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科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王树飞

凤台县大兴镇农技站,安徽省淮南市,232100

摘要: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涉及范围广、污染原因复杂、污染来源隐蔽性强等特点,故防治难度较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效果,将会对我国农产品食品安全、现代化农业进程造成直接影响,本文将对其科学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科学防治;污染来源;污染特征;防治措施

在广泛区域内,禽畜粪便、农药重金属、磷素、氮素等污染物,经过地下渗漏、农田排水、农田地表径流等途径,微量的、分散的进入地表和地下水体,即农业面源污染。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迅速,禽畜养殖规模不断过大,随意丢弃禽畜养殖废物、超量施用化肥农药等因素,均会破坏土壤结构,加剧农业面源污染,进而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严重削弱农业生产,危害民众身体健康。本文将从农业面源污染来源着手,分析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特征,提出科学防治措施。

一、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分析

(一)化肥污染

农用化肥具有肥劲猛、起效快、养分含量高等特点,但其种类繁多,施用方法差异较大。无论何种类型的化肥,农作物均无法完全吸收,都会在土壤中残留,肥料流失现象严重,钾肥、磷肥、氮肥利用率分别为50%、20%、35%,实际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受过量施肥、施肥方法不科学等因素影响,化肥中亚硝酸盐、亚酸盐等物质渗透至水体和土壤,将会影响土地耕作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1]

(二)农药污染

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明显提升,为保证农作物种植效益,化学农药应用广泛。但受农药使用技术落后、缺乏规范性指导等因素影响,部分农药未得到充分利用,其有害充分渗入农业用水、农业用地中,残留于地表、土壤、水体、大气环境甚至农产品中,从而危害农业生态系统,影响农产品质量及安全。

(三)农膜污染

农膜覆盖栽培技术可起到抑制杂草生长、提高耕层温度、减缓土壤水分蒸发等重要作用,常用于农作物幼苗阶段,是不可缺少的农业技术。但农膜分布较广、隐秘性强,受农膜回收性不高、农膜质量较差等因素影响,农用地膜残留率逐渐增高,其长期存在于土壤中,短时间内难以降解,从而影响土壤含水量、孔隙度、通透性,使得农作物出现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水分和养分跟不上等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加重了土壤污染,还会影响农作物种植经济效益[2]

(四)畜禽养殖污染

禽畜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物,若配套处理设施不健全、养殖人员环保意识缺乏,禽畜粪便未能有效处理,随意丢弃在养殖区域附近,则会导致水质恶化,使得水体氨氮、硝酸盐等物质严重超标,危害生态安全及民众身体健康。一方面,在养殖过程中,污水废物、畜禽粪便直接排泄,可直接污染水质;另一方面,在禽畜粪便运输过程中,车辆颠簸、降水等因素,易使部分污物散落,具有较大随意性,故控制防治难度[3]

二、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特征

一方面,受地形影响,农业面源污染不易统筹监督,污染源相对分散,且受气候、水体、地貌等因素影响,污染源的监测和判定相对困难,污染区域边界模糊。另一方面,晴雨、风向、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等因素,均会影响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且随着农业活动区域、养殖业运行周期、农业耕作安排等因素影响,污染地点、污染来源都会出现随机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此外,畜禽水产养殖、农业种植交叉是我国农业生产的特征之一,在一定区域内,可能出现多种不同的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分散性大、污染源不集中等因素,均会增加污染治理难度,使得短时间内农业面源污染无法得到有效控制[4]

三、农业面源污染科学防治措施

(一)完善农业面源污染管理体系

如何平衡农民利益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关系,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关键问题。相关部门应树立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大力宣传污染防治措施,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一方面,提升农民环保生产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情况,以农药化肥使用范围、使用方法为主要内容,予以农户针对性指导,在满足病虫害防治需求、农作物营养需求的同时,避免其过量、错误使用,从而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另一方面,加强公共治理力度,农牧部门应相互构沟通,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明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责任,采取科学的手段、合理的生成模式调控农业、畜牧业生产[5]

(二)积极防治畜禽养殖粪便污染

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管控,制定污染减排考核制度,提高粪便处理科学性。首先,合理优化畜禽养殖业布局,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引进先进的粪便污水处理技术,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其次,实现畜禽粪便循环利用,积极发展沼气工程,通过厌氧发酵处理,获取沼渣、沼液及沼气,沼渣、沼液可用于种植生产,沼气可作为生活能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最后,引进无害化处理技术,实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具体包括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物理技术等,应根据本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要求及畜禽养殖情况合理选择。

(三)努力提高当地农业技术水平

根据当地环境特点,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树立农业持续发展思想,实施生态防治技术,选用有机肥料,以此缓解农药和化肥过量使用的问题,保证农业生产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首先,引导农户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内部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及微生物含量,确保土壤性质良好,保障农作物增产,提高农民收益。同时,根据土壤供肥性、农作物生长规律,帮助农户规划施肥方案,明确施肥方法、用量及种类,在降低化肥用量的同时,均衡土壤中营养成分。其次,严格控制高残留、高毒效农药的使用,完善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农户选择低残留、低毒、高效农药;同时,推广农药代替化技术,引进生态防治方法,使用先进的施药技术

[6]

(四)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通过调整农业结构,解决地膜、秸秆等面源污染问题。首先,开发秸秆利用途径,推广秸秆的回收利用,如工业化利用、生物质能源、秸秆养畜等,加强对秸秆焚烧行为的监管,加大宣传利用,建设秸秆回收贮存体系,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回收。其次,推广无纺布覆盖技术和双降解生态地膜栽培技术,从原材料使用方面,减少地膜面源污染[7];同时,开展回收利用试点,积极探究废旧地膜回收技术。最后,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如产业化、标准化、专业化果蔬种植基地、畜禽养殖基地等,推广标准化农业生产,利用直播、公众号、网络营销等传媒工具,革新农产品销售结构,推动农业生产朝着生态、环保、绿色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防控难度较大、成因复杂等特点,防治工作任重道远,深入分析农业面源污染成因,通过技术推广、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完善措施,可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加强农业生产污染物的回收利用和综合治理,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日太.科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J].农家参谋,2022(04):28-30.

[2]马强,胡亚伟,靳晓辉,等.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J].河南农业,2022(05):61-62.

[3]刘红霞.农业面源污染规模化防控政策机制研究关键要点[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2):161-162.

[4]甘黎黎,帅清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社会性政策工具研究[J].山西农经,2021(21):125-127.

[5]张友中.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1(21):170-171.

[6]王翠艳.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的目标与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23):43-44.

[7]刘贤飞.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特征及对策探讨[J].农村科学实验,2020(01):56-57.

作者简介:王树飞(1971.9--)男,汉族,安徽省凤台县人,大专,凤台县大兴镇农技站,农艺师,主要研究方向:作物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