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数学——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9
/ 2

魅力数学——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赵文钧

霍邱县城关镇中心小学育才路分校 安徽 六安 237400

摘要:在新的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变革越来越频繁以及明显,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对策应运而生,许多教师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薄弱点,整合多种现代化的教学对策全面吸引学生的要求,保障学生能够全神贯注、自主学习。对于小学数学来说,问题情境教学所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感知情境。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而留下深刻印象。教师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凸显数学教学的魅力,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对策和技巧。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问题与对策

引言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速度比较快,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社会经验不足,在学习数学这门难度系数偏高的学科时往往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及阻碍。如果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单向灌输知识,就会严重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吸收和灵活运用。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始借助问题情境教学引导学生,采取高效科学的导入形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全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深入分析问题,自主感知情境,意识到数学学习的奥秘以及价值。

一、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问题

新课改要求教师重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围绕前期的教育教学目标进一步打破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不再过度关注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根据学生的主体价值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顺利过渡。问题情境教学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备受瞩目,效果非常明显,能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更多便利,实现抽象知识的生动化展现,更好的吸引学生的眼球,减轻学生的理解负担和压力。但是在使用这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因为教育经验不足而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及矛盾。教师过度关注对教学节奏的简单把控,所设置的情境以及抛出的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忽略了生活实际与学生课堂知识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最终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动性比较低,难以实现高效学习和自主探索,个人的数学学习成绩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1.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对策

  1. 树立良好的情境意识

为了充分凸显问题情境教学的优势和价值,教师需要注重环环相扣,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抓住问题情境教学的核心,全面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首先,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情境意识的指导下抓住问题进行创设的重点以及核心,加强对问题情境意义的分析及研究,严格按照一定的问题情境教育原则来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其次,教师需要掌握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为问题情境教学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指导。结合情境意识的践行要求优化教学形式。比如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教师可以积极学习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掌握PPT课件的使用技巧,吸引学生的眼球,选择符合学生信息接受偏好的现代化教学元素,让学生自主分析。在指导学生学习结合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才可以主动制作几何图形的相关课件,充分展示几何图形的立体感以及空间感,融入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几何意识。这一点有助于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作为教师个人来说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需要意识到身上的责任,注重终身学习和终身育人,积极参与业务交流和各种培训讲座活动,掌握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逐步提升个人的情境意识,为学生的知识吸收和社会实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1. 坚持趣味性、针对性的原则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明显,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非常主动,但是数学这门课程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概念比较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因此有的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为了确保学生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顺利过渡,全面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育教学元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生动直观的讲解复杂的数学知识。始终坚持趣味性、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准则,合理融入不同的问题情境,更好的引导学生、鼓舞学生,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共鸣。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相对比较紧密,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尽量避免学生出现思维断层和思维局限。比如指导学生学习基本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某一次测试中的数学成绩让学生自主回答不同的问题,如“我们班上有多少名同学的语文成绩超过了 90分”,“有多少名同学的进步排名超过了5名”。通过这种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他人的优点,一方面能够回答问题、感知情境,另一方面能够意识到个人的不足。整体的教育教学进度比较快,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保障。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当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与几何图形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层次化分析。比如在讲解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在生活中看到了哪些圆形的实物呢》”,“为什么这些物体是圆形的呢?”通过生活化问题来更好的导入本节课中的核心知识,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在深入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象,主动自觉的跟上课堂节奏。

  1. 全面强化实践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符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有助于弥补理论教学存在各种不足,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则需关注对学生的方向指导和技巧点拨,从问题出发全面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理论知识学习是基础,实践操作则是重点及核心,两者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因此为了充分体现问题情境教学的实践效果,教师需要逐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真实状态,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鼓舞学生自由探索、大胆发散。比如在深入讲解几何图形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不同的硬纸板,让学生自主剪裁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综合对比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然后进行简单拓展及延伸。设置与立体结合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实现简单迁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动性。大部分学生能够在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过程中理解理论知识,深化个人的这些印象,真正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教师只需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和想象空间,尽量避免直接给出最终的答案,让学生能够经历整个自主学习的全过程,进而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问题请进教学备受瞩目,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行为习惯。教师需要注重问题与情境之间的有机结合,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真实状态。培养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意识和行为习惯,确保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张水金.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 2017(9):1.

  2. 张晓刚, 康慧. 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构数学模型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8):2.

  3. 杨美星, 邹天美.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丢失的面积"教学案例[J]. 数学教育学报, 2002, 11(4):4.

作者简介:

赵文钧(1966年11月20日),男,汉族,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人,合肥学院毕业,大专,专业:文化艺术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