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机房制冷设备安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冷冻机房制冷设备安装

白磊

陕西建总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要:安装冷冻机房制冷机组涉及到冷却水泵、冷却塔等设备的安装,各安装环节的技术要求较高,除按照设计与施工要求规范进行外,更应注重对施工前准备工作、安装后调试工作的重视,确保空调系统得以科学性、高效性、高品质安装,使其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关键词:制冷设备;安装;调试

1 冷冻机房制冷设备安装分析

1.1 冷水机组安装

基于安装前准备工作角度分析,安装冷水机组前,应当严格按照设备安装工程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根据施工标准、设计要求等仔细检查设备基础,为设备合理安装奠定良好基础。

合理布置机组的同时,严格控制安装间距。围绕便于维护、排列整齐、流程规范等原则布置设备,减少占据面积。注意机组操作面应当便于观测、操作。为后续维修便利,应当在压缩机曲轴,以及换热排管拔出端,留有一定的空间。为减少安全隐患,机房门窗应向外开启。间距控制方面,合理机房内操作通道宽度,主要通道控制在 1.5~2m 区间内,非主要通道≥0.8m。机组与墙间距≥1.5m。设备外廊、其它电气装置间,控制在 1.5m 左右。安装多台机组时,各台机组间的间隔 1~1.5m。机组安装时需高出地面≥0.1m。机组设备间允许偏差,控制为 10mm。设备基础施工,合理控制长度、凹凸程度、地脚孔中心距、轴线间尺寸等方面的允许偏差,合理控制混凝土养护期,期满后即可进行检查验收与交接。

1.2 安装机组

机组搬运应当用衬垫稳固,起吊时负荷均匀分布,利用衬垫隔离吊索、设备接触部位,水平起吊时的倾斜度<20°。按照放出的中心线放置制冷机组。套穿地脚螺栓时,顶端高出螺母 3 扣。根据机组横纵向水平度 0.2%偏差要求找平找正设备,并在基础间隙、地脚螺栓孔等处,进行一次性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75%时,拧紧地脚螺栓,抹平机组底盘灌浆层。根据施工图安装冷媒水接管、冷却水接管。

1.3 安装冷却与冷冻水泵

根据流量需求合理选择单级单吸清水离心泵、管道泵等类型水泵。安装前检查设备基础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开箱检查设备是否存在缺损、锈蚀等质量问题,检查水泵盘车操作是否正常。安装时,用楔铁找平稳固安装,小型整体式水泵水平度,每米<0.1mm。离心水泵联轴器的轴向倾斜度,每米<0.8mm,径向位移±0.1mm。连接水泵管路后需找平、调整连接不合理的管路。

安装水泵管路时,按照规范设立支架,管路重量不在水泵上,避免水泵出现质量问题。钢管连接法兰端面保持对中、平行,避免强行连接。按照泵出口、闸阀、止回阀、出水管顺序规范安装排出管路阀门。根据水泵的排出管径、扬程合理选择止回阀类型。

1.4 安装冷却塔

根据施工需要、设计要求合理选择冷却塔形式与制冷系统,安装时场所需确保通风质量,通常安装在冷冻站屋顶,避免安装在热量产生的场所。安装时,根据施工图纸坐标安装,做好找平、找正工作。准确定位冷却塔出水管口,合理控制喷嘴方向。稳固焊接塔底、基础预埋钢板。

在配水槽或管上方安装收水器时,需要与风机保持一定间距,避免风机工作影响其冷却效果。

2 设备调试

冷却机房制冷设备的安装、调试,需要严格按照现行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在厂房协助下完成安装、调试与施工。同时做好试漏、抽真空试验,开机调试前,手按下风机皮带,其松紧度应当在 10~15mm 变形区间内。测定并记录各零部件静态阻值。同时在自动状态下,调低温度、湿度设定值,以及调高湿度设定值,使制冷时分级起动压缩机。

空调冷冻机房的制冷设备多样,同时制冷设备通常压缩式机组,由蒸发器、冷凝器等部件,以及离心式、活塞式、螺杆式等冷水组机组成。可见冷冻机房制冷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的繁琐性;对此,安装工程施工人员、调试人员应当积极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新安装施工理念等,确保空调系统安装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3智能技术与冷冻技术的融合探索

智能化是产品发展的方向,抓住智能时代的大熔炉契机,对智能技术与冷冻冷藏技术深度融合,对制冷设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从高性能处理器及智能技术模型库两方面进行探索。

