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3

农村公路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初探

杨景川

西双版纳州边防委员会办公室,云南 景洪 666100

摘要:路面基层在农村公路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与工程项目整体质量具有密切联系。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属于常见的基层类型,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若在施工过程中未对各方面进行严格把控,必将导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降低,进而影响工程质量,因此为防止上述现象发生,本文从下承层施工准备、原材料及配合比控制等多个角度出发,以此围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展开探讨,以期可以为施工人员开展施工作业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农村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

引言:在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工程质量逐渐成为业内人员的重点研究对象。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是农村公路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其对工程整体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为防止农村公路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有效保障工程效益,必须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形成正确认知,掌握该项技术的各项内容及要求,并在应用该项施工技术时对各项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把控,该点对推动公路交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下承层施工准备

1.1.检测

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摊铺前,施工人员必须严格依照规范要求对底基层开展检测工作,检测的对象包括高程、宽度及平整度等。若通过检测发现某方面与规范要求不符,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此外,应对底基层存在的离析及松散材料加以重视,做好对此类材料的清除工作,并对存在严重离析现象的路段采取返工处理措施,严禁工程项目存在软弱夹层。
1.2.测量放样

在开展基层摊铺作业前,应确保测量放样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1]。工作人员必须对导线点坐标进行严格审查,做好对水准点高程的检查工作,恢复中线,并落实相应的保护措施。必须对路面中桩及原地面进行精准测量,实施宽度放样,并对宽度与设计要求的匹配度进行比较。应将摊铺机的宽度与传感器的间距作为依据,在平曲线上对钢钎进行装设,将其作为厚度控制线支架进行使用。应对松铺系数加以重视,将其作为参考依据,以此开展对松铺厚度的计算工作。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必须对高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并严格挂好控制线。此外,开展摊铺操作前,为确保边缘区域具有良好的紧密度,必须对槽钢模板进行安装,并做好支撑操作,全面提高模板的牢固性。
2.原材料及配合比管控

2.1.水泥剂量

针对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而言,其主要特征是与其他半刚性材料具有显著差别,且对时间成本的要求相对较高。在施工操作中,选择水泥时,应充分了解水泥的各项信息,确保其终凝时间较长。应对水泥剂量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超过3%,并结合试验确定的水泥剂量对水泥强度进行选择,严禁存在质量问题的水泥投入使用。在碎石基层施工中,应确保投入到施工中的水泥的生产厂家与强度具有一致性,初凝时间超过4小时,且终凝时间不小于6小时。此外,应对水泥最大剂量进行明确规定,确保其处在5%~6%的范围内,进而避免基层在后续使用中产生裂缝。进行施工作业时,为改善基层具有的缩裂性,应在水稳碎石层中对适量粉煤灰进行添加,进而为沥青面层质量提供保障。
2.2.集料

对碎石进行选择时,应对其压碎值加以重视,确保其小于30%,片石抗压强度超过35MPa,且软石与杂石的含量小于3%。针对细集料的有机质含量而言,其必须小于1%,而硫酸盐必须小于0.25%。此外,应对碎石粒径进行把控,确保粒径最大数值小于31.5毫米,
2.3.水源

对水源进行选择时,若发现可疑水源,必须对其进行化验,严禁未经过处理的污水、酸性水或工业水投入使用。针对混合料含水量而言,其实际数值能够对混合料强度及干缩应变产生直接影响[2]。在含水量超出相关标准的情况下,弹簧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将显著提高,且混合料压实度将明显降低;若含水量相对较小,将导致碾压操作的难度提高,造成混合料的强度明显下降,从而致使起皮及裂缝等多种问题形成。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若混合料水分流失速度较快,将导致干缩裂缝形成。因此正式进行施工时,必须对混合料的含水量进行严格把控,以防止对后续施工造成影响。
2.4.配合比

应充分结合骨架密实型,以此开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工作,并对设计要求进行深入分析,合理进行试验,进而提高水泥、集料选择方面的合理性,科学确定集料配合比。为实现对基层裂缝进行有效控制,施工人员应对以下内容进行综合考量:在确认设计强度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应合理把控水泥的实际用量;应确保含泥量的实际数值符合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控制细集料与矿粉料的具体用量;应将现场的环境因素及气候作为依据,从而落实对含水量的控制措施。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

3.1.拌和

进行混合料的拌和操作时,应合理选择设备,确保其本身具有计量装置,以此实施集中拌和。针对拌和设备而言,应确保其与相关要求相匹配,能够对配料进行精准拌和,且能够提高拌和操作的均匀性。正式进行拌和作业前,应全方位审查备料,明确其数量是否能够满足摊铺用料需求及能满足的天数。落实拌和作业时,工作人员必须对配合比进行严格检查,明确其是否能够满足相关要求,以防止对施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必须对施工现场气温变化状况进行充分结合,科学调整混合料含水量。此外,应将运输路程作为参考依据,以此调整含水量,进而提高碾压过程中混合料含水量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3.2.运输

在开展施工作业前,必须严格做好对运输车辆、拌和设备等方面的检查工作,确保其具有良好的运行状况,并落实对车厢的清洗措施。应对运输车辆加以重视,合理运用大吨位自卸车,并掌握车辆具体数量,确保其与实际运输需求相匹配。在实施运输作业时,应将相应的覆盖措施应用到混合料表面,防止水分蒸发,进而导致混合料质量与性能降低。若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故障问题,必须及时处理故障,以防止混合料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运到施工现场,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3.3.摊铺

