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纵切横缝术对慢性肛裂患者炎症指标及切口愈合时间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9
/ 2

改良纵切横缝术对慢性肛裂患者炎症指标及切口愈合时间的影响

张宝安,王志暖,王春柳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对慢性肛裂患者炎症指标及切口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1月诊治的210例慢性肛裂患者,其年龄范围均在21-60(37.2±1.2)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陈旧肛裂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开展改良纵切横缝术。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肛管直径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的时间短,肛管直径比对照组的长(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出现率对比,存在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能够增快慢性肛裂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延长肛管直径,降低术后炎症出现率,减少不良反应产生率。

关键词:改良纵切横缝术;慢性肛裂患者;炎症指标;切口愈合

引言

便秘、便血以及肛门疼痛都是慢性肛裂的重要临床症状,情况严重则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水平。手术作为诊治此疾病重要模式,陈旧肛裂切除术存在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手术切口为开放性,创伤较大,术后容易造成切口剧烈疼痛,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影响到术后康复。有关研究结果表示,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长久不愈合,能够提升术后感染的出现率,影响免疫性能,造成术后不良反应出现率,使得预后效果逐渐下降。改良纵切横缝术是在陈旧肛裂切除术前提上改良而来的,有扩张肛管的效用,更有助于术后切口的痊愈。所以,研究将改良纵切横缝术对慢性肛裂患者炎症指标及切口愈合时间的影响。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1月诊治的210例慢性肛裂患者,其年龄范围均在21-60(37.2±1.2)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患者。对照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65:40;肛裂Ⅱ53例,Ⅲ52例。观察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63:42;肛裂Ⅱ53例,Ⅲ5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对比性。

纳入标准:(1)两组均切实肛裂诊断标准;(2)患者依从性较高;(3)家属及本人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2)合并心脏、肝脏、肾脏等脏器功能衰竭患者;(3)家属与本人不同意此次研究。

1.2方法

手术前所有患者禁食禁水,予以椎管内麻醉,取截石位。对照组患者予以陈旧纵切横缝术诊治,对患者肛周、外阴开展消毒,在裂口正中间做一纵行切口,切口一端到齿状线,一端到肛缘外部1.5到2厘米。手术中对肛门内括约肌给予以部分切断,并且使用双手食指交叉对患者开展扩肛。对患者肛周黏膜、皮肤予以探查,消除肥大肛乳头、痔疮以及潜行瘘管等等,并且对患者肛周慢性溃疡组织开展清除,修剪切口边缘,之后取明胶海绵或者凡士林纱布予以加压止血。

观察组予以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肛缘外切口适当延长,横向牵拉切口两边中上部,构成倒立等边三角形,横行缝合三角形底部两端,对底部、邻边皮肤予以缝合,并逐渐缝合至中部,控制横向缝合切口为3厘米左右,确保两侧对称理想。三角形邻边下部切口无需缝合,纵向做一放射状引流口,长度为2厘米左右,取胶带实施固定。

4、观察指标

采用定制的肛管直径测定器测定患者术前、术后的肛管直径,记录2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水肿、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感染等情况,切口疼痛观察时间为术后12h。疼痛程度分为:①轻度,患者疼痛轻微,可承受;②中度,患者疼痛较明显,但可以忍受;③重度,患者疼痛剧烈,需止痛药物。水肿范围小于肛缘1/4为轻度,占肛缘1/4~1/2为中度,大于1/2为重度。

5、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9.0统计软禁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切口愈合时间、肛管直径

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的时间短,肛管直径与对照组长,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切口愈合时间、肛管直径对比

组别

切口愈合时间(d)

肛管直径(d)

观察组(n=105)

12.64±2.31

2.97±0.35

对照组(n=105)

16.54±3.65

2.34±0.31

t

3.954

6.215

p

<0.001

<0.001

2.2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

观察组1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疼痛,一共出现3例(2.86%),对照组2例切口感染,4例切口疼痛,2例水肿,一共出现8例(7.62%),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

组别

切口感染

切口疼痛

水肿

总不良反应出现率

观察组(n=105)

1

2

0

3(2.86)

对照组(n=105)

2

4

2

8(7.62)

X2




1.054

p




<0.05

3.讨论

临床研究结果表示,慢性肛裂如果不及时诊治肛裂能够造成创面感染,加大患者疼痛程度,所以,应该尽可能及时采用有效诊治。陈旧手术将肛管以纵行的模式切开后,开展横缝术,开展肛管直径扩张处理,但是此手术对松懈内括约肌痉挛无显著成效,并且根据切口张力的加大,术后切口疼痛强度与出现水肿的概率也会随之加高不助于切口愈合。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的时间短,肛管直径与对照组长,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慢性肛裂患者改良纵切横缝术诊治,能够增快切口愈合,延长肛管直径,疗效比较好。此外观察组1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疼痛,一共出现3例(2.86%),对照组2例切口感染,4例切口疼痛,2例水肿,一共出现8例(7.62%),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陈旧手术来说,改良纵切横缝术能够降低后切口肿胀、疼痛的出现率,有效减少术后感染,因素在于,改良纵切横缝术的缝合手术法不糊积存粪渣,降低术后感染情况,有助于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出现率。

综上述,对患者行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对患者术后疼痛、水肿、愈合时间、感染等情况均有明显改善,对患者预后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技术性能指标。

参考文献

[1]何志勇.侧向扩肛联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3):28-30.

[2]王禹.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7):62-63.

[3]叶萍,边远,朱盈锋.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对创面愈合、炎性因子及肛管指标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20,32(02):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