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台区线损异常分析及管控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6
/ 2

低压台区线损异常分析及管控对策探究

岳梓媛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东供电分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现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速度逐渐加快,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企业在生产、办公等方面也需要进行优化和调整,降低能源使用阶段的不必要消耗,确保能源能够在企业经营、日常生活中得到最大化利用。低压配电网是供电系统中末端装置,直接与用户相连,是配电网中不容忽视的部分之一,现阶段低压配电网的经济运行问题也逐步凸显。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分析低压台区线损的异常原因,并提出对应管控建议和措施,以期为低压台区线损管理提供技术参考,助力基层供电单位精益化管理。

关键词:低压台区;线损异常;管控对策

引言

配电网中的电能损耗主要为线路损耗和配变损耗,是电流在元件电阻上产生的能量损耗。许多不合理的运行方式以及三相不平衡、设备老化、谐波存在等因素也会在配网中产生附加电能损耗,全面分析配网损耗产生的各项本质原因将有助于深入挖掘降损潜力。本文主要分析了配电网线损产生的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为配电网实施节能降损提供了依据。

1低压台区线损计算规则

输入电量包括线路关口表正向电量,直接挂接在线路上的分布式电源、垃圾发电电厂等电源点电量。如果公变专变以下带有分布式电源,且本台区或用户自己消纳不了,余电上网,则需要将台区总表或专变表计的反向上网电量计入线路的输入电量。输出电量包括线路关口表的反向电量,办公用电正向电量。如果线路能够通过联络断路器转带其他线路负荷,则联络断路器处输出的正向电量也应计入输出电量。售电量包括专变用户电量和公变台区总表电量。

2配电网线损主要影响因素

2.1输入电量异常

关口表计采集异常、失压失流等计量异常、关口倍率系统与实际不符等造成的关口表电量计算不准确。线路用户带分布式电源且余电上网的,上网电量未及时统计到线损输入电量内,会造成输入电量偏少。

2.2输出电量异常

输出电量异常主要包括办公用电计量、采集问题。现阶段,线路进行负荷转带时因转带处缺少双向计量设备,转带部分电量暂时无法统计。

2.3售电量异常

线变关系不正确。同期线损上线初期,排查高负损线路发现,存在个别公变专变所属线路不正确的情况,造成线路售电量多计或少计,线损不准。随着对线路所带变压器的不断排查,并按实际情况调整PMS系统和GIS系统,确保了线变关系现场与系统一致。目前造成线变关系异常的主要因素为线路切改、线路负荷转带、农业变压器季节性用电而PMS系统未及时恢复运行、公变专变新增业务流程未及时归档造成同期线损系统缺少用户档案等。采集问题影响。同期线损系统对公变专变电量采集准确可靠性要求较高。专变使用采集终端完成表计表底的采集工作,公变采用集中器完成电量的计量和采集工作。集中器与采集终端故障,公变专变每日无冻结表底,无法计算日电量,或每日冻结的表底不准确造成日电量计算不准,均可造成线路高损或负损。计量问题影响。公变专变计量用互感器故障、表计故障、接线异常,均会造成电量不准。用户窃电也会造成公变专变电量少计。互感器倍率现场设备与系统不符也会造成电量计算不正确。

3低压台区线损异常分析

3.1数据采集质量偏低

低压配电网普遍存在采集设备版本老旧严重,窄带用户占比较大,采集终端故障率较高,人工补采及现场消缺工作量大,因采集失败造成售电量未统计导致线损不合格台区较多。此类台区需对采集失败用户现场消缺,或对采集失败数据进行补采后次日一般都可以恢复合格。少数台区集中器故障无法维修,只能更换HPLC集中器和整个台区II型采集器。当前正加快HPLC改造进度,届时采集成功率将显著提高,因数据采集异常导致不合格台区也会大大减少。另外,融合终端安装,也会对低压台区线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3.2计量装置故障频发

低压配电网台区运行表计每日因关口表计故障、电能表飞走、停走、欠压、断相、表计时差、互感器规格配置问题等异常造成的表计更换,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不合格台区。需专人落实每日跟踪计量在线监测异常问题处理进度,确保异常问题及时消缺,并计划组织表计轮换,结合接户线改造逐步解决。

3.3光伏台区异常增多

在光伏用户较多的低压配电网,特别是在光照良好的季节,部分光伏设备会影响台区售电量或供电量的统计,导致台区线损在合格范围以外异常波动,频繁造成负线损。此类问题需通过档案核查、台区组合与拆分、光伏用户在接户线网络中的合理布局解决,部分较难整改的台区可以联系光伏厂家协助处理。

4低压台区线损管控对策

4.1优化线损管控模式

一是健全线损管控体系,提升台区线损异常监控能力,建立高损、负损台区治理等重点工作督办、销号机制,专项开展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分层推进,完善营销线损管理闭环管控模式。二是完善线损管控奖惩体系,将责任人管理质量、降损目标完成情况等作为奖惩重点,统一标准、量化评价,切实保障营销线损提升工作高效推进。三是加快建立“一台区一指标”线损考核新模式,通过搭建台区理论线损计算模型,利用统计线损、理论线损的相互校验作用,设立每个台区的达标合格区间,有效解决线损考核“一刀切”问题。四是加快组建线损专业柔性专家团队,推进三相不平衡治理、无功功率补偿、台区优化布点等技术研究,为线损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4.2落实线损管理责任

一是推进线损治理闭环管控。强化线损专业人员监控力量,加强对当月连续不达标、累计不达标台区的重点监控,进一步落实人员责任。二是充分发挥线损管理主体作用。科学、合理分配台区经理工作量,全面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每个问题有人跟踪解决。三是强化装表接电工作质量的考核,对错接线的直接责任人和关联人员进行考核,对出现重大差错的责任单位要停工整顿,相关人员要重新学习并考核合格后予以复工。

4.3提升线损治理成效

一是强化跨专业协同,结合营销普查,推进营配专业协同、营销专业间协同,生产部门提前通报台区负荷分割计划,现场负荷分割完成后及时变更相关档案、图形系统,营销部门应按营配台区现场实际运行状态,落实专人核查营配数据一致性。二是以户变关系准确梳理为基础,对低压转供、双电源单表计等基础档案异常造成台区线损异常,因地制宜提出整改措施。三是针对自动化采集未覆盖的集抄台区加快HPLC改造进度,保证数据采集100%自动化。

4.4定期进行配电网网架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在保证供电可靠性和系统运行约束的基础上,应进行网架合理的调整和一定的开关优化重组,以控制配电线路的输送半径、平衡不同馈线的负荷、消除过载、使配电网网损尽量减小,以提高运行经济性。特别是对于走廊及覆盖区域邻近的线路,在日常运行中应定期监测,对比其负载水平,在此基础上调整负荷,使其尽量均衡分布在不同的配电线路上。

结束语

配电网线损分析与治理一直以来是电网公司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电力系统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重视能源节约问题、环保问题等,采用科学规范的方式解决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困难,提升配电网的综合供电能力,确保群众用电稳定安全。

参考文献

[1]电网统计线损率波动原因分析[J].孙志明.电力工程技术, 2011, 30(4):58-60+63.

[2]王继业,沈亮,王林信,等.基于北斗的同期线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信科学,2019,35(3):113-121.

[3]史雷,赵滨滨,徐晓萌,等.基于分层节点识别策略的中低压配电网同期线损优化系统的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9,56(24):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