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因有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1

“纸”因有你

金曼露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盖北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那一天,孩子们起床之后看到前面点心旁边多了两个牛奶的纸箱子,唐宇晨说:老师,这个箱子和我们在纸艺坊玩的地方的材料是一样的,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来做东西,而且他还是正方形的。之前我们所用到的纸板箱都是平面的,有颜色的或者纸板本来的颜色,都是把之前的形状弄掉之后才放在材料区的,所以孩子在看到牛奶纸板箱的时候就比较的感兴趣,原来纸板箱并不是只有平面的,可以把它立起来,做出立体的东西。

一、外部特征的感知。

孩子们在之前平面的纸板和现在立体的纸板上有了不一样的感知。唐宇晨说:老师这个纸板的形状是正方形的;严铭浩说这个纸板箱的颜色也比较多,跟之前的不一样,之前的都是一种颜色。平浩然说:这个纸板的形状是长方形的,中间还是空,旁边也是厚厚的。和之前的纸板比较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我们也马上开始了观察和比较。

二、价值分析:

1.幼儿问题:为什么我们之前用的纸板都是平面的呢?这个纸板是从哪里来的呢?纸板的形状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怎么把它们固定住的呢?

2.核心经验: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和不同。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

(1)观察、比较和发现,感受、了解立体纸板的主要特征。

(2)尝试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纸板的认识和感受。

3.相关的资源:幼儿园资源;近期点心都有牛奶,所以牛奶纸板盒可以利用起来;家庭资源,家里多多少收都会有一些纸板的物件,可以请家长们帮忙收集各种的纸板,平面的、立体的等等。

三、实践历程。

1.调查纸板箱,为什么有的纸板箱是立体的,有的是平面的?

2.纸板箱的用途是什么,用过之后能不能再进行利用,垃圾有可回收的垃圾,那纸板箱是不是也是可回收的呢,或者可以循环使用?

3.有了之前问题的解决,我们知道了纸板箱是立体的也是平面,在一次用过之后还可以循环使用,所以我们把学校里装过牛奶的牛奶箱也留下来继续使用,在我们的纸艺坊中,把纸板箱做成其他好看的、我们需要的东西。

纸艺坊的小故事:新年马上就要到了,教室里学校里我们也要布置新年的环境,平时跟小朋友们也在说,我们的美工区和纸艺坊都可以制作关于新年的东西。小朋友们也把这个放在心上,所以在美工区和纸艺坊的小朋友会制作新年的东西。阮文欣说想做一只灯笼,她现在纸上画下了自己想要做的灯笼的样子,她是想做一个立体的东西,但是厚的纸板比较难弄,她就选择了一张薄一点的纸板,然后她用自己的方法把她卷起来了,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卷起来很难,老是会散开来,用固体胶固定不起来,试了好多次都没粘上;最后是求助旁边的小朋友,旁边的小朋友说可以直接用双面胶呀,说完阮文欣就用双面胶黏上去,把纸板给固定住了,之后又继续了自己的作品;灯笼卷起来了,也黏上了,可是灯笼上面还有一个手拿的东西,应该用什么东西比较好呢?在材料区转了很久,还是没想出用什么。咦,这个纸板怎么是长方形的,而且还是厚厚的,我都不用再想办法卷起来了,直接黏上去就可以弄了!说完就把这个东西拿出来做了灯笼的手拿的,把这个黏上去也花费了很大的功夫,一开始用的就是双面胶,可是刚开始还是粘的上的,后来因为还其他的还没弄好所以一直在动来动去,导致上面的把手老是掉下来,连双面胶都没粘性了,最后还是粘不上去,所以是请老师帮忙的;“哎呦,终于把它弄上去了,接下来我来把它装饰一下吧。”边说着边动手装饰了。

四、实践的思考。

幼儿的收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纸板箱知多少的活动中,老师追随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制作,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不仅知道了各种纸板箱,也进一步知道平面的和立体的是不一样的,知道了纸板箱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着动手制作带来的快乐!

教师的收获:陈鹤琴先生提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同时也指出强调教学中应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掌握,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儿童去实践,去获得直接经验。“在生活中追随教育,在教育中体验生活”。班级工作坊的展开,我们从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出发,不断聚焦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创设适当的环境,提供适当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游戏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发展。

后续支持:开展持续的探究活动,对纸板的种类、各种特征等相关幼儿感兴趣问题进行长线观察。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