著差异,护理后预见组压力性损伤风险性明显较高,压力性损伤症状发生率显著较高,其原因如下。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护理工作人员更加关注患者的压力性损伤症状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患者产生压力性损伤征兆,立即予以干预。并且,护理人员还能定期为患者翻身,辅助患者清理身体,保持身体干燥等,并采用正确的翻身方式,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损伤。因此,预见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较低。此外,护理人员还能与患者以及其家属沟通,让其了解该疾病并积极配合医护工作,效果较佳。

综上所述,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能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性,减少压力性损伤症状发生率,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傅学侠,王佩. 预见性护理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应用效果[J]. 中国基层医药,2022,29(3):470-472.

[2] 刘姗姗. MEWS评分下的预见性护理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 临床研究,2021,29(11):160-162.

[3] 王皇美. 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结合高频震荡排痰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J]. 实用医技杂志,2021,28(9):1153-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