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及土壤生态保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9
/ 2

探析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及土壤生态保护措施

董恩伟

阜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安徽省阜阳市, 2363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越来越先进,在土壤污染修复工作展开过程中,应该针对当前土壤污染现状进行分析,把握土壤修复的基本原理,并且根据土壤污染的种类以及程度使用合理的土壤污染修复方法,实现土壤生态环境的保护。文章首先分析了土壤污染生态修复的内涵以及必要性,其次探讨了土壤修复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污染土壤修复及治理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生态保护

引言

土壤污染原因很多,主要可分为工业、农业等方面。从工业角度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若将产生的固废、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在不进行科学合理地处理就随意排放或丢弃,就会导致周围的土壤、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不仅会破坏土壤的结构,还会危害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相关部门对此要加强重视,做好土壤的保护工作以及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

1土壤污染生态修复的内涵以及必要性

在治理土壤污染的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循环再生、持续利用的污染治理理念,引进先进的土壤修复技术,合理应用各类治理方式来有效解决当前土壤污染现状,建设一个全面系统的土壤修复体系,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环境的目的。由于土壤所具备的地域性、隐蔽性较强,所受到污染的土壤中都含有严重的有毒有害物质。我们必须从根本上了解现代修复科技对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场地,改善土壤问题,解决土壤污染,种植出绿色健康的农作物,保障人类的健康质量。

2土壤修复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治理体系存在的漏洞

在进行污染土壤治理时,由于当地的土壤治理体系存在漏洞,相关人员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土壤治理方案,从而影响了土壤的治理效果。有的地区对土壤治理、修复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负责土壤治理、修复工作人员没有履行自己的责任义务,没有起到监管作用,势必会造成土壤修复治理的质量不高。另外,由于相关技术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再加上当地领导并不重视土壤修复治理工作,在此过程中,会出现修复、治理的失误,如果相关技术人员没有及时改正,也会影响土壤修复治理的质量。

2.2土地资源管理不当

当前,农业的集约化、机械化发展使得化肥、农药等物质大量使用,而能够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营养成分是有限的,剩余物质将会在土壤中不断富集,破坏了原有的土壤生态环境。工业生产更是产生了大量污染源,而且污染物种类繁多,部分企业为了经济利益,忽视土壤环境监测,肆意排放污染物,导致土壤污染。主要原因是土地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部门监管力度不够,使得一些污染现象成为常态。当前,要从国家层面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督力度,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

3污染土壤修复及治理对策

3.1物理修复法

物理修复技术是根据土壤中污染物的物理性质,采用适宜的物理方法将污染物分离,实现土壤修复的目的。这一技术在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土壤原有的营养物质。有机物及重金属是土壤中常见的污染物,其主要的物理修复技术有热处理法、蒸汽提取法、固化稳定化法和换土法等。修复时需要结合实际土壤污染情况和修复要求等,选择适当的物理修复技术,避免不同技术的相互阻碍,同时保证土壤结构稳定。换土法是一种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不受自然环境的限制,适宜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它是将受污染的表层土壤置换成未污染的土壤,再对受污染土壤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例如,我国东北地区土壤镉含量可达56.13%,采用换土法对其表层15~30cm的土壤进行置换,然后用该土壤种植水稻,水稻镉含量相比原来降低了50%,说明换土法可以有效降低重金属污染。和其相似的物理修复技术有客土法和深耕翻土法。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物理修复技术,例如,电动力修复是一种土壤原位修复技术,该技术是在污染土壤中放入电极,然后施加电流,在电场作用下使土壤中的污染物发生转移,然后对其进行收集再处理。

3.2化学修复技术

(1)土壤淋洗技术。由于土壤中的污染物较多,可通过合理设计对土壤中的污染源进行解吸、螯合、溶解或固定,这种技术被称为土壤淋洗技术。该技术能有效回收并分离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通过磷洗剂可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降解,使土壤不会被严重破坏,且能快速恢复肥力。在生物表面活性剂和有机酸技术的帮助下,能实现酸性磷洗剂的替换,这种方式对土壤造成的破坏更小,但其修复以后很容易被污染物二次污染,这也是选择磷洗剂等技术的主要原因。(2)固化稳定化联合修复技术。在应用该方法时,需要使用大量的药剂对被破坏和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其整体修复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土壤被污染后会含有较多的重金属,整体的pH值会发生变化,即使进行有效治理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被再次污染后则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所以,使用该方法的要考虑能否联合使用其他修复技术,以此确保土壤拥有稳定的生态效果。

3.3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生物的功能完成污染物的消除,达到修复土壤的效果,例如在对重金属土壤修复时,效果非常的明显,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利用真菌侵染植物根系发展成共生体,能够加快植物的营养吸收速度,帮助植物的健康生长。另外真菌不仅可以根据有机酸的分泌来进行重金属离子的活化,还可以完成离子的交换,提高重金属吸收的效果。在技术实施的过程中要保证污染土壤中有多种的微生物,同时还需要使土壤污染物具有可降解的特点,在满足这两个条件之后才可以利用生物修复技术。

3.4加强土壤环境的管控

在进行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中,需要制定科学性较强的管理模式,从而使得土壤修复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方法的有效研究,切实解决各地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参差不齐的问题,同时还需要开展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污染防治方法,考虑技术和成本之间的协调性因素,从而使土壤修复行业获得蓬勃的发展。在完成这一操作之后,需要完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做好城乡规划,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本身的协调作用来提高实现监管效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协调好部门之间的职能和关系,按照具体生产的要求,制定更加科学的土壤污染生态修复方案,防止出现形式化的问题。相关部门可以在区域内部建立综合防治的示范区,以此来推动不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序进行,也可以通过修复试点的方法提高实际的应用水平。在进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要综合性地解决土地在污染和污染物类别识别方面的问题,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明确自身工作职责,起到重要的协调运用,加强和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以及交流。针对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不断地完善技术的实施模式,根据地域的特征来推动土壤防治工作的科学进行。

结语

综上所述,土壤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土壤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只有从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入手,才能选择相应的治理技术以及治理策略,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谷庆宝,张倩,卢军等.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与难点[J].环境保护,2018,46(01):14-18.

[2]高阳,刘路路,王子彤等.德国土壤污染防治体系研究及其经验借鉴[J].环境保护,2019,47(13):27-31.

[3]董晋明.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与修复效果评价[J].山西化工,2019(03):19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