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分析

姜羡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 023100

摘要目的:探析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特征。方法:将6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设为本次研究的试验组,将6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参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检验项目(肝功)检测,进行各检测项目的两组比较。结果:血常规方面,试验组和参照组有明显差异的项目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其中除淋巴细胞百分比外,其余项目均为试验组更低,P<0.05。生化检验项目方面,试验组的丙谷转氨酶(ALT)水平较参照组高,P<0.05,白蛋白(ALB)水平和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A/G)较参照组低,P<0.05。结论: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以及生化检验项目ALT、ALB、A/G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程度的辅助价值。

关键词】血常规;病毒性肝炎;A/G;生化检验

病毒性肝炎顾名思义是病机为病毒感染的肝脏炎性病变,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比例并不低,目前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其中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1]。回顾病毒性肝炎的长期预防、诊治工作不难发现,此类肝病具有传染性强、根治难度大的特点,为引起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原因。因此,仍有必要不断完善该类肝病的预防、诊治及护理方案。我院本次研究基于血常规及生化检验这一角度分析病毒性肝炎的疾病特征,旨在积累更多的疾病诊治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1年1月至10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误诊为病毒性肝炎(乙型)的65例患者纳入研究,并设为试验组。另将同期来我院接受体检的65例健康体检者纳入俺就,设为参照组。试验组的男女比例为29:36,年龄19~56(39.15±3.02)岁。参照组的男女比例为31:34,年龄21~55(39.33±2.78)岁。对两组的一般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均为P>0.05。研究对象均无认知功能异常,均为在了解研究目的后自愿参与。

1.2方法

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清晨空腹静脉血,按检测需求处理后,应用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进行血常规及生化项目检验。

1.3观察指标

比较试验组患者和参照组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项目检查结果和生化项目检验结果,生化项目主要为肝功能项目。

1.4数据统计分析

此次研究的数据分析交由专业人员进行。我院购买及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在该版本软件中,计数资料的差异以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的差异以LSD-t检验。检验值P<0.05时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常规检测结果的组间对比

统计试验组和参照组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发现,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检测项目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其中淋巴细胞百分比为试验组高于参照组,其余三个项目均为试验组更高,P<0.05,具体统计分析数据见表1。

表1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试验组与参照组的统计对比(62bd4808d3efe_html_ff9dcb0da28f164f.gif ±s)

组别

白细胞计数(×109/L)

血小板计数(×109/L)

淋巴细胞百分比(%)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试验组(n=65)

5.22±1.10

123.15±30.02

35.88±4.27

54.01±5.57

参照组(n=65)

7.09±1.25

179.07±35.89

31.64±4.14

62.48±5.91

t

9.054

9.635

5.748

8.409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生化检验项目检测结果的组间对比

见表2中数据,两组的ALT水平、ALB水平、A/G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ALT为试验组高,ALB、A/G均为试验组更低。

表2 ALT水平、ALB水平、A/G——试验组与参照组的统计对比(62bd4808d3efe_html_ff9dcb0da28f164f.gif ±s)

组别

ALT(U/L)

ALB(g/L)

A/G(%)

试验组(n=65)

96.85±15.05

44.50±8.56

1.29±0.35

参照组(n=65)

32.69±6.21

47.98±8.13

1.65±0.22

t

31.772

2.377

7.021

P

0.000

0.019

0.000

3讨论

病毒性肝炎对我国人群的身心健康产生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虽然长期以来我国医疗领域一直积极开展该类肝病的预防及治疗工作,但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当前阶段,乙型病毒性肝炎已成为我国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付诸于探索该类疾病临床实践研究的医务工作者越来越多[2-3]。本研究主要探析血常规和生化检验项目在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参照健康人群的检查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的血常规项目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健康人群比较存在明显差异,生化检验项目ALT、ALB、A/G与健康人群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为:病毒性肝炎患者机体内炎性反应较严重,炎性介质深入到血液中,会导致血液中一部分物质的表达水平增高,ALT就属于其中之一。此外,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肝功能不断下降,继而会使肝脏合成的物质在血液中的表达水平降低[4]

综上所述,血常规和生化检验项目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治具有较明显的辅助价值,其中敏感性较高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ALT、ALB、A/G,建议医师在进行疾病诊断时注意上述指标表达水平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杜增兰,王峰,巩雪菲.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7(2):2.

[2]杜剑强,尹云华,陈春花,等.病毒性肝炎患者对血常规及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2.

[3]缪佳.分析及探索临床诊断病毒性肝炎时采用血常规和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4):1.

[4]童永清,吴泽刚,顾剑,等.基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路径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模式初探[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56(01):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