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策略与实施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浅谈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策略与实施模式

王玮

扬州洪泉医院  江苏扬州  225200

摘要:医院日常工作中涉及到的检查等医疗活动都要使用到医疗设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医疗设备的种类不断增加,医疗设备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医院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需要重视维修维护医疗设备的工作,必须针对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策略和实施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以此来达到进一步提升维修维护医疗设备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策略;实施模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相关医疗设备的精密程度也不断提升,故维修管理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价值日益显现。在维修管理中,重视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专业维修部门的建立以及高水平维修人员的培养等相关措施至关重要,其不仅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还可降低医院开支、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间,同时提升医疗设备的运行效率。

1进行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必要性

(1)能够提升诊疗效果,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在当前的医疗诊治过程中,对医疗器械产生了较大的依赖,医疗器械的使用质量将对诊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可以认为,医疗器械的合理应用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手段。通过提高诊疗效果,可增强患者对医院的认可度,有效降低医疗纠纷问题的发生率。而一旦产生医疗器械故障问题,便会对诊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引发严重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基于此,建议各个医院均能认识到针对医疗器械进行维修和保养的重要性,对医疗器械维修和保养工作加强重视,通过对其进行日常保养与定期维修来保障医疗器械的使用功能,确保其在医疗服务中能够发挥出应有的诊疗效果,为相关的医护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2)能够充分发挥医疗器械的应用价值,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医疗器械属于医院的固定资产,且其资金占比较大。如不对医疗设备进行科学保养,则很容易影响医疗器械诊疗作用的发挥。反之,在对医疗器械设备进行科学保养与维修的基础上,则能进一步发挥医疗器械的应用价值,使其在诊疗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全面提升诊疗效率和诊疗效果,为医院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与经济收益。除此之外,借助医疗器械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诊疗信息,为医护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使诊疗结果更为精准,这也有助于增强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使其被更多患者所认可,对于医疗机构的长效发展极为有益。

2医疗设备维修维护实施模式的构建策略

2.1健全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与养护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与养护管理制度的健全是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与养护管理的有效手段,完善的制度设立有利于医院有序开展医疗设备的养护管理工作,有助于医院对相关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增强医院整体的医疗能力。医院医疗设备维护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落实设备维护管理职责,严格规范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内容,加强维护监管力度,合理安排维护管理工作,将职责准确落实。在医疗设备的维修与养护管理项目的规划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医院的设备引用情况,详细制定各个医疗设备的维修及养护管理标准,对相应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标准加以标注,保证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靠性。规范相关医疗设备的检修标准及操作规范,在有关管理制度中增加设备的日常检修管理内容,规定医疗设备的检修周期,明确相应的监管人员,全面落实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与养护管理制度标准,保证其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起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保障医院的医疗功能完整。

2.2加强培养相关人才

医院应重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尤其像综合素质过关的医疗设备自主维修人员,应尽快调整其薪资待遇,至少保障其薪资待遇和院内医护人员对等。设备科引入设备期间,像一些国外高精设备,应尽可能与厂商进行实质性沟通交流,安排医院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才去现场培训,至少让其参与到设备安装调试环节,使之掌握医疗设备基本运行原理、架构特质、软件系统、硬件信息等内容。针对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培养,必须明确其在医疗设备到货前必须先报备医院、厂方,掌握使用原理,做好相关技术培训和维护管理方案,在此基础上完善维修保养机制,以延长医疗设备使用年限,达到降低医院医疗成本的目的,使之综合效益可以得到保障。且对医疗设备类型还要做好重点排查检修,按照岗位责任制分责到科、到个人的合理安排并监督每天设备检修维护工作完成情况。强化医疗设备使用环境,对每台设备从性能特点、操作使用层面着手,周期性的检验维修技术人员业务能力,保障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效果能够完全达到预期。除此之外,在医疗设备技术人员配备层面,必须因地制宜的合理设置与医院医疗设备规模适度比例的技术团队,职称方面予以重视,避免人才流失,以此使医院医疗设备使用、维修、管理全过程能够形成标准完备的专业体系。

2.3加大医院医疗设备的检查与维修力度

医疗设备的检查在医院医疗设备维护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医疗设备相关功能及内容的检查与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医疗设备的故障问题,反应医疗设备的运行状态,为医疗设备的维修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因此,医院应重视医院医疗设备的检测和维修。医疗设备的定期检查能够及时排查医疗设备的故障内容,避免出现医疗设备带病运营的现象,为故障医疗设备的及时维修创建便利条件,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有利于保障医院各项医疗功能的正常运行,加强医院对医疗设备问题的应对能力。

2.4淘汰、报废医疗设备

针对医疗设备部件磨损、老化,医院有关部门每年需对所有医疗设备实施质量等级调整,严格遵照医疗设备报废管理制度与流程对医疗设备实施淘汰与报废。针对机型落后但不影响治疗尚可使用的医疗设备,可提供给本地区的下级医院或乡镇医院作为维修教学的样机使用;针对没有技术利用价值的医疗设备,可作废品处理。报废处理时,应避免报废医疗设备被重新翻新、转卖;对于有放射性污染的一类医疗设备,应依据国家相关的环保规定进行报废处理。

2.5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加强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医院必须安排专人专门收集、管理、审查医疗器械设备,明确设备档案管理不仅要涵盖采购档案、技术参数档案,还必须涵盖日常设备维修记录、突发故障维修内容等信息数据。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和医学工程保障部门形成实时交互沟通的模式,组建医疗设备质量信息反馈、统计体系,定时通告医疗设备使用中存在各类问题,并给出监督整改建议,不断完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规章同时为后续采购同类医疗设备提供有利参考依据。除此之外,对设备投入使用之后,在每年年底要对设备具体使用情况做全面动态分析,经统计使用信息、开机率、完好程度、医疗收入、维修成本等划定其整体效益情况,给出建设性意见,以此使医院医疗设备运营发展实效性能够完全得以展现。

3结语

对于医院来说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对医疗设备进行科学的、合理维护,保障医疗设备正常安全运行,这样才能保证临床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随着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被应用在医疗设备中,维修维护医疗设备的难度大大提升,因此,医院要重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维修维护医疗设备的策略,并对管理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的模式进行不断的、深入的探索,使其进一步完善,这样才能提高维修维护医疗设备的质量,才能提高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医院临床诊治工作的顺利实施,才能促使医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国.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策略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9):162-163.

[2]柴维汉,周葛翔.医院医疗设备整体管理新模式的实践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10):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