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9
/ 2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施光龙

贵州省纳雍县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数学学习对于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有重要价值,初中数学教学应当具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强调构建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体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数学学习是一个由具像到抽象的过程,数学创造性思维主要指的学生形成的协调统一,开阔思路,寻求变化,从而有效的考虑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数学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形象思维、求异思维等内容。

1. 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

1.1 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有些初中教师不注重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能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没能给学生提供自主实践探索的空间,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没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围绕着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探讨解题的方法,因此造成数学教学过于枯燥。

1.2 创新性思维培养价值。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的灵活性、创新性和突破性,强调学生在常规的数学解题模式下可以创新性的解决数学问题,达到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增长数学知识能力,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数学探索实践,全面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2. 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原则

2.1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直观性、实践性、参与性与互动性的活动中思考数学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中来,给予学生展示、发问、探讨的机会,帮助学生逐步向深层次的探讨数学问题。其次,教师还要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呈现一系列丰富的数学学习素材,通过新奇的数学现象,丰富的数学故事,以及趣味性的生活数学现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好奇心,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总体质量的目标。

2.2 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初中生提高数学创造性能力的重要思维品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初中生不断的树立变通意识,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再局限于标准答案,而且引导学生找出最优化的解决问题思路。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多角度的分析数学问题,对于有独特想法的学生给予多鼓励。教师应当在数学课堂上提倡一题多解,强调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动脑筋,帮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3 丰富实践活动。数学学习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打破固定思维模式的局限性,切实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以数学活动为载体提高学习质量有重要的价值。数学课堂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给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强调以合作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方式钻研数学问题。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不足之处。例如,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组织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设置数学竞赛,数学辩论与趣味性研究活动等。教师还可以围绕着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

3. 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途径

3.1 归纳思维培养。初中数学教学是由定义、定理、公式等组成的,教师往往由例子开始引导数学教学活动,随后对数学概念、解题方法、公式定理等进行归纳总结。在这一过程上需要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注重由学生进行严格的证明,由具体归纳出一般。教师应当科学的运用概念、例题与解题等环节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首先,直观的讲解数学概念的内涵,注重通过对比、观察、分析等活动,让学生抽象出数学概念的一般属性,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数学概念。

3.2 逆向思维培养。教师可以运用书本中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培养学生的数学逆向思维,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素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知识进行逆向的运用。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先正后逆的教学方式,或者找到例题中的互逆因素,由此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促进学生打破传统的解题思路。例如,在《方程的解》教学时,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就是使方程式左右两边数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书本提出的解方程的内涵。教师还可以围绕着“等号” 促进学生进行逆向思考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等号左右两边的式是一致的,由此让学生关注等号右边的项目。

3.3 求异思维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往往是从一个条件出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数学求异思维主要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找出答案,并且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例如,在一次函数教学时应当进行必要的变式讲解,注重引导学生思考 y=kx+b(K ≠ 0,k、b 是常数)由此提出b=0、k=0 时的函数状态,由此促进学生转变对函数认知的视角。教师在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要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强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多角度的思考数学问题。教师可以运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或是一法多用的方式,达到促进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目标。

结论

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应当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知识现状出发,在构建生活化、直观化、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下锻炼学生的各种数学思维方式,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思维教学有效性,满足学生数学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 韩金丽 . 初中动态几何教学与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 [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11(25):1101-1103.

[2] 吴小美 .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J]. 学周刊 ,2014,08(12):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