3.1 智能高性能处理器研发

智能高性能处理器是智能还产品的处理核心,是将智能化产品有机整合并动作的关键部件,因此高性能处理器的研发,以及将其应用到制冷设备中,是生产制造制冷设备的重要过程。目前,国际上常见的处理器研发、生产或制造厂商包括Intel公司、Atmel公司、ARM公司、AMD公司、ST公司、华为公司等,其主要流行的处理器芯片包括Intel公司的酷睿芯片系列处理器、AMD公司的锐龙系列芯片处理器、华为公司的海思麒麟移动端芯片处理器等。同样,处理器本身也要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而目前在处理器本身上进行智能化突破主要包括硬件突破和软件突破。硬件突破主要包括硬件电路的集成,硬件电路单板化并集成为SOC,智能化算法的硬件集成等,通过硬件突破的方式使得智能化单元被设计为基本电路,通过电路的电连接器、逻辑连接等组成智能化算法,使得智能单元的运算得到更大速度的释放,因此较为适应了智能化时代对数据快速运算的需求,更能够满足未来社会对运算速度的要求。软件突破主要包括高效运算代码的设计,智能化算法设计,高效的数据与存储处理程序等,通过软件突破的方式使得智能化运算不再依赖于具体的硬件设备,从而可将智能化应用从具体硬件或设备中释放出来,同时可在不同的设备间运行,克服了硬件兼容性问题,因此能够更好地适应人们对互联互通、相互交融的需求。综合分析可知,硬件突破和软件突破是进行智能化产品研发的主要突破路径,且两种突破方法均有其特点及适应领域,在进行设备研发时应综合考量两种方法,设计更加符合时代和市场需求的制冷设备。

3.2 开源的智能模型库

目前,智能系统研究主要包括了如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语音识别、智能交互、先进控制等。其中图像处理已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如医学成像、视频及图像还原等;模式识别是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等方法的识别、聚类方法,该类方法中包含了诸如贝叶斯概率统计、线性及非线性聚类等,在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移动终端中均有应用。语音识别与智能交互是实现用户与产品对话的一种方式,其中语音识别是目前研究的前沿,通过语音识别,对用户语音的发声频率、响度、内容等进行自动判断,从而使得设备能够分辨出用户类别及意图,完成特定功能。先进控制是实现稳定可靠的智能系统的基础,其中包括对设备的运动及动力控制、开关逻辑控制、制冷及热控制等,先进的控制方法能够帮助设备通过图像、语音等判断的模式进行稳定可靠的动作,因此在智能设备中占据重要地位。制冷设备与智能系统的融合亦可从智能系统的基础研究开始,如可通过图像处理,判断人的相貌,从而判断出是否为主人或家属,从而决定是否设备是否开启或关闭,通过模式识别判断设备目前的运行情况,是否产生了故障及故障的类别是什么,通过交互终端告诉用户。通过语音识别功能判断用户的语音指令是什么,并通过语音交互完成用户需求的动作。同时,智能的制冷设备离不开先进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能够精确可靠地控制制冷或制热是判断制冷设备性能优劣的重要标准。目前,许多的智能算法、模型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具体应用,但这些智能模型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仍处于离散状态,因此有必要将目前较成熟的智能模型集成为一个可供开发者共享的智能模型库,基于共享模型库使得设计师可快速地设计和实现智能系统。对制冷设备的研发来说,可从集成智能模型到应用智能方面加速智能制冷设备的研发。

考文献

  • [1]何静.家用制冷设备转子压缩机径向密封系统设计[J].当代化工研究,2021(24):162-164.
  • [2]戚素素.《制冷工艺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汽车实用技术,2021,46(21):184-187.DOI:10.16638/j.cnki.1671-7988.2021.021.049.
  • [3]段志辉,王镇泽.农产品冷库的节能研究[J].食品界,2021(10):95.
  • [4]高欢,顾昕,丁国良.制冷剂回收与再生现状分析[J].制冷学报,2021,42(05):17-26.
  • [5]本刊编辑部.制冷维修相关职业政策研究项目成果总结推介会在京召开[J].中国培训,2021(10):11-12.DOI:10.14149/j.cnki.ct.2021.10.005.
  • [6]彭杰,孙志利,师雅博,王易安,司春强,张静,权健华,徐嘉沛,张浩然,陈文祥.轻型商用制冷行业制冷剂替代进展[J].冷藏技术,2021,4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