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边政学系的建设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3

西北大学边政学系的建设与发展

章彤晖

四川旅游学院 马克思主义 学院 ,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民国以来,边政学作为一门显学受到广泛研究,国民政府为培养务边人才开发边疆,在部分高校筹建边政学系。边政学系作为一个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在建立后发挥了一定作用,为边疆培养了大批人才,对边疆建设做出显著成绩。西北大学边政学系于1944年创建,是全国首创的边政学系之一,其演进和发展对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边疆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试梳理西北大学边政学系的筹建过程及学科建设,阐释该系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西北大学;边政学系;学科建设


民国时期高校设立边政学系是学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笔者目力所及,民国时期设立边政学系的高校有朝阳学院、东北大学、中央大学、西北大学和兰州大学。朝阳学院建边政学系最早,课程设有蒙文、俄文。东北大学紧随其后,于法学院增设边政学系,针对东北具体情况设有俄文和日文课程。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国府迁至西南大后方,西北与西南边疆的地位日益突出,对国民政府抗战建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国府的积极筹划下,高校也掀起了对边疆地区的研究热潮,纷纷筹建边政学系培养务边实边的服务型人才,为边疆的开发建设做出了显著成绩。西北大学边政学系经民国政府授命成立于1944年,其目的是造就大批边政人才,从事边疆政教工作。当下对民国时期的边政学研究相对完备,但就边政学学科在高校中的发展研究较少,尤其是对边政学系的学科梳理并不完善。本文试从西北大学边政学系的沿革、学系学科设置及对当时对开发西北的意义等方面梳理该系的演进与发展,力求还原西北大学边政学系的历史原貌。


  1. 边政学系的沿革与肇建

西北大学边政学系的建设离不开其母体西北大学的发展。早在1912年张凤翙任陕西都督筹建西北大学时,就开设了边务科,学制定为三年。但由于陕地政局不稳,西北大学在建立不久后北洋政府以其办学规模宏大,经费浩繁为由勒令停办。1923年8月,军阀刘镇华主政陕西开始重建西北大学,成立西北大学筹备处,分别致电甘肃、新疆两省征询意见。在校址选择上甘肃教员提出应将校址设于甘肃,引起了陕西教育界的不满,他们从陕地自秦汉唐以来一直为中华文化中心且首创西北大学校址在西安建校,交通铁路通达利于购置教学仪器图书等理由予以反驳,最终将校址定于西安。新建西北大学于1924年招生,在学科设置上增设蒙藏文专修科,这是为西北大学对边政学较早的学科构建,虽然课程仅限于对边疆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但可以看出当时已注意到培养与边地少数民族沟通和服务边疆的专门人才。

随着国民革命的到来,军阀刘镇华被国民革命军赶出陕西,1926年4月15日在吴佩孚的派遣下,刘镇华率军包围西安,经冯玉祥部和西安民众的顽强抵抗,击败刘镇华部。广大军民虽赢得了西安保卫战,但战火对西北大学的破坏巨大,战后西北大学“房廊相对空”,仅剩一块康有为所书的校牌一块悬于门前。由于西北大学在战火中损失严重,国民政府决定收束西北大学改为中山学院。1928年2月17日,陕西政府第16号令改西安中山学院为西安中山大学。1930年底因陕西受旱灾,中山大学生源大幅减少,学校经费也相对拮据,政府遂将中山大学改为陕西省立高级中学。西北大学面临中断办学的危机,这引起了陕西教育界的强烈反响,认为国府当局不重视西北教育,以至于陕西竟无一所大学。在康天国《西北应设一国立大学》中谈到“吾人试观江苏一省除八院齐全之中央大学所在之外,其上海一地既有国立大学六所,而西北六七省地方除前已所云兰州公立之甘肃大学外,国家并未丝毫顾忌西北之教育,此则固西北人才之不幸与失望,同时亦国家当局之失职与损失”可见当时在全国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南北失衡的,形成了“南强北弱”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情况在当时并未得到国民政府的重视。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日本对东北的侵略加剧了边疆危机,吴文藻指出“自东北失陷,国人始知开发西北的重要,以为开发西北乃是收复东北的关键”国民党内部开始注意到开发西北的重要性,戴季陶在1932年赴陕考察中提出“西北文化经济之发展,关系与国家存亡……今后西北新兴之大学,应为理科为中心,而农林矿工医各实科,为之血脉四肢”。戴氏关于西北兴学之法比较偏重于实科理科的建设,主张构成理科为主,实科为辅的学科构建,对于针对西北的边政学科并未明确提及。同年10月蒋介石视察西北,明确指出了在西北构建边政学科的重要性,首次提出了在西北设西北大学和边政学院,“设立西北大学和边政学院……目前开发西北干部人才,急为需要,应由中央筹拨巨款,在兰州设一西北大学或将原有甘肃学院,扩充改进使成造就边务人才之中心……广收西北当地之青年,以宏造就,俾得协助中央,从事西北之建设与开发。”蒋介石对西北兴学的要求是着力培养务边人才,对西北地区发展边政学提出了设想,也为多年后西北大学筹建边政学系提供了思想支持。值得注意的是蒋介石将西北务边建设提升到了相当高度,直接由中央拨巨款筹建,这也是将开发西北提升为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信号。另外蒋文中还指出开发西北要广收西北当地之青年,笔者认为他可能注意到当时全国高等教育南强北弱不尽合理的格局并试图通过重点发展西北教育来平衡全国高校的分布格局。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也就西北亟需建设大学,做了充分的阐释,他分别从陕西的历史地位和人口比例上做了充分分析,认为有设立大学的必要。

