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2

如何加强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管理

廖 晓

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

摘要:我国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但老化速度也相对较快,一些地区的道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陆续出现路面裂缝、破损等问题,使用性能大大下降。研究与实践证明,要想延长道路使用年限,保障道路使用性能,就必须对道路进行预防养护。

关键词:城市道路;桥梁;养护

引言

截至2020年底,我国城市道路通车里程约16万公里。随着城市道路里程的增加,和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持续增长,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养护体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随着通车运营时间的增长,城市道路老龄化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一些早期建成通车的城市道路进入养护高峰期,这给养护管理带了巨大压力和安全风险。《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从“保持良好技术状况”到“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转变,这进一步突显了养护工作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养护工作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目标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1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病害

(1)裂缝、网裂、龟裂、车辙及老化病害,可以对旧沥青路面采取铣刨处理措施(深度为8cm),清理杂物后在该范围内满铺土工布,再次铺设同厚度的AC-25C普通沥青混凝土,使病害路面恢复完整状态。(2)沥青路面浅层破坏,较为常见的有裂缝、坑槽、下陷,可以对旧沥青路面采取铣刨处理措施(深度为13cm),清理杂物后在该范围内满铺土工布,再铺设两层总厚度为13cm的结构层,即5cm的AC-20C普通沥青混凝土和8cm的AC-25C普通沥青混凝土,使病害路面恢复完整状态。(3)存在第二类病害的同时还存在基础烂板或其他问题。在处理时可以对旧路面沥青混凝土进行铣刨(深度13cm),同时铣刨旧路面上基层18cm的6%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经前述处理后先补充水泥混凝土(厚度按23cm控制),要求该部分的弯拉强度标准值达到5.0MPa及以上,在该处满铺土工布;相比于原路面结构,还存在8cm的深度未得到回补处理,因此重铺8cm的AC-25C普通沥青混凝土,使病害路面恢复完整状态。(4)泛油。沥青向路面上层移动,导致路面存在较多的沥青材料,若缺乏有效的压实处理措施易诱发交通安全事故;此外,受车辆荷载的作用,路面在压实状态下将有更为明显的泛油现象。(5)沉陷。沉陷是指因为路基的竖向变形偏大所导致的沥青路面下沉,路面沉陷一般包括路基塌陷和因不均匀沉降所导致的路面变形,还有因路面下部软基没有经过相应处理导致基层不均匀沉降进而发生路面沉陷。路面沉陷后会在路表构成一些交错的裂缝,尤其是对于高填方、半挖半填和碾压难度较大的位置,产生路面沉陷的概率较高。

2加强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管理策略

2.1建立健全预防性养护管理机制

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各项养护管理工作能顺利规范开展的保障,因此在当前背景下有关部门要能依据有关理论与相关要求对道路养护管理机制进行建设完善,对道路养护管理体系进行优化,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提升道路养护管理水平。如针对当前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权责不明确、各部门互相推诿责任、协调性不高等问题,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与要求,结合道路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养护管理机制,优化养护管理队伍结构,建立实行道路养护管理责任制,按照有关规定对道路养护责任进行细化,将各项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各人员,确保各项管理责任都有人落实。除此之外也可尝试建立起多元化的公共养护机制。国省道干线道路属于公共服务设施,这类设施的建设与养护需要有公众的参与。在推进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政府可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宣传等作用,采取多元多样的宣传手段提高社会公众参与道路养护的意识与积极性,吸引公众主动参与到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中来。

2.2优化养护资金使用

1.构建现代养护体系降低养护管理成本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要按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养护管理转型,理顺道路养护管理事权关系,逐步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道路养护体系,降低养护管理成本。

2.完善养护市场规则提高养护工程效率

加强养护市场化管理顶层设计,加快推进涵盖道路养护市场准入、信用评价管理、养护工程招投标、质量考核等方面有关法规制度的建设;推进道路养护市场的化广度和深度,积极探索先进的养护承包方式;鼓励各地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试点方案,提出可检验的成果形式,并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3预防性养护

为了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工作的健康发展,要对其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并且将“预防”放在养护重心,降低路面病害发生的概率,避免反复返工修复作业,节省大量财力与物力。预防性养护在城市道路路面病害预防中有着突显的作用,因此,有关部门要逐步加强日常检查与养护工作,来达到养护工作的有效进行。以下提出三个预防性措施:定期巡视评估。相关监管部门要对城市道路路面进行定期巡视,建立科学系统的巡视、检测、评估体系,检查是否出现路面微小病变、评估路面病害程度,判断路面实际状态。当病害产生时,及时地提供针对性养护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路面病害严重扩展,将病害消除在萌芽阶段。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对道路要进行季度性养护,对员工也要进行季度性考核。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并且对员工安排相关技能培训,可细化养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明确养护步骤。考核制度的建立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养护工作的效率。把控养护质量。沥青混合料是城市道路路面的核心,一定要加强采购的材料质量,严格制定施工标准,避免劣品、次品混入施工材料,保障原材料的质量,强化养护后的审核工作,将路面病害从源头上切断。

2.4裂缝填封

裂缝常见于春、冬两季,此阶段的雨水或冰雪量较大,部分情况下将经由裂缝通道向内部渗入,从而破坏路面的完整性,导致其质量难以满足要求。填封是较为可行的处理方法,具体要点如下:(1)对裂缝予以扩宽处理,使其达到6~12mm,以便后续将封填材料有效置入内部。(2)经扩缝处理后清理残留在裂缝中的水分、灰尘等杂物,以免因杂物的干扰而影响裂缝与填封料的黏结效果。在处理裂缝杂物时可以采用压缩空气处理的方法,或利用钢丝刷处理。(3)取适量加热的填封材料并将其灌入裂缝内部但不可灌满,通常宜距表面5~6mm,避免填封材料溢出。(4)待前述工作落实到位后在裂缝上撒上沙子,后续根据填封料的温度情况做进一步处理,待其冷却后即可扫去多余的砂。

2.5运用先进技术进行管理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有关部门要对道路养护管理方式,管理手段进行创新完善。具体如使用科学技术提升道路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有效解决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中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让道路得到科学化管理。有关部门可搭建信息化平台,利用计算机、大数据、云平台等先进技术收集与处理各项数据,基于各项信息数据制定道路养护管理决策,调整道路养护管理计划,规范开展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管理部门可推广应用BIM、Sketchup、ETABS等先进技术与软件,运用软件办公,一方面提升减轻工作人员任务量,提升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提高数据核算的准确定,将成果质量风险降到最低。

结语

将风险理念和预防性养护相结合,提出基于风险理念的道路隧道预防性养护管理模型,该模型以减少隧道衬砌病害对结构性能的劣化和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为养护管理目标,使养护管理更具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何明辉.城市道路路面病害成因及养护措施[J].交通世界,2021(15):70-71.

[2]罗明鹏.城市道路路面病害成因及养护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2021(5):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