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技术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机械加工技术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实践

李明

国家能源榆林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 榆林市 719000

摘要:现阶段信息技术在我国各领域行业得到广泛普及与推广,机械工程领域得益于信息技术应用迎来创新契机。作为我国工业发展、经济建设的基础所在,机械加工的体系呈现出趋于完善的态势,但是在工业行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对机械加工精度、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需借助信息技术应用来实现机械自动化、信息化加工制造。正因此,探讨信息化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对促进我国机械加工制造行业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机械加工技术;信息化技术;运用实践

1现代机械加工技术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的重要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世界资源的流通,世界贸易将各个国家联系的越来越紧密,各国之间的交往愈发频繁。以机械加工业最为明显,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加工零部件的精确度以及精细度,还可以进行复杂零部件的加工。虽然我国的技术正在不断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机械加工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大部分的机械加工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生产技术,运用普通的机床,此外,大部分机械加工企业都是属于中小型企业,生产规模较小,资金和技术保障力度不够,以现有的水平无法负担数控机床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高昂的费用。同时,在机器生产中运用传统的机床较多。如果大面积地置换传统的机床势必会带来不必要的设备浪费,虽然数控机床具有传统机床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也就形成了资金与效率的利益冲突,目前企业都面临着置换与保留的抉择。因此,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为时代所需,可以解决当务之急,现代机械加工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运用价值,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也可以实现加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价值体现在:

①现代机械加工技术加工速度快,具有传统技术不可以比拟的优势。传统机械加工技术主要通过人力操作加工设备的方式来完成加工过程,由于人力操作本身具有不可控性的特征,且加工的零部件规格和标准有着一定差异性,这也决定了传统加工技术的整体效率较慢。此外,从加工精度的角度来看,传统加工技术的精度控制难度较高,即便是同一批次的产品,也会在精度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而信息化技术加工技术则截然不同,其可以在保证高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对生产精度的准确控制,这对于机械产品批量化加工具有明显的优势。

②现代机械设备具有运行稳定的特点,可以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③要想有效提高机床的控制力,就必须完善机械设备的性能。机械设备是机床设备的重要部分,其对机床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信息化技术引入机械加工技术中,才能实现机床控制力的有效突破,并有效提高机械加工效率,实现机械加工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保障安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此外,运用信息化技术也可以提高操作流程的流畅度,增强实际操作的简便性,减少设备运行卡顿。通过技术的提升,有效地保障产品质量,保障机床设备高效运行。机械加工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编程实现对机械设备的有效控制,在监控设备运行环境的同时,及时预测以及预防设备的运行故障,提高设备运行稳定以及安全。

2机械加工技术中信息化技术实践运用

2.1设计绘图阶段应用

产品设计与零件图、装配图绘制为机械加工的首要环节,纵观以往机械加工模式应用,多采用手工绘制方式进行机械图纸设计,而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极易出现图纸意义表达不明确的问题,对后续机械加工的顺畅性产生影响。而得益于信息化技术应用,可有效转变图纸设计方式,并保证图纸绘制的标准性、精准性得到提升。借助CAD等软件的应用,可实现对机械产品图纸绘制的简单化转变,并有效规避人为失误对图纸精准度造成影响。以计算机软件为载体开展产品设计与图纸绘制工作,促使绘图效率、设计灵活性得以显著提升,设计人员可利用软件完成对相关参数数据的精准计算,并在图纸中明确标注零件公差值。相较于传统图纸绘制手段应用,计算机绘图存在高效、简单、误差小等优势。另外,机械产品设计采用信息化技术,还可实现对大型模具细节的全面体现,借助相关技术进行机械产品模型的三维构建,以此为相关人员进行模具细节的立体化展示。同时,可利用相关软件进行三维模型的放大、旋转、剖面等操作,为后续机械加工打下良好基础。依托于信息化技术对高精度、复杂性零配件进行虚拟图像构建,并借助传感器设备进行零配件拆装、旋转等,帮助人员以三维展示的形式来明确零配件加工重点。

2.2制造加工阶段应用

信息化技术应用有助于促进机械加流程优化,并保证其加工效率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同时,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加工阶段,还有助于对加工成本的优化控制,实现将零件加工精准度控制在预期范围内。依托于信息化技术应用,可做到在机械加工阶段进行流程的一体化整合,以数控机床为载体进行零件参数录入,以相关指标参数为基准实现对机械产品的自动化加工。随着信息技术与机械加工技术的深度融合,促使数控机床应用不再以切削加工为单一任务,可实现对机械加工不同阶段的逐步覆盖,如可借助数控机床完成材料表面处理、车削加工、钻孔、抛光等处理。相较于以往多流程、多机床加工模式的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应用实现对不同类型机床采购成本控制。

机械加工制造流程与环节可通过信息化技术融合应用来拓展延伸,传统车床得益于信息技术应用实现数控精度提升,并通过多机床功能的整合来促进机械加工效率的提升,依托于信息化加工管理来保证机械加工开展符合企业创新升级需求。另外,机械加工得益于信息化技术应用实现流程简化,以帮助相关人员快速上手。且以数控机床控制为主开展机械加工制造,可实现以更为简单、高效的加工方式进行高精度、小批量零件的制造。

2.3信息化质量控制

机械加工精度、质量控制是企业效益创造与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前提,同时也是体现企业机械加工水平的关键指标。要想将机械加工质量与精度控制在预期范围内,需要以机械加工误差控制为切入点,明确认知机床、夹具、刀具等硬件磨损、老化、精度偏差;相关人员素质基础,管理人员对数控机床的控制能力、操作水平;生产材料应用是否合理,是否依照设计要求来控制材料性能等因素对机械加工质量与精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质量控制系统的完善构建,以数据库为支撑进行机床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并帮助相关人员全面掌握机床寿命、机床保养频次、刀具使用次数等信息。同时,配置专业人员进行信息系统管理,于加工制造阶段做到对数据的实时共享,避免因信息掌握不到位而影响到机械加工质量。另外,信息技术应用还可作用于对从业人员培训优化,在培训教育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案例演示、操作模拟等,以帮助从业人员强化自身能力训练,依托于三维建模让从业人员全面掌握零件构成,对机械加工机床控制工序、操作流程进行模拟。结合信息技术构建完善人员培训评估标准,具体评判内容囊括从业人员实践操作能力、专业知识掌握等方面,通过专业审核与检查来促进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此外,可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生产材料管理优化,依托于数据库构建对机械加工材料参数进行全面存储管理,人员可在数据库中检索适合机械产品性能需求的原材料,在保证工艺加工流程合理的前提下,以大数据库为载体进行材料厂家、材料需求量、材料产地等信息的全面记录。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合理应用一方面可促进机械加工效率与质量控制得到显著优化,另一方面则为企业的升级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鉴于此,为进一步提升企业机械加工制造水平,需在全面掌握机械加工实际需求与特点的前提下,通过加大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应用力度来促进机械加工制造方式创新,实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来提升机械加工效率,并保证机械产品加工精度、质量控制符合预期要求。

参考文献

[1]郭兵.机械加工技术中的信息化技术运用[J].内燃机与配件,2021(12):243-244.

[2]齐冬梅,宋政璞.信息化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20(12):229-230.

[3]黎勇基.信息化背景下机械加工类课程改革与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20(0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