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的产时产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妊娠期糖尿病的产时产后管理

朱国玉

沐川县人民医院 四川乐山 614500

【摘 要】目的: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产时与产后综合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分析两组产后血糖变化情况。结果:产后3、7d,观察组的FPG分别为(12.28±1.13)mmol/L、(7.85±0.72)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5.56±1.24)mmol/L、(10.97±0.98)mmol/L低,观察组的2hPG分别为(13.32±1.02)mmol/L、(9.89±0.84)mmol/L,均较对照组的(16.48±1.05)mmol/L、(12.25±0.96)mmol/L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发生妊娠期糖尿病时,在产时与产后阶段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管理,可促使其血糖水平下降,效果良好。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产时管理;产后管理;FPG;2hPG

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有一定的影响,影响程度与患者血糖控制程度有关,通常与妊娠期发生胰岛素抵抗有关,同时与遗传有一定联系。在妊娠期间患者可出现多饮、多尿、多食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不良妊娠事件,危及母婴健康。产时与产后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的重要时期,有研究指出,通过产时管理能够引导产妇积极应对分娩,为产后血糖的调整打下基础,同时配合产后管理,对其病情的恢复有较大的帮助[1-2]。鉴于此情况,本文就进行产时产后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0年1月-2021年10月,将本院接收的8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纳入观察对象,在随机数表法的干预下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年龄在23-42岁之间,平均(32.67±2.34)岁;孕周:35-42周,均值:(38.94±1.02)周。观察组43例,年龄为22-43岁,平均年龄为(32.81±2.38)岁;孕周:36-42周,均值:(38.88±1.11)周。参与研究者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入选者均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排除认知功能、凝血功能等障碍患者。

1.2方法

在产时与产后阶段,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分娩体位引导、胎心监测、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基础产后修复指导、常规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如下:

①产时:第一产程为患者准备运动型饮料及增强体力的食物,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尽量使其集中精力,积极与患者沟通,及时询问其身体感觉,使其在分娩时使用正确的呼吸方式与分娩姿势;第二产程根据患者的需求将产房内温度、湿度调到适宜范围,细心照顾患者,根据其诉求播放音乐,在产房内点香薰等,必要时予以患者分娩球助产;第三产程将胎儿的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赞扬、夸奖患者的表现,叮嘱患者安心休养。

②产后:密切观察患者产后出血情况及恶露颜色、排出量等,使其定期排便、排尿;对于未能恢复正常饮食者需予以静脉输入少量葡萄糖溶液,若已恢复正常饮食,根据其血糖水平为其使用胰岛素,对患者的体脂成分进行分析,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注意补充微量元素;根据患者的产后情况引导其进行翻身、抬腿、收腹、提肛等动作,鼓励其适当进行踝泵运动,评估其病情以及肌力,叮嘱其应尽早开展早期下床活动;注意向患者普及相关妊娠期糖尿病产后恢复的知识,普及形式包括一对一口头宣教、电话交流、微信交流等;使患者重视自身病情,树立正确的护理观念。

1.3观察指标

采用血糖检测仪检测两组产后3、7d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62bd4790e94ed_html_543047fb8df5b19c.gif ±s)比较行t检验,若P<0.05代表差异有意义。

2.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各时间段的FPG、2hPG水平均显著较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不同时间段血糖水平比较(62bd4790e94ed_html_543047fb8df5b19c.gif ±s,mmol/L)

组别

n

FPG

2hPG

产后3d

产后7d

产后3d

产后7d

对照组

43

15.56±1.24

10.97±0.98

16.48±1.05

12.25±0.96

观察组

43

12.28±1.13

7.85±0.72

13.32±1.02

9.89±0.84

t

-

12.821

16.824

14.155

12.132

P

-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近几年在我国不断上升,该疾病不仅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还会对产妇造成诸多影响,除了积极用药外,还需在产时、产后等阶段采取有效干预措施[3]。本研究观察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产时产后综合管理,结果显示其产后血糖下降幅度较对照组高(P<0.05)。其原因在于,从第一产程至第三产程,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在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予以其运动型饮料与增强体力食物,能够最大限度上满足其心理与生理需求,促进分娩顺利进行,对产后身体机能恢复有较大帮助。再此基础上,对患者展开产后护理,根据其产后情况予以胰岛素,引导其做相关康复运动,能够改善其微循环,有效调节血糖[4-5]

综上所述,实施产时与产后综合管理,有助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恢复,促进其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杨小珊,汪清,廖湘爱.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症状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21, 27(23):128-131.

  2. 方少琴,林东萍,林毅萍. 运动型饮料为基础的饮食管理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效果分析[J]. 智慧健康, 2021, 7(34):105-107.

  3. 张燕妮,刘雪维. 个性化营养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 6(34):146-148.

  4. 张丽芬,施美娘,林冬琼. 综合性护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和护理质量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21, 24(23):156-159.

  5. 段丽娜,杨志华,曹成群. 三阶段全面延续性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心理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 海军医学杂志, 2021, 42(06):75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