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事法”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3

关于“故事法”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究

秦晓燕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  215600


摘要:很多学生对各类故事情有独钟,喜欢听也喜欢编写故事,而这些出现在学生生活中的事情都可在作为中有所体现,是学生作文创作的素材。另外,也可用“故事法”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故事里,创新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对作文产生抵触,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增强写作水平。

关键词:“故事法”;作文教学;模式

引言

现如今新课改的持续深化,要求老师具备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满足学生发展诉求,“故事法”的出现为学生后期学习奠定基础。初中生由于年龄的增长,会身边各类事物充满好奇,对此老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作文教学模式中融入“故事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1.故事法”概述

基于理念基础上,“故事法”汇总了几点重要的写作教学模式。首先,“绿色作文”教学模式。将“古典诗文课”、“班会感悟课”、“东方时空课”当做作文辅助科目,实施充满个性化的绿色作文教学课程。其次,“情境作文“教学模式。对语言技能展开培训,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深刻感悟美的熏陶。最后,“让作文回家“教学模式,内容重点为写的步骤、写的框架、个人成长经历[1]

基于此,以作文指导为界限的“故事法”含义可规定为:严格按照相关作文教学内容及目标规则,通过阐述故事、运用故事、改编故事、创造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打破写作心理屏障,有效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类写作难题,增强学生写作水平,激发其写作热情。另一方面,把故事看成一种媒介,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认识和运用写作知识和技巧,并在“如何写”的引导过程中明确学生主体,生成“故事”写作培训链。前期作文环节的故事收集,中期作文环节的故事整理,后期作文环节的学生自行检阅和老师点评合二为一,突出写作引导步骤的完好性,彰显学生个性化写作过程,提高学生书面表达技能,拓宽其心智思维。

2.“故事法”作文教学的价值

现阶段,故事教学法已经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故事教学法来开展作文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灵感。语文教学素材大多取自于生活,因此,语文作文写作业不能够脱离实际。应用故事法进行作文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课外语文知识的拓展,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潜移默化中形成语文学科素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此外,故事教学法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作文创作激情,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故事学习到更多写作经验,也使得作文训练课堂焕然一新。故事教学法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课堂作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质水平,进而提高语文整体的教学质量。

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厚

首先,学生在学习语文课堂知识时,因自身自制力不够完善,在写作学习中也常常因为专注力较差导致写作水平较低,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质量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写作热情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其次,初中语文写作课堂训练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一些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的作文教学的课堂氛围,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其教学质量也会相应降低。再次,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对作文教学训练认识不足,无法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创作灵感。学生的作文内容也越来越形式化、模板化,学生的写作热情也越来越被削减。致使作文写作教学无法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最后,大部分的语文教师都会在作文课堂上布置大量的作文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为学生考虑,但是过多的作文训练会让学生抱有任务的心态来完成。这不仅提升了语文课程的学习压力,也极其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从而抑制了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发展。

3.2学生作文质量较差,学习成效有待提升

现阶段,由于初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尚未成熟,因此,其对一些社会问题,人间百态以及人类复杂的情感表达尚不能充分理解。所以他们的作文中仅限于一些片面的表达,没有自身独特的理解和更加深刻的认知。而且由于其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也常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致使整篇文章内容平淡无奇、泛泛而谈,缺乏深度与广度。这样的情况非常不利于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更不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水平。

4.“故事法”作文教学模式分析

4.1利用故事来积攒写作题材

大部分学生在创作的时候经常会觉得没有思绪,毫无创作灵感,这便是学生没有写作灵感和材料的体现,尽管每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有很多,但是他们的精力却不在这,对这些发生过的事情毫无印象,留在脑中的回忆不是很多,那么值得深思的地方就少之又少了。倘若让学生以身边小事为例来创造故事,学生要想把故事编辑的更加精彩,就要花心思在生活上,关注身边发生的一点一滴,用心记录

[2]

学生在最开始接触生活故事撰写大都是对事物自身多加以关注,没有自己的斟酌和感想,面对这种情况要求老师在学生撰写故事过程中适当提一些要求,例如为了能够让故事撰写变得更加全面和完整,可融入一些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感想。当然一天之中学生并非都会遇到新奇的故事,为了可以让学生撰写出高水平的故事,就要长时间的去积攒和观察。学生自己有了题材,随时间的一点点流逝,学生会逐渐淡忘,亦或是对故事题材有了更深的见解,所以为了写出动人的故事,老师要告诫学生遇到好的题材要用笔记录在册,对于故事的记录也要上升一个高度。鼓励学生主动撰写故事,刚刚接触时学生兴趣正浓,然而这样的兴趣会随时间的沉淀而渐渐变得淡薄,要想让学生长时间保持新鲜感,最佳的方法是让其收获成功的喜悦。于是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通过课余时间开展故事演讲竞赛活动,亦或是每日推选一名学生在上课前讲演自己撰写的小故事。总而言之,无论选用何种方法,都要尽可能的让每位学生获取上台讲演的机会,让他们认可自己,肯定自己的成绩,使其在活动中见证自己的成长,激发其撰写故事的灵感和积极性,从而积攒更多的写作题材,为接下来的作文写作奠定基础。

