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1
/ 2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研究

戴怡芳

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000

摘要: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中,有关人员需要充分把握生态城市理念,从多个方面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工作。为了推动城市的生态化建设,需要遵循成长性、生态性、多样性以及经济性的规划设计原则,降低城市环境污染,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城市居民构建优质的生存环境,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

引言

注重生态城市的规划以及建造,可以维持良好的城市空间格局以及科学合理的建筑性能规划方案,为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现代化服务体系,是拓宽现代化城市发展思路的重要保障,能够营造人性化的城市发展环境。

1生态城市理念内涵

生态城市理念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阶段,充分协调好人、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优化配置各类资源,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区域经济的迅猛增长。相关部门需要制定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款,鼓励广大社会公众踊跃参与,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能够明确自己在城市发展建设中肩负的重大责任,踊跃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贡献力量。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应该深入解读地方政策法规,采取先进技术手段,强化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风险,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性,增强城市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实现这一理念的关键为化解资源供给和资源需求的矛盾,精准掌握大众对居住环境的基本需求,尽可能保留原始地形地貌,对城市环境进行适度改造,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赋予园林景观更加深刻的内涵,深化大众节能减排的意识,进而实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管控,最大程度上激发城市发展潜力。

2生态城市规划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2.1设计理念更新问题

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的居住要求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将发展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打造的新型生态城市是社会发展的重点。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落实理念的更新。

房地产管理者以及地方机构理念的更新不够及时,未能结合具体的形式变化以及区域发展需求进行针对性调整,可能导致实际的规划项目无法满足预期要求,阻碍城市的生态建设以及高质量发展。缺乏精细化管理理念时,整体的项目规划设计细节不到位,存在遗漏和疏忽问题。未能结合具体的生产生活需求以及生态管控需求进行平衡设计,存在偏重现象,无法满足其可持续发展要求。

2.2系统性规划标准性不强

房地产项目规划的系统性以及完整性问题是多方关注的重点。项目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对其完整性和系统性缺乏统筹考虑时,部分建筑以及房地产项目的性能与实际需求不符,项目虽然能够满足生态环保效益,但会降低居民的居住适宜性以及舒适度。部分设计人员在追求生态环保理念时,可能会削减建筑性能,阻碍整体项目综合效益的提升。房地产以及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受团队的综合能力限制,缺乏专业知识、细节把控不够完善、考虑的内容不够充分均会造成项目的综合效益受损。

2.3评价体系较少

生态型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为打造完善的城市发展体系,为整体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在实际规划过程中,对整体城市生态评价考虑得不够全面、工作方式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对城市发展现状的了解以及把控,导致规划方案实用性以及科学性不强。

3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优化策略

3.1优化绿色交通设计

交通规划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应重视绿色交通规划,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具体规划布局中,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城市交通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交通的需求构建科学完善的交通系统,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资源的利用水平,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保障。此外,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线路,有效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确保生态城市交通系统稳定运行。

3.2做好城市湿地规划工作

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自净能力的关键性区域。在生态城市规划期间,需做好湿地系统的保护性干预,充分发挥湿地系统在生态恢复与气温调节方面的功能,保证区域生物的多样性,为居民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湿地系统主要由水、土壤以及湿生植物构成,可有效调节城市气候环境,避免城市区域出现严重的旱涝灾害。城市内天然湿地面积的迅速减少,导致湿地系统功能持续下降,极易引发城市区域的自然灾害。为此,需要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建筑系统、绿地系统以及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采取自然积存、自然渗透的方法。海绵城市建设可有效解决城市内涝、水环境污染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充分保护城市绿地、湿地以及水系等空间,有效恢复城市水文的良性循环,进一步修复、保护城市生态系统。

3.3构建完善的低碳生态规划指标

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低碳生态规划指标,可实现对城市资源、经济等各个层面的客观性评价,促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在生态规划指标构建过程中,需要对低碳生态城市控制活动进行详细规划,开展全面、综合的分析,对城市用地情况、地形地貌以及人文环境等进行全面评价,将城市的地块编号、用地面积以及城市用地信息作为生态规划工作的重要参考。此外,还需要制定科学的低碳生态规划指标,有效指导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确保城市规划设计科学合理。

3.4保护生态廊道体系

生态廊道体系保护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落实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总体目标,规划设计人员需要积极开展针对城市内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评估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提升生态廊道体系的保护水平。生态廊道规划需要结合生态学、规划学,深度分析城市的自然生态演化规律,综合评估与模拟城市的结构与功能分布,加强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要素的联系,以此为基础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3.5构建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

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城市居民具有知情权、监督权及表达权。为此,在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中,通过生态治理与生态保护,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公众的力量。生态建设成效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公众的生态意识不强,因此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构建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公众参与平台,在开展城市生态规划以及产业布局规划工作时,可与公众积极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获得公众建议,充分了解城市环境现状以及城市居民的具体需求,提升我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效益和水平。

结束语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后,受到了各国的大力追捧。生态城市可解决城市资源浪费问题,降低城市内废水废气的排放,有效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理念,将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作为建设重点,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妥善解决环境问题,才能确保城市建设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相互协调与统一。

参考文献

[1]刘博,徐璐瑶,孙梦雪,吴文涛,张廷甫.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探析[J].城市住宅,2020,27(12):128-129.

[2]蔡中豪.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12):100-101.

[3]李隆辉.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思考[J].建设科技,2020(20):109-110.

[4]唐婉淇.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思路与方法[J].环境与发展,2020,32(10):231-232.

[5]庄皓然.试析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现代园艺,2020,43(20):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