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五龙金矿区成矿模式与外围找矿潜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辽宁省丹东市五龙金矿区成矿模式与外围找矿潜力

刘晓龙

(辽宁省第七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丹东市 118003)

摘要:五龙金矿地处鸭绿江成矿带的西南端,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开采历史悠久,金资源潜力巨大,经过多次地质评价工作,对金矿类型的划分、矿床特点、控矿条件、成矿规律,成矿预测有新的认识。基本进入以方法找矿和理论找矿为主阶段。近年来,在该区及周边进一步研究对矿床的成矿机理及找矿标志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五龙金矿 找矿标志 矿床特点 探矿潜力

序言

燕山早期,基性岩浆切穿古元古界辽河群之下地层,断裂充填细粒闪长玢岩脉。成矿期首先产生北北东压扭性断裂、北西张扭性断裂、北东压性断裂,并被为细粒闪长玢岩脉充填;稍有构造间歇后,成矿期断裂再次活化,闪长质岩浆同化混染酸性含金古老基底成花岗闪长质岩浆,金及其它金属硫化物和二氧化硅、挥发份一起在断裂构造低压区形成含金石英脉。

一、矿区地质特征

辽宁五龙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金矿区大地构造单元处于中朝准地台(Ⅰ)胶辽台隆(Ⅰ1)营口宽甸台拱(Ⅰ13)凤城凸起(Ⅰ13-1)的东部地段,鸭绿江成矿带的西南端。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资源潜力。

1、地层

仅零星出露古元古界辽河群层状变质岩系,多为残块,呈捕虏体残留在大面积分布的中生代花岗岩、混合花岗岩中,自下而上主要有里尔峪岩组、高家峪岩组、大石桥岩组和盖县岩组,主要由各类大理岩、片岩、变粒岩组成。

2、构造

构造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次之。

鸭绿江断裂是区域上规模最大的断裂带,位于区域边缘 ,呈北东50°~60°方向延伸,倾向南东,经多次挤压及剪切作用形成。该断裂带控制着区域上铜、金矿床的展布。

其次为北东向和北西向压性断裂,为中生代晚期构造运动产物,断裂间距分别为2~4km和4~6km,延伸均在10km以上,该两组断裂形成菱形格子状构造,控制着金矿体的产出。

3、岩浆岩

矿区内发育古元古代黑云母及二云母花岗岩,燕山早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及伴随侵入的大量岩脉。五龙金矿西部有红石古元古黑云母花岗岩体,南部出露燕山期(126Ma)三股流花岗闪长岩岩株,北部出露燕山期(112Ma)丁岐山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金矿化有密切关系。区内发育有中酸性—基性脉岩,主要有煌斑岩、石英脉、闪长岩、花岗斑岩等,它们形成于不同的岩浆构造活动期,其中石英脉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4、变质作用与围岩蚀变

燕山晚期近东西向似斑状花岗岩侵入活动的影响,浪子山组岩石中常表现出黄铁矿化石英脉及细粒闪长岩,花岗斑岩脉高角度切层充填贯入,在其侵入接触带内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热液蚀变及其金、铜、铅金属矿化作用。

区内围岩蚀变现象普遍,尤其矿体及控矿围岩蚀变强烈,以中低温热液型为主。以硅化、绿帘石化、碳酸岩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蚀变为特征,沿北西向构造充填的石英脉附近岩石蚀变最强,北西向构造带与近东西向构造带交汇部硅化、绿泥石化蚀变则最为发育。

5、赋矿层位及矿化特征

金矿体为石英脉型矿体,矿化作用具多期性,矿体以金矿化为主,银、铜、则为伴生有用组分。

金矿化在矿区内非常普遍,广泛存在于矿区内的石英脉、硅质岩内。为热液充填型矿体,矿化以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为主,金赋存于黄铁矿、黄铜矿中或者以自然金状态呈薄膜状或片状赋存于石英脉微裂隙中。

