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便型PICC导管尖端定位连接装置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 1

一种简便型 PICC导管尖端定位连接装置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曹铜 黎银 晏国露 李芳玲 李红 聂稀枝

浏阳市人民医院 , 湖南 浏阳 410300



关键词:PICC;导管尖端定位;简便;

景技术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将导管作用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PICC作为肿瘤患者重要的生命通道,导管尖端位置在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并发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判断导管位置的金标准仍然是X线摄片,但是由于x线摄片需要在放射科进行,并且是在置管后进行照片,对于导管位置的判断缺少及时性,照片后发现导管异位再进行调整,势必增加了导管感染的风险,且部分病人胸片欠清晰,位置不太好判断。

现在较为先进的PICC导管尖端定位方法是通过心内电图P波的变化,判断导管尖端的位置;即心房内心电导联定位法,简称心电定位法。心电定位法效果好,可使导管异位率大大减少。具体点说,心电定位法是在PICC导管置管过程中,用电极经上腔静脉探入近心端拾取心房P波,根据P波的特征性变化指导导管尖端定位的一种方法。


1结构与功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夹结构示意图。

1-PICC肝素帽;2-注射器;21-针头;22-输液管;3-导联线;4-固定夹;41-上夹头;42-下夹头;43-限位凸;44-按压块;45-弹簧;46-槽口;5-线体。


62c79de73af24_html_7b9eb7f4547cfb87.png

图1

62c79de73af24_html_ca77dac5fcbe5a32.png

图2


2临床应用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简便型PICC导管尖端定位连接装置,包括PICC肝素帽1,还包括注射器2与导联线3,所述注射器2由针头21与输液管22连接组成,所述针头21插入PICC肝素帽1,所述输液管22连接输液瓶,所述导联线3由固定夹4与线体5连接组成,所述固定夹4包括夹持于针头21上的上夹头41与下夹头42,所述上夹头41的前后两端均设置限位凸43,前侧的限位凸43的长度远小于后侧的限位凸43,后侧的限位凸43的伸出端设置按压块44,所述按压块44与下夹头42通过弹簧45连接,所述线体5连接心电监护仪。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固定夹4采用金属夹。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上夹头41与下夹头42上对应设置多个夹持用的槽口46,槽口46的设置,使得上夹头41与下夹头42在夹持针头21时,更加紧固,不易松动。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简便型PICC导管尖端定位连接装置,在PICC导管尖端定位检测时,可通过注射器2与导联线3的使用,避免患者反复来回于不同科室之间,而直接进行精准的检测。

PICC导管在使用时,一般通过肝素帽进行封管,进而在检测时,将注射器2的针头21插入PICC肝素帽1内,以使其与PICC导管相连接,而注射器2的输液管22则连接装有0.9%的生理盐水的输液瓶,以此可使得输液瓶内的0.9%的生理盐水能够经由注射器2的连接导通,持续输入。

而为了知晓PICC导管是否有异位,患者连接心电监护仪导联线,将电极片贴在相应导联位置,将20ml注射器2的针头21插进PICC肝素帽1,将导联线3上的固定夹4夹住注射器2的针头21外露部分,并通过线体5连接心电监护仪的RA导联,此时,随着匀速滴入0.9%生理盐水,心电监护仪观测到P波振幅有抬高就是在上腔静脉内,表明PICC导管尖端无异位。


3讨论

本实用新型使得PICC导管的异位检测较为精准且及时,同时也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强度,减少了患者的检查成本以及反复检测所带来的的感染风险。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简便型PICC导管尖端定位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黎,陈月香,李向君,张燕.PICC置管中腔内心电图P波形态改变及临床意义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06):557-558.DOI:10.16821/j.cnki.hsjx.2017.06.026.

  2. 姜桂春.应用心房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06):743-746.

  3. 张建红,吴宏荷,高红娟.盐水柱腔内心电图引导技术在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1):1045-1047.DOI:10.16821/j.cnki.hsjx.2018.11.027.

  4. 任晓敏,张萍,李丽,郭谨,俞晔,陆培华.改进型心电定位系统用于PICC尖端定位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