4.2把故事改编成作文

即便学生自己积累了写作题材,也未必可以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对此老师可指导学生把自己撰写的小故事改编成优秀作文。另外,让学生加以改编并非容易的事,老师可从以下几点去协助指导学生完成作文创作。

以叙事角度为例挑选最合适的。一模一样的题材倘若以不同角度为例可写的作文题目有很多,倘若一名学生在题材中记录了一件大街争吵事件,可让学生站在争吵方角度来写,把自己看到此场景的感想写出来,包括当时自身对争吵缘由的深刻反省;另外亦可让学生站在路人方角度来写,把自己看到街边争吵的意见写出来;学生还能站在评论员角度来写,将自己对争吵双方和路人的做法写出来并进行评判。从各个角度深入揣摩和分析,学生能够创作出不同类型的作文。学生所记录下来的全部故事,倘若随着时间的推移拿出来进行翻阅品读,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感悟和评述[3]。即使让学生把这些考虑或评述改编成一篇完整的作文,推测可以完成任务的学生不是很多,老师可先让学生在他们改编的作文中加以注解,让他们学会自己给自己评审,找出作文中不合适的语句,如此一来可最大限度的缓解学生写作压力。学生自己改编的故事,有一部分仅仅记载了核心内容,针对该内容老师可指导学生自行加入一些填补内容,例如故事发生的缘由和结果以及针对细节方面的描述都可以适当添加,让故事看起来更加完整。

4.3自行批改作文

学生可以自行完成作文的批注和修正任务,亦或是同学之间相互进行删改,批改作文需从下列几点开始着手。

学生自行审核自己的作文查阅是否需要添加内容。作文完成以后学生还要进行审批,查看还能从哪个角度来添加内容,自己选用的角度是不是最佳的,经过反复多次的审核,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新的入手点。学生把自己撰写的故事改编成一篇作文,必然会添加少许内容,那么便要看学生所融入的内容是不是合理合理。添加的内容是否和故事内容连接紧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适当在文中加入一些新奇的内容,然而该内容同故事没有太多关联性,写出来的内容自己也读不通,也有少数学生在创作时会从故事角度入手,继而放弃原来的内容,开始写新的内容,该行为属于严重的跑题,与原有题目不符,所以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要重视所补充的内容是否符合情理。除此之外,要特别关注结构的合理性和语言的应用性。写作并非是把题材进行简单的聚集,是需要学生把重要的内容串联起来,学生在批改作文时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框架把故事内容清楚的描述出来,同时也要检验所用的语言表述是不是符合情理,有无不妥的地方。

利用故事来指导学生完成作文创作,需要谨记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故事改编要突出其质量性。老师在指导学生撰写故事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把故事写得在具体一点,记叙方面要十分清晰,这样便于学生后期的改编和撰写。第二,按时完成相应的整理任务。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故事,就是积攒了写作题材,在这段时间里学生要自行整合所积累的内容体裁,继而开展写作训练。倘若学生积攒的题材内容比较多,不知道如何去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内容逐渐被学生淡忘和忽略,在此情形下老师让学生去改编会增加其难度,写出来的作文质量也不高,所以要及时整合相关题材[4]。第三,对作文质量高度重视。作文训练的初衷并非要求学生完成多少篇作文,而是对每一次训练效果的总结,比如让学生使用一种题材站在多个角度去写作文,亦或是对某个题材加以多次练习。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改的不断创新与改革,“故事法”作文教学模式在各个院校应用广泛,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目光。“故事法”的核心内容是写作主体,尽可能的与学生心理诉求相一致,而作文教学模式的入手点与参考数据多以中学生年龄、知识、经验、思维模式、语言、表述技能为中心,尽量解决作文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写什么、如何写等,还要尽自己最大可能填补学生容易了解和接受的几种思维模式。另一方面,“故事法”作文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完善了老师教学行为,将教师主导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彰显语文本质,以学生诉求为写作引导,尽可能的满足,衍生成作文指导“故事法”的序列及模式。

参考文献:

[1]孙玉芳,刘卉.“故事法教学”的课堂理论与实践[J].英语教师,2018(02):86-87.

[2]曹丽梅.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故事法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8(08):201-202.

[3]张笑.故事语法的认知结构及其教学启示[J].中学生英语,2016(46):277-278.

[4]龙晓燕.浅谈作文教学指导——讲故事式[J].小学教学参考,2019(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