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旱改水”整治工程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农用地“旱改水”整治工程技术

黄巧月

广西来宾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西来宾市   546100

摘要:作为土地治理的一个重要方向,旱地改水田能够全面提升农田建设标准,并且根据区域的具体实际情况,对相关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最终实现优化种植结构和提升土地治理效率的目的,以此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用地;旱改水;整治

引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产量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近几年来,国家积极推行农业用地“旱改水”政策,不仅能够提升耕地的整体生产力,同时还能够缓解耕地占补平衡压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已经成为现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农业问题。

1“旱改水”的必要性

1.1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阶段,国家已经将保护耕地资源和提升耕地质量作为了重要的发展战略,但是由于一些农地整治过程中缺乏具体标准规范的指导,在“旱改水”整治的过程中,技术欠缺直接就造成了进行农用地治理的过程对耕地质量补充的重要性进行了忽视,导致大面积补充耕地出现了土层薄、地力差和肥力低等问题,直接对保护耕地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了制约。因此,在开展农地整治的过程中,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模式,对“旱改水”方式进行积极的运用,做好相关治理技术的研究工作,对以往常规的农地整治所带来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推动农地“旱改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1.2是推动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现阶段,在我国一些区域内已经全面开展了农地整治工作,农村土地治理技术日趋成熟,并且农地整治工作能够对区域的空间结构进行优化,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耕地资源保护的目的,为农村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技术体系缺乏完善性,无法对农地的“旱改水”进行规范要求,进而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土地整体治理水平。与此同时,项目的管理人员、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一旦忽视了土地治理补充新增耕地质量的问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就应当做好我国农村“旱改水”整治技术的研究工作,对农地整治技术体系进行完善,全面提升农地治理综合水平,对农地整治过程中占优补劣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1.3是转变保护耕地与发展理念的主要需要

传统的农地治理工作主要是针对田、水、林、村、路等进行规划建设,通常情况下会将土地平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和生态环境工程相结合,以此来实现保护耕地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目的。在开展常规治理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对治理效果的重视,土地治理后新增耕地的质量较差,利用效率较低,直接对其作用的发挥产生了制约,同时导致一些土地在进行治理后出现了大面积荒废的问题。并且,在农地整治模式中,还存在着过度关注补充耕地数量的情况,因此现阶段农地整治就多集中于耕地地块的归并和荒草地的开发,能够有效提升区域内的耕地数量。

2农用地“旱改水”的主要治理措施

2.1做好水量的分析工作

“旱改水”的区域内主要是进行水稻的种植,同时还可能有少量的杂粮和蔬菜。下面主要对于水稻的灌溉制度进行分析,会涉及到水稻的间歇浇灌制度,主要是采取浅水间歇式浇灌,有利于提高降水的利用率,节约灌溉用水量。同时,浅水还能够为水稻根系的呼吸提供条件,促进水稻发育,提高水稻产量。在保证水源情况的条件下,还应当对晒田问题进行重视,晒田能够阻止无效的分蘖,确保根系能够向更深层进行延伸。

2.2对水源的适宜性进行分析

如果项目灌溉区的水源主要以水库水、山泉水或者山塘水为主,就需要采用自流灌溉方式,在部分区域以提灌站、水陂和节制闸提水灌溉为主。如果项目位于丘陵地区。并且处于山垅中,就需要以梯田为主,水库、山塘众多,具有较高的水源保障性。在山上部位植被覆盖茂盛,并且含水量较高,常年有山泉水流下,能够对旱改田的农用水灌溉进行保证。

2.3合理布置灌排工程

如果项目区域处于丘陵地区,农田间的灌排渠道基本上都是单向灌溉和单向排水,灌排方式保持一致,应当将渠道布置在田块中较高的位置,将排水沟布置在较低的位置,实现自流灌溉和自流排水。如果项目区由山塘、水库或者是通过提灌水进入到渠道,再逐级进行分散灌溉,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做好灌溉渠道的衬砌工作,并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灌排系统的重新规划,全面提升农田灌溉标准。土质斗沟、农沟是主要的排水沟形式,对于一些存在防冲要求的地段,可以对衬砌进行适当的选用。如果农沟和斗沟的尺寸较小,在开挖的过程中,为保持原生态,就需要对开挖沟渠的大小进行合理控制。

2.4开展土壤改良

对于农用地“旱改水”来讲,需要对改良后土壤的有机物和PH值进行关注,土地质量的高低将对作物的产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进行“旱改水”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土壤环境需要采取以下的措施。首先,对于土壤的有机质来讲,可以通过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的施用来提升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在水田土壤有机质达到25g/kg以上时,旱地土壤和水浇地土壤的有机质就能达到20g/kg以上。其次,对于土壤障碍因素来讲,在冷浸田中,通过水旱轮作并适当加大排水农沟深度,做好排水毛沟配置等工作,就能将土壤障碍进行消除。另外,在对土壤酸碱度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PH值小于5.0的土壤适合通过施用有机肥、石灰石或者是减少酸性肥料的使用来使土壤的PH值升高到5.5以上。最后,对于土壤的污染物来讲,必须要确保耕作层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指标能够满足具体规定要求,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措施能够对轻度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2.5对经济条件分析

在进行农用地“旱改水”的过程中,应当做好工程投资费用及改造后运行费用经济性的分析工作。如果旱地改水田布设的主要工程为土方工程和灌排工程等,对项目设计工程的费用组成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灌排工程比例最大。另外,如果区域内田块内部相对平整,需要平整的工程措施就会较少,同时开展土方的开挖与回填经济性较高。在区域内,水源灌溉工程主要是进行沟渠的衬砌和田间道路的将建设,以此来降低“旱改水”的改造成本。土壤的培肥主要指的就是项目实施后,工作过程中进行绿肥培土。因此就可以看出,“旱改水”工程投资费用同一般土地整治投资费用相近,没有较大的额外费用投入。另外,项目改造后的运行费用与现行耕地的运行费用也相差不大,改造后运行费用增加,所占耕种成本比例不高,不会影响村民工作的积极性。

2.6提升公众参与性积极性

现阶段,在我国农用地发展的过程中,“旱改水”十分常见,在这一过程中,会涉及到群众的意愿、土地的权属调整和后期土壤的改良运作等,都是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进行项目勘察阶段应当对区域群众普及“旱改水”理念,并针对区域内的水源和田间道路规划等方面提出相关思路和要求。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权属调整,或者是相关村小组成员,都需要实现中田归并,并进行后续的统一重新分配。

结束语

总之,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居民更渴望追求富裕的生活。在在这一过程中,推行农用地“旱改水”,能够有效提升部分区域内农作物产量,为农民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肖肖,朱凤武,许桃元,姚新春,余漫,陈浮.苏南农田土壤性状和水稻长势对土地整治的短期响应[J].土壤学报,2019,56(3):571-581.

[2]马原,迟美静,张玉玲,范庆峰,虞娜,邹洪涛.黑土旱地改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的变化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20,53(8):1594-1605.

[3]张建军.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技术的应用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11):60-61.

[4]杨文强.土地整治工程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措施探讨[J].农村科学实验,2019(29):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