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招标风险管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建筑工程项目招标风险管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张琼

云南谦和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建筑工程建设的步伐。建筑工程项目招标风险管理工作可以保证招投标工作的科学性,同时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但由于种种因素,建筑工程项目招标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项目招标风险管理分析与对策进行研究,详情如下。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标风险;管理;对策

引言

尽管近年来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但工程招投标违法违规问题依然层出不穷。例如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资料弄虚作假等现象比比皆是。这些现象扰乱招投标市场,并导致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我国工程招标活动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市场的规范、完善仍然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招投标过程中,有部分投标人为了拿到工程项目,不综合考虑施工期间的风险,无底线地去迎合低价中标,导致了很多豆腐渣工程的出现,让他人和国家的利益受到侵害。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对风险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但大量风险仍然存在,风险的存在可能是有害的或不利的,可能会给工程招投标带来威胁;也有可能是有利的或可利用的,可能给工程招投标带来机会。招投标过程存在的不利风险,往往会影响到招投标结果的有效性、科学性,导致工程是否能按期保质完成。在此主要侧重于对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不利风险进行分析、评价。

1建筑工程招标管理风险

1.1监督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建筑工程招标工作需要国家政府部门或相关单位的监督与管理。对招投标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促使招投标工作的有序进行。但通过对实际工作情况的分析发现,建筑工程项目招标管理工作并不具备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无法为招标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虽然我国对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有着明确的法律制度要求,确定了招标工作的内容与程序,但在实施过程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情况时有发生,监督管理工作的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最终将影响项目的招标,从而导致潜在风险,影响建设项目招标管理工作的实施。

1.2项目工程变更问题

招标管理工作会因工程项目的变更而造成一定的风险,影响项目的造价与进度。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手段、自然因素等往往会导致施工方案发生变化,施工方应针对性地加以整改。项目变更必然会对招标管理、施工质量、进度产生影响,无法保证工程在合同要求期限内顺利完成。在招标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应意识到项目变更的影响并在合同中体现出来,从而维护双方的权益,减少工程变更问题的发生。

2建筑工程项目招标风险管理对策

2.1合理设定最高投标限价

合理设定最高投标限价,可以有效控制投资、防止恶性哄抬报价带来的投资风险;可提高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最高投标限价应根据“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颁布的计价依据、标准和办法,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及相关资料,拟定的招标文件及招标工程量清单,与建设项目相关的标准、规范、技术资料,施工现场情况、工程特点及常规施工方案,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工程造价信息,没有发布的参照市场价”。

2.2完善管理组织与机构

要想提升对建筑工程投标工作的管理水平,投标企业就必须根据内外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并在工作开展期间对组织进行动态调整,从而为投标管理工作打好基础。现阶段国内许多投标企业多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或职能式组织结构。这类组织结构虽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也存在许多缺陷,如组织结构内部层次多、管理跨度大、决策执行效率低等。因此投标企业有必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组织结构做适当调整,或者是尝试采用事业部制等新型先进的组织结构,全面提升组织结构与投标管理业务之间的适配度,提高团队专业化程度。在创新调整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投标企业也要对业务部门的定位、职能等进行调整,将各部门的功能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建筑工程投标业务得到标准规范的管理。在建立完善管理组织机构时一定要依据国家法律规定与工程项目具体情况,按照权责分离的原则对各部门、各人员、各岗位的工作职责、监督职能以及承担义务等进行确定,避免在后期出现无人担责或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另外是为提升工程招投标管理效率,管理组织机构就不能过于臃肿,组织管理结构要精简,要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

2.3加强投标风险防控

在投标时,企业有必要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利用具体的制度对投标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具体来说,投标企业应在深入研究国家政策与市场经济环境,全面分析建筑项目的基础上制定建筑项目投标风险预警制度,企业可在内部建立起警示信号,帮助决策人员、执行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等及时、准确地发现或识别风险,并对各项风险做出有效化解与防控。为提升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投标企业还可在内部制定信息沟通制度,利用各项制度推动参与建筑项目投标工作的各个部门相互之间及时共享信息,分享看法,深入合作,共同将潜在风险降到最低。

2.4推行招投标信息化平台

进一步推行招投标“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四库一平台”辅助招投标工作,实现招投标“信息化”和“数字化”,运用大数据技术,使招标工作信息化、透明化、智能化,建立招标投标交易价格数据库,通过大数据识别不平衡报价投标人、判断出投标报价低于成本的投标人,辨识围标、串标行为。通过影像方式记录评标全过程,防止评标暗箱操作。

2.5针对开标、评标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招标失败风险防范措施。在招投标前期,积极了解投标人情况,谨慎核查,及时发现不正当竞争行为,规避采购失败风险;分析行业状况,进行市场调查,以实现采购招标的择优原则;评标委员徇私舞弊风险防范,减少评审细则中的主观因素,降低因评委不够客观中立的评审风险,规避其徇私舞弊的行为。评标委员错误判断的风险的防范。加强评审专家管理,应定期对专家进行技术能力测评,或提供相应的培训服务,以保证专家素质。

2.6提升人员素质,保证招标管理工作效果

在招标风险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是影响该项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是促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有序实施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重视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从而保证招标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企业加强对参与招标工作的业务骨干的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平与专业技能,使其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面对招标管理工作。对业务骨干进行培训,可以使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保证此项工作的实施质量。②企业对参与招标的工作人员进行项目内容的培训,能够使其对建筑工程项目产生初步认识,了解项目成本、质量、安全、工期等相关内容,使其可以顺利参与岗位工作,从而推动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③企业对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意识培养,能够在投标管理工作中避免信息泄露,不致影响招投标工作的公平进行。保密意识的培养能够提升参与招标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使其对自身的工作产生正确的认识,并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提升造价风险管理工作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投标业务时间跨度大、影响因素多、参与方多,业务管理难度也相对较大。鉴于此,投标企业就应根据业务性质、工作特点以及国际国内市场形式等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完善管理机制、提升信息化水平,让投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问题与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参考文献

[1]严金兰.加强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有效措施探究[J].江西建材,2021(4):269-270.

[2]张镇宁.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35):99,116.

[3]陈祥生.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居业,2019(7):147-148.

[4]王晓允.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居舍,2017(2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