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3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研究

周孝勇, 阿布都拉 ·阿布都艾尼,崔育平,孙盼盼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疆 图木舒克 843900


摘要目的:分析第三师新发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和现状,找到患病规律,为后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21年第三师辖区新发现的布病病例流行特点采用描述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年度辖区内共报告病例118例,发病率为43.68/10万,主要分布在小海子垦区农牧团场。全年均有发病;各年龄段都有病例报告;男性患病率明显多于女性;病例少数民族群众为主;布病高危职业中农牧业人员占首位。结论:近年来师市党委高度重视布病防治,通过进行重点人群干预、健康教育、居住条件改善等举措,第三师布病2021较去年发病率有所下降。建议持续加健康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多部门合作的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全面落实防控措施。

【关键词】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现况;第三师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染疫动物及其产品感染[1],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自然医源性疾病之一[2-3]。2013年以前第三师布病趋势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第三师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其中羊养殖尤为突出且羊市场交易频繁,加之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等自然因素,第三师布鲁氏菌病疫情与国内他省一样迅速上升,并辖区内点状出现突发事件。2019年国家CDC确定第三师为布病防治国家级示范区,并敞开了三师布病重点人群筛查、干预、治疗先例,第三师布病防治工作起到了特好的作用。为了解第三师人间布病流行特点,对2021年新发布病病例及发生的几次突发事件进行分析,找到患病规律,为后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和2021年第三师布病检测数据(不含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自治州),人口数据来源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1.2统计学分析 数据使用WPS office软件录入,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特征。

2结果

2.1人间布病发病现状 2021年第三师共报告118例布病病例,年内发病率为43.68/10万。位居全兵团第1位,年内发病病例数呈近似正态分布趋势,见图1。

2.2地区分布 2021年16个农牧团场共报告布病病例118例。病例主要分布在51团(49例,占总体41.52%),53团(29例,占总体24.57%),50团(18例,占15.25%),44团(13例,占总体11.01%)。

62c66eeda67c8_html_d176fb10bb7aa34e.png

2.3时间分布 师市布鲁氏菌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3月份开始持续增长,8月份达高峰,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过节前后三个月。因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特点为畜到畜,畜到人传播,所以疾病发生主要集中在动物活动活跃和人畜接触机会较多的的夏秋季节,见图1.

2.4人群分布

2.4.1年龄性别分布 性别来看辖区内布病患者主要是男性为主,男性为78例,占总体66.10%,女性为40例,占33.89%,男女性别比接近与2:1(78/40)。各年龄段都有病例报告,极小年龄为2岁,极大年龄为81岁,年龄均值为48.21岁,20~50岁病例占总体50.85%(60/118)(见表1、2)。

2.4.2职业分布 布病高危职业中农牧业人员占首位,占总体的71.19%(84人),学生群体占第二位,占总体11.86%。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占第三和第四位,分别占总体的5.08%(6人)和4.24%(5人)。



表1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2021年布鲁氏菌病新发病例分布表


性别分布


民族分布


地区分布

性别

患者数

总体占比%


民族

患者数

总体占比%


垦区

患者数

总体占比%

78

66.10


汉族

3

2.54


喀麦垦区

4

3.39

40

33.90


少数民族

115

97.46


小海子垦区

114

96.61

合计

118

100


合计

118

100.00


合计

118

100


表2第三师图木舒克市2021年布鲁氏菌病新发患者统计表


年龄分布


职业分布

年龄段

患者数

总体占比%


职业

患者数

总体占比%

1-10岁

16

13.56


干部职员

3

2.54

10-20岁

10

8.47


工人

3

2.54

21-30岁

16

13.56


家务及待业

2

1.69

31-40岁

23

19.49


农牧民

84

71.19

41-50岁

21

17.80


兽医

1

0.85

51-66岁

31

26.27


散居儿童

5

4.24

67以上

1

0.85


学生

14

11.86

-

-

-


幼托儿童

6

5.08

合计

118

100


-

118

100


3辖区内发生的突发事件

3.1畜间疫情 2021年6月23日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农发中心组织对3连羊群进行筛查时发现3连共有138只羊布鲁氏杆菌阳性,当即将138只羊与其他羊群分开圈养,于6月26日对138只羊复检(抽血送至图市农发中心检测),7月3日反馈布鲁氏杆菌阳性118只。3.2人间疫情2021年6月23日畜间疫情发生后,7月5日和12日托云牧场对疫情发生家中9人和全连89户进行采血,并送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疾控中心检测。经检测,其中三人虎红平板阳性,两人试管凝集结均为100++,一人试管凝集结果为1:200++。

