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疾病感知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9
/ 2

癌症患者疾病感知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钱婷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癌症作为负性生活事件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感知决定了癌症患者对疾病的反应及应对行为,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该文对疾病感知的概念、测评工具,以及癌症患者疾病感知的

影响因素和相关干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要开发更具特异性的测评工具探寻不同类型、不同阶段患者疾病感知的特点,开展针对性干预,以提升患者积极的疾病感知。

关键词:癌症患者疾病;感知影响因素;护理干预;

引言

癌症是一种严重危害生命的负性事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癌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以每年 2.5%和1.8%的速度递增。心理困扰(psychological distress)问题在癌症病人中非常普遍,被认为是继体温、呼吸、血压、心率、疼痛之外的第六项生命体征,可以影响病人的应对能力以及癌症症状和治疗,降低病人对照顾的满意度,从而干扰治疗依从性,导致较高的病死率。因此,关注癌症病人的心理困扰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1.疾病感知的定义

疾病感知是一种心理学概念,也称为疾病认知,是个体对于疾病的看法。1980 年,美国学者 Leventhal提出的自我调节常识模型是此概念的理论基础。疾病感知是指个体在健康受到威胁或疾病状态情况下,根据已知的疾病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当前症状(或疾病)进行分析解释的过程阿。无论是积极性疾病感知(寻求相关信息、积极应对、增加信心等),还是消极性疾病感知(逃避、否认、不配合等),均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2.疾病感知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2.1疾病感知与医患信任的关系分析

患者BIPQ总得分及认知表征、疾病理解能力维度得分与WFPTS总得分及仁爱、技术能力维度得分呈线性负相关,且WFPTS仁爱维度得分是负向预测疾病感知的因素之一,但BIPQ情绪表征维度得分与医患信任无相关性。这可能提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有助于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患者医疗知识的匮乏或错误的认知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往往与患者不信任医生、质疑医生的技术能力和治疗方案有密切关系。患者的信任可能会降低其不确定性并增强疾病控制感,从而有助于对疾病自我效能的认知评估。当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增强时,其可能更具有弹性,适应作为患者的角色,积极应对病痛,并报告更好的健康状况。信任关系也可能促进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患者暴露。通过充分的沟通,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情况,更适当地计划和调整治疗方案,以优化患者的健康。医生的支持和鼓励,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效能感和掌控感,并激励其克服困难。

2.2影响疾病感知的其他因素分析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TIPI-C情绪稳定性维度得分、PHQ-2得分是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患者的抑郁情绪是疾病感知的危险因素,情绪稳定性是疾病感知的保护因素,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调查了100例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现更多的抑郁症状与个体认为疼痛对其生活和情绪有巨大负面影响且难以控制有明显相关性;这些负面疾病感知反过来又与更多的疼痛症状有关;疾病感知很好地解释了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与疼痛的联系。多项研究发现,神经质与健康状况较差有关,包括更多地参与不健康行为,更多报告严重的躯体症状,慢性病发病率较高及死亡率更高等。研究发现,神经质人格特征能够通过患者的疾病感知和担忧性药物信念预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这可能是因为神经质个体对躯体感觉更加敏感,与身体警觉性有关,同时也更倾向于对躯体感觉做出灾难化解释,在影响其健康行为过程中起到消极作用。

2.3疾病感知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癌症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患者对疾病的感知水平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对于疾病的消极和负性感知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早中期肝癌的研究中指出,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程度越高. 对疾病有较强的控制力者则可能会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对254例乳腺癌患者的疾病感知与生活质量的研究中发现生活质量与不良的疾病感知呈负相关关系,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对是否告知患者诊断结果的纵向研究发现,告知组的患者对疾病的了解记忆和对疾病的控制力均高于隐瞒组。因此,给予患者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对于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2.4疾病感知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创伤后成长是指个体对应激事件的积极心理反应。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疾病感知与创伤后成长的研究发现,创伤后成长与病程感知.后果感知。控制感知。治疗感知.理解感知、情绪感知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患者对疾病控制持肯定的态度.治疗期望较高。同时认识到通过积极的自我调节可以促进疾病的恢复。其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原因可能是患者所患疾病类型不同有关,治疗及预后良好的癌症类型,积极的疾病感知在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起着关键作用。而当患者过度关注疾病症状担心复发时,会表现出更强烈的情绪反应,改变患者的疾病认知成分,部分患者会更好的配合治疗,而有的患者会出现逃避、放弃心理。

3.癌症患者疾病感知护理干预

接纳与承诺疗法是目前常见的方法,主张拥抱痛苦,接受现实,实现自己的价值观,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承诺和行为改变,促使患者适应疾病、手术及化疗后的身体改变,进而可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 基本内容包括接纳、认知解离、体验当下、以自我为背景的觉察、澄清价值观、承诺的行动。采用接纳与承诺疗法应用于 80 例乳腺癌术后患者, 该方法由通过培训的护士对患者实施, 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面对疾病的认知和适应方式。结果显示,此干预方法提高了患者的心理弹性和疾病感知益处水平。同样也采用接纳与承诺疗法观察胃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的疾病感知和心理弹性水平,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知信念更加坚定,且心理弹性水平较高,从而降低了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接纳与承诺疗法通过体验当下、明确价值观,避免经验性回避,减少主观评判,从患病的恐惧、抑郁、焦虑心理中解脱出来,更多地体验当下,逐渐适应术后身体的改变,提高患者积极的疾病感知水平。

4.结束语

疾病感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同时疾病感知也影响着癌症患者的身心健康。 医护人员应仔细分析影响患者疾病感知的因素, 为患者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如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等,从而改善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和应对方式。 目前对于癌症患者疾病感知大多是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多集中在乳腺癌和化疗的癌症患者,且多是单中心、小样本量的研究。疾病感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目前对于疾病感知的研究多是横断面调查, 缺乏对于整个疾病过程中的动态观察和纵向研究。 对于癌症患者疾病感知的干预研究较少,缺乏系统、规范、个体化的干预策略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探讨,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改善其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林志雄,李德锐,陈世坚,等.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性功能减退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3.12(增刊):52. 55.

【2】 黄雪薇,张瑛,王秀利,等.癌症患者的信息需求-应否与如何告知癌症诊断.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04):265-269.

【3】 黄雪薇,张瑛,王秀利,等,癌症患者的信息需求-病人、亲属.医护人员观点比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 17(11):757-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