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与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参苓白术散加减与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效果研究

殷高政

山东省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  山东潍坊  261000

摘要: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TNF-α、IL-6水平均降低,CD4+/CD8+、Kamofaky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6个月后,观察组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中晚期胃癌;参苓白术散加减;化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中胃癌相关指南的诊断且经内镜、CT、X线等影像学检查,发现病变处于中晚期;②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70分;③经抗癌联盟TNM分期Ⅲ~Ⅳ期;④初次化疗,且治疗前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结果为正常范围;⑤自愿接受中药治疗;⑥无化疗禁忌证。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抵触的患者;②资料不全或无法判断疗效患者;③合并精神类疾病患者;④合并造血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⑥过敏体质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方案,在化疗疗程第1天,静脉滴注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150mg/m2,90min内滴注完毕,以及注射用雷替曲塞3mg/m2,15min内滴注完毕。每周检测1次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当中性粒细胞<1.5×109/L,白细胞<3×109/L时,需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支持。1个疗程为21d,连续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化疗方案,化疗方式、疗程与对照组相同,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基础配方:炙甘草3g、莪术10g、三棱10g、败酱草15g、龙葵15g、炒白芍15g、当归10g、法半夏10g、木香10g、薏苡仁10g、山药10g、砂仁10g、陈皮6g、炒白术10g、茯苓15g、党参15g;根据病症合理增减,对于便秘患者,加用制大黄5g、火麻仁20g;对于腹泻不止患者,加用石榴皮6g、芡实10g;对于纳食欠佳患者,加用神曲20g;对于舌质紫暗瘀斑患者,加用郁金12g、丹参10g;对于脾虚便溏患者,加用炮姜3g、肉豆蔻5g、桂枝5g;对于胃脘疼痛明显患者,加用三七6g、延胡索12g;对于胃脘气滞胀满患者,加用乌药、10g佛手10g、枳壳10g。1剂/d,150mL/次,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服用10d,10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期间间隔7-10d,与化疗同时进行,清晨给药,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①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空腹肘静脉血5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染色法检测CD4+/CD8+,均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②治疗效果。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评价:完全缓解为患者病灶完全吸收,经纤维胃镜和X线片检查,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腺体萎缩;部分缓解未无发现新病灶,病灶缩小面积≥50%,且持续时间超过4周;稳定为病灶缩小面积<50%,各项症状也得到一定程度稳定;恶化为出现新的病灶,原本肿瘤增大面积>25%[6]。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③生存质量量表(Kamofaky)评分。Kamofaky评分最高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当前生存质量越好。④随访3、6个月后的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的TNF-α、IL-6水平均降低,CD4+/CD8+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2)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Kamofaky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的Kamofaky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4)两组患者随访3、6个月后生存率比较随访3、6个月后,观察组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参苓白术散主要是由炙甘草、莪术、三棱、败酱草、龙葵、炒白芍、当归、法半夏、木香、薏苡仁、山药、砂仁、陈皮、炒白术、茯苓、党参等药材组成,其中砂仁具有和胃醒脾、行气化湿等功效;薏苡仁具有健脾利湿等功效;山药、炙甘草、炒白术、茯苓具有益气健脾、益气养血等功效;败酱草、龙葵具有抗癌解毒等功效;莪术、三棱具有消积散结、补益中气等功效;党参具有益气、补益心脾、健脾、调理胃肠等功效,诸药合用,可达到扶正祛邪、解毒抗癌、健脾、消积散结、益气养血等功效。从现代药理学角度分析,方中的白术和党参能够发挥明显抗肿瘤功效,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抑制癌细胞增殖活性,促进局部炎症吸收,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排除上皮细胞有害物质,促使萎缩腺体再生,有效加强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增加胃黏膜屏障;法半夏、莪术、山药能够促进抗体形成,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薏苡仁能够发挥明显抗癌作用;茯苓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激活、维护人体免疫机能,增强NK细胞、T细胞活性,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甘草能够起到调节作用。总之,参苓白术散加减能够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白细胞计数、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发生,增强机体巨噬细胞功能,利于各项症状改善,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发挥抗肿瘤、抗疲劳、增强食欲等优势。

CD4+/CD8+是人体T淋巴细胞的亚型数目比值,CD8T淋巴细胞能够杀伤或抑制T淋巴细胞;CD4T细胞属于辅助细胞,能够反映机体免疫功能障碍。当机体出现异常时,免疫功能值存在明显改变,尤其是发生胃部病变时可导致CD4+/CD8+水平明显降低。TNF-α、IL-6在机体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属于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质,当机体出现严重炎症反应状态时,TNF-α、IL-6水平可呈上升趋势。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TNF-α、IL-6水平均降低,CD4+/CD8+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化疗能够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和状态,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发挥明显抗肿瘤作用。同时,治疗后,两组的Kamofaky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化疗能够加速患者各项症状恢复,促进病情康复,提升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随访3、6个月后,观察组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化疗治疗更能够保证近期和远期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病死率。综上所述,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效果显著,且能够减轻单方面使用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

参考文献:

[1]黄雪峰.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胃癌化疗所致脾胃虚弱型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8):2843-2844.

[2]周波,戴飞跃.参苓白术散对胃癌IV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s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