为确保基层与底基层能够进行有效结合,对基层进行摊铺前,必须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基层的表面进行清理,禁止其具有杂物,并对水泥净浆进行洒布,以此为后续施工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在开展基层混合料摊铺作业时,必须深入分析通过试验路段获取的各项数据,并将松铺系数作为依据,结合高程及层厚坡度等数值,以此落实控制线等方面的调整操作。在两台摊铺机进行施工作业时,应确保两台机械设备的摊铺速度、路拱坡度及厚度等数据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进而提高接缝的平整度。此外,正式进行摊铺时,应确保摊铺操作具有良好的连续性与均匀性,尽可能避免摊铺过程中停机。若在摊铺过程中出现停机现象,且停机时间超过2小时,必须结合要求对横向接缝进行设置,进而保障施工质量。针对运料车而言,应明确要求其在摊铺机前方的规定距离内停车,防止碰撞现象发生。为全面提高摊铺质量,应选派专业人员,要求其严格进行细集料离析消除操作,科学清除局部区域存在的粗集料,并及时填补。

3.4.碾压

在完成摊铺操作后,必须立即实施碾压作业。针对碾压作业的长度而言,应对其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其处在30米至50米的范围内。从实际出发,可发现若作业段相对较长,则摊铺后的混合料表面水分将出现大程度流失,导致压实效果受到不良影响;若作业段相对较短,则碾压作业极有可能受到两个碾压段结合区域压路机碾遍数差别的影响,从而出现波浪现象。针对碾压机械的配置与碾压次数而言,对其进行确定时,必须严格进行试验,以提高碾压次数与机械配置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在机械配置方面,应促使胶轮压路机与光轮压路机进行结合,要求施工人员充分贯彻由低到高、低速行驶碾压、先轻后重等多项原则,并贯彻相应程序,以防止对碾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在实施初压的过程中,必须对各方面进行严格把控,以发挥碾压操作的重要作用[3]。在稳压过程中,应确保次数大于2次,且振压超过4次,胶轮压路机静压超过2次,不存在相应的痕迹。在完成碾压操作后,必须立即开展对压实度的检测工作,若发现与规范标准不符,应通过单钢轮压路机实施复压,直至压实度与工程建设要求相匹配。

正式开展碾压作业的过程中,必须贯彻各项原则,并在碾压过程中促使压路机重叠近50%的轮廓。针对压路机碾压速度而言,应确保其处在标准范围内。在第1次与第2次碾压过程中,应确保碾压速度处在每小时1.5千米至1.7千米的范围内;在后续碾压操作中,应确保碾压速度处在每小时1.8千米至2.2千米的范围内。在压路机倒车过程中,应要求驾驶人员自然停车,非必要情况不得擅自刹车。在压路机倒车换挡的过程中,应要求驾驶人员充分贯彻相应原则,严禁拉动表面水稳。进行首次稳压时,应在倒车后按照原路返回,禁止换挡的位置不处在已结束碾压的区域。在压路机停车时,应要求驾驶人员将车辆停在已完成碾压作业的路段,并要求不同车辆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止对基层结构造成不良影响。应禁止驾驶人员在开展碾压作业的路段及已完成碾压作业的路段上擅自掉头或急刹车,以此为基层表面的完整性提供保障。
3.5.横缝设置

在开展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摊铺作业的过程中,必须确保该项作业具有良好的连续性,若必须停止作业,且停止时间大于2小时,则施工人员有必要设置横缝。在每天结束施工任务后,为防止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应在结构物的相接区域对横缝进行设置。对横向接缝采取处理措施时,应科学利用端部挖除法,严格清除摊铺机周围及其下部区域存在的混合料,并开挖相应的末端,将其挖成朝下的断面,确保其与路线中心线形成垂直。在上述操作结束后,应通过摊铺机对新混合料进行摊铺。

3.6.养护

在碾压作业结束后,必须结合规范标准立即开展相应的质量检查工作,并及时落实养护措施。在通常情况下,应确保养护时间大于7天,直至确认强度符合标准才能开展后续施工。在养护过程中,应参考以下内容:应在基层顶面上对透水湿润的无纺土工布进行铺设,严格把控相邻土工布搭接宽度,确保其超过30cm。在养护过程中,应对基层表面加以重视,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湿润性,以降低收缩裂缝发生的可能性[4]。在完成养护工作后,必须及时对覆盖物进行清除。此外,若施工条件不允许采取上述养护措施,则施工人员可通过洒水车实施洒水养护。在确定洒水的频次时,应依照相关标准及现场的气候因素,以防止对养护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对喷头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考虑到高压式喷头有可能破坏基层,进而导致整体质量降低,故而应提高对喷雾式喷头的关注度,并合理运用此类喷头。正式开展养护工作时,为实现有效保障整体质量,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应对交通进行封闭,暂时禁止车辆通行,直至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开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作业时,为全面提高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必须对水泥剂量与质量进行严格把控,重视混合料含水量,做好对碾压工艺的控制工作,并确保碎石基层养护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以促使各项施工环节实现规范化,进而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丽.公路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2,39(02):35-38.

[2]陈学敏.农村公路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初探[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09):89-91.

[3]赵东阁.农村公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2019,38(29):58-59.

[4]郜彦宏.农村公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9,45(02):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