二、矿体特征

金矿体呈脉状产出,受北北东向、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控制,单脉较稳定,沿走向、倾向有尖灭再现、分枝复合现象。在平面上呈右侧型斜列,在剖面上略呈前列型。矿体规模变化较大,一般延长为25m~561m,延深为23m~465m,;矿脉厚薄不等,一般水平厚度0.84~5.52m。南北走向矿脉倾角较陡,近于直立, 向SSW侧伏,侧伏角40°~70°;北西走向矿脉一般规模较小,倾向SW,倾角60°~80°,矿体膨缩明显。

1、矿石类型和品位

矿区内矿石,依产状、组构和矿化蚀变等特征划分三种类型。

(1)浸染状辉铋矿化石英脉型:矿石呈灰、灰白色,由石英、辉铋矿、自然金等组成。

(2)块状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矿石深灰色,网脉状和块状,由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辉铋矿及自然金等组成。

(3)网脉状多金属硫化物花岗斑岩型:矿石呈深灰色,脉状、网脉状和细脉状,由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铋矿和自然金等组成。

矿石质量,是根据品位高低,矿石属性和工业利用性能划分,本矿床总体金品位不高,一般0.10~172×10-6,平均品位6.85×10-6,属中等品位矿石。

三、矿床特征

五龙金矿是石英脉型大型金矿床,金矿体呈脉状产出于大面积黑云母、二云母花岗岩中,矿体严格受北西与北北东两组断裂组成的菱形格状构造控制,矿体定位于近南北、北西向压扭性断裂中,与细粒闪长岩伴生。矿石类型以浸染状辉铋矿化石英脉型为主,有用成分为自然金和银金矿。

四、矿床成因

燕山早期,基性岩浆切穿古元古界辽河群之下地层,断裂充填细粒闪长玢岩脉。成矿期首先产生北北东压扭性断裂、北西张扭性断裂、北东压性断裂,并被为细粒闪长玢岩脉充填;稍有构造间歇后,成矿期断裂再次活化,闪长质岩浆同化混染酸性含金古老基底成花岗闪长质岩浆,金及其它金属硫化物和二氧化硅、挥发份一起在断裂构造低压区形成含金石英脉。

五、找矿标志

本区主要以贵金属金矿产为主,矿床成因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其次为热液蚀变岩型;可将找矿标志分为地质找矿标志、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一)构造标志

1、古元古界地层中区域性背、向斜构造两翼的断裂及层间破裂面。

2、北北东向、北西向及北东向等多组断裂的交汇处。

(二)侵入岩标志

1、古元古代、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侵入岩中呈近北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展布的断裂构造破碎带是金及多金属成矿有利部位。

2、古元古代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内的各类脉岩。

3、古元古代、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侵入岩北北东向、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或裂隙密集分布区域。

(三)围岩与围岩蚀变标志

1、测区内古元古代花岗岩、晚三叠世花岗岩是金、铜、铅、锌等矿产的围岩,强烈的硅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及碳酸盐化化等,尤其是相互叠加的部位是内生多金属矿化的找矿标志。

2、古元古界辽河群地层是测区金成矿的最有利矿源层,岩石破碎、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及强烈绿帘石化部位是多金属成矿的有利地段。

3、测区内含金石英脉的围岩主要是弱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弱片麻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以及细粒闪长岩脉、花岗斑岩脉等,近矿围岩受热液作用,发生强烈的中高温热液蚀变,蚀变带宽2-5米。蚀变强度视矿体规模及围岩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有黑云母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

4、在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较强地段的硅质岩中,金属硫化物较多,尤其是黄铁矿、铜矿较多时则金品位较高。

六、今后工作及找矿远景

本地区有较佳的金成矿地质条件,地表矿化蚀变发育,物化探异常特征明显,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应对其开展进一步的矿产勘查工作,有望发现一定规模的金矿床;应加强矿体深部,金矿外围找矿工作,有望发现新的工业矿床。


参考文献:

[1]万天丰.中国大地构造学纲要.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

[2]杨进辉, 吴福元, 罗清华, 等. 辽宁丹东地区侏罗纪花岗岩的变形时代: 40Ar/39Ar 年代学制约. 岩石学报, 2006, 20: 1205–1214

[3]张贻侠,杨振生等,辽东地区金矿类型与分布规律[D].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4]张秋生等,辽宁金矿床.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2.

[5]熊光楚等,金矿建造和金矿床新类型.北京:地质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