1935年杨一峰等提出《请设立西北大学以宏造就而免偏枯案》,以文件的形式正式提请国府批准成立国立西北大学。此后西北大学历经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五校分立联合办学三个重要发展时期。

1944年教育部令中央大学、西北大学首创边政学系,同年秋季开始招生,学制四年。西北大学边政学系隶属文学院,同时规定边政学系学生与师范生享受同等待遇。边政学系刚成立时,其办学规模较小,为文学院最小的系,系主任由王文萱教授担任。教授有黄文弼、王子云、马宏道,副教授有杨兆钧、谢再善等。西北大学边政学系在城固时期共招收两届学生共34人,学系初设维文组和藏文组,1946年增设蒙文组。


  1. 边政学系的学科设置

西北大学边政学系的课程设置在构建之初就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课程设置包括边疆少数民族政治制度、社会、民族语言、历史、地理、宗教等,涉及面广且多以务实科目为主,结合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深入边疆实地考察做了准备。吴文澡指出边政学的研究方法要“到民间去实地考察,到边疆去亲眼观察”,强调了实地考察和实地研究的重要性,这也为边政学系在课程设置上提供了依据。

学系第一学年主要开设文科基础理论课程,第二学年开始学习民族语言要求学生在蒙、藏、维三种民族语言中选择一种,语言课程学习三年。在学习民族语言的同时,学生在选修课上必须学习相关民族的历史课程,如选择蒙文学习的学生选学蒙古史;学习藏文的学生选学藏族史;学习蒙文或者藏文的学生都必须选学喇嘛教史。可以看出,对少数民族的语言和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成为边政学系开设的课程重点,其目的是加强学生与边疆少数民族的沟通能力,充分的了解边地社会、历史、宗教文化,为“到民间去实地考察,到边疆去亲眼观察”做了理论准备。笔者对边政学系的选必修科目作了整理


必修课

选修课

科学理论、普通数学、普通物理学、普通化学、普通地理、普通生物学、地学通论(任选一种)

中国边疆教育、民俗学、社会心理学、蒙古史、康藏史、突厥史、印度史、中亚诸国史、考古学、人类学、比较宗教学、回教史、喇嘛教史、土耳其文、阿拉伯文、印度史、俄文、日文、英文、边疆国防地理、边疆经济地理、边疆经济制度、边疆政治制度、边疆司法制度、近代中国边疆沿革变迁、边疆地理调查、测绘及制图

社会科学概论、社会学、理则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通论(任选两种)

边疆学概论、中国边疆地理、中国边疆历史、边疆语文(蒙回藏任选一种)、民族学、语言学、边疆社会、边疆社会调查、边疆实习研究、毕业论文


边政学系开设的课程涉及领域广泛,理论知识全面,要求学生在掌握边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地理学,生物学、化学、经济学、语言学等其他周边学科知识的学习均有涉及,可见该系对人才的培养体现了通才式精英教育模式,既注重理论学习也重视技能学习,有助于学生在边政学领域的全面发展。学系在课程设置上做到了文理并重,凸显了自然科学的重要性。这也体现了边政学是一门跨学科的交叉性学科,在研究方法上不可避免的同其他社会学科、自然学科有交集之处,这就使得其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比较模糊。边疆研究不仅仅是人类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的应用,也在于对边地的地理地貌。生物遗迹等一系列领域的研究,为更好的开发边地资源和进行调查研究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达到深入边疆,服务边民,提高边疆文教,增加民族凝聚力的目的,为更好地管理和治理边疆做了充分准备。

学系除开设课堂科目学习外,还注重组织进行边地调查。在建系初期,副教授杨兆钧率边疆考察团去青海调查,并选定循化县附近的萨拉冈提回教文化及维吾尔族文化为语言调查对象,以夏尔县拉卜楞寺之番藏人民为佛教文化、语言习俗调查对象,历时两个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948年,在边政学系选学藏语文的学生20余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到甘肃、青海等地实习,并在藏语文、民族政治、宗教教育等方面做了综合考察。学习还积极为学生创造聊好的科研条件,如积极鼓励边疆地区蒙藏各族优秀青年报考边政学系,培养少数民族边政人才;创立并充实边疆研究室,创办《边疆文化》等学术期刊以供广大师生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成立边疆学会并举办“边疆问题十讲”,为校内外对边疆地区研究的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大量收集有关西北各民族文物及图书资料;不定期组织师生开展边疆实地考察活动。


四、总结

西北大学边政学系的建立,发展了民国时期边政学的学科成果,对其完善学科构建起到重要作用。该系将研究重点投向西北,发挥地区优势,顺应“开发西北,抗战建国”的时代号召,努力构建西北稳定、边疆安宁、民族和谐、共御外辱的大环境,为抗战时期西北边疆的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参见《法学院增设边政学系》,《国立中央大学校刊》第一卷第十二期,1944年6月16日

王民权,《民国“刘记西北大学”的名分》,《西安档案》,2002年第一期

吴文藻:《论边疆教育》,《益世周报》1939年3月17日,第二卷第十期。

戴季陶:《建设西北专门教育之初期计划》,《关于西北农林教育之所见》,南京,1934年,第4页。

王杰、张磊:《西北联大的兴学强国精神》,《博览群书》,2016年第3期。

李永森、姚远:《西北大学史稿(修订本)》上卷,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8页。

杨一峰:《请设立西北大学以宏造就而免偏枯案》,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版,第74—75页。

朱解琳: 《甘宁青民族教育史简编》,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第344页。

李永森、姚远:《西北大学史稿》,西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7页。

吴文藻:《吴文藻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第148页。

《国立西北大学概况》,1947年6月版,第11页。

转引自娄贵品《近代中国高校边政学系的设置与发展》,《西南民族研究》,第35页。

《边疆通讯》第5卷,1948年,第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