4讨论

第三师是兵团布鲁氏菌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师之一,2019年国家CDC把三师确定为国家级布病示范区以后,病例数开始下降。原因有:人间、畜间布病防控加大了经费和精力投入,形成多部门合作的联防级联控机制;人间布病采取了干预、筛查、治疗、随访为一体的全程管理措施。第三师领土分布分散,周围地方乡村活畜交易频繁,检疫净化区较少,家畜容易与地方上的家畜混群或者混牧,易造成交叉感染,基层地区活畜监管不到位,屠宰检疫存在漏洞等原因,导致基层畜间布病疫情出现流行蔓延。

4.1第三师布病以小海子垦区高发,51团、53团、50团、44团报告病例较多。主要原因为,少数民族喝生奶而造成的食源性感染[4]。少数民族家庭或多或少都有养羊、养牛,住房与畜圈在一个院子内,而且墙壁相连。增加人畜接触机会;少数民族文化水平低,活畜交易中没要求对方提供检验检疫证,接触动物不采取防护措施,圈舍没定时消毒。

4.2第三师与其他高发地区一样,男性患者多于女性,20-50岁青壮年男性为主,这于中年男性是饲养放牧、屠宰、运输和买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少数民族农牧民发病率高,布病防治自我防护意识意识淡薄,防治知识知晓率、自我防护行为形成率不高。

4.3第三师人间布病疫情在兵团仍处于较高水平,防控任务艰巨。为有效控制疫情,建议采取以下防控措施:布病防治工作应由地方政府部门、农村与畜牧业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各级疾控中心和工商部门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并通过综合措施加以监督管理与防治。。当前我国采用防治布病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分类管理、以检疼淘汰疼斋和免疫健畜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5]。应设立布病定点医院,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慢性布病发生[6-7]

4.3.1消灭传染源新疆是个畜牧业重点区,牛羊是布病主要传染。对已发生的携带有布鲁氏菌的牲畜,必须由牲畜检疫人员予以清除、烧毁或深埋。减少传染源的进入和出口,以避免在疫源地传染,并做好环境消毒,以防止污染环境。

4.3.2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了感染渠道后在布鲁菌疾病的感染过程中,所有感染源(病畜及其成品等)都是经由各类传播因子传递布病的。感染因子主要来源于:不同流产物、乳、乳制品、动物皮毛等。这种感染因子可能经由皮肤、消化系统和呼吸等各种渠道进入人体内,从而引起布鲁菌疾病的产生和传递。所以要同步展开对流行病学研究的调查管理工作,对畜群按期实施检测、免疫力、提高畜舍要求,并做好定时和不定时的灭菌管理工作。

4.3.3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群体成为人畜共罹患的布病,牲畜与人均为易感者,由于此需要人畜共防。对易感的家畜要予以人工主动免疫,并注入布病疫苗。

4.3.4加强宣传教育,实施健康促进各地方政府要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利用电视节目、网络广播电台、宣讲单、漫画等形式,对社会各种群体,尤其是对职业群体和高危群体开展布病毒防治知识的宣教与训练工作,让广大民众切实地认识到布鲁菌病症给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对畜牧业民展的危害,从而加强自身防范意识,斩断传染渠道,提高防疫观念。

4.3.5强化布鲁氏菌病防治队伍建设,提升防控技术水平强化布病防治队伍建设,采取制度举措维护布病防治队伍的质量稳定性,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学习班,培养技术骨干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结合本职工作,培养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增进学术交流,提升防控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WS 269-2019布鲁氏菌病诊断[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WS 269-2019 Diagnosis for bruce llosis[s].Beijing:Standards Press of China,2019.

  1. 郑锦玲,蒋成砚,董仲生,等.(2006).布氏杆菌病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06),25-28.

  2. 肖东楼.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8:45-50.

  3. 程侠,木合塔·艾山,阿衣夏木·克尤木,等.2016-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21,36(12):1270-1273.

  4. 杨正时人及动物病原细菌学[J].河北科技出版社,2002:PT92-811.

  5. 关宏,席进孝,王鼎盛,等.2018年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9,34(05):74-76.

  6. 赵兴波.家畜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18,20(08):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