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城市体检视角下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8
/ 2

新疆城市体检视角下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路径探索

马蓓

自治区城市和建筑设计服务中心

摘要:随着新疆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结构和功能已逐渐不适应“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需求。2020年,新疆通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查找城市发展和规划建设管理中的短板弱项,并辅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治理“城市病”,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回应城市居民诉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通过实际工作,认为在下一步工作中,应进一步准确把握新疆新时期新发展理念,通过“行政+技术”、“专家+公众”等手段,不断完善城市治理能力。

关键字:新疆,城市体检,治理能力


0 引言

城市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随着新疆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结构功能已不适应新时期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城市建筑和设施逐步自然老化,原有建设标准已经落后,需要改造调整提高其安全性和适用性;另一方面,城市原来的功能布局、建筑设施、空间环境已不再适应居民更高的生活需求,需要通过对各种空间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游憩环境等加以改造,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于对城市发展规律的客观认识,构建一套适合城市发展实际、常态化的体检工作机制和指标体系,通过全面查找城市发展和规划建设管理中的短板和弱项,并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治理“城市病”,是顺应城镇化发展规律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阶段性任务要求,是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有效路径。


1 新疆城市体检工作开展情况

2018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建立城市考核评价监督问责机制。2020年8月,自治区住建、发改、财政等21个部门联合发了《自治区城市建设管理体检和评估工作细则》《城市发展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市民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并建立自治区城市建设管理体检和评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机制保障。2020年11月,在样本城市体检示范的基础上,开展全区城市自体检、第三方体检工作,形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年度城市体检报告》。

城市体检工作从城市特色、交通出行、公共设施供给、公共服务、城市活力、宜居环境、城市管理、城乡统筹、城市安全9个方面共50项指标着手,通过对城市指标数据的分析、汇总,对城市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同时开展了居民满意度调查工作,从城市特色、交通出行、公共设施供给、公共服务、宜居环境、城市管理和公共安全七个方面,对居民切实关心的城市建设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2 城市体检工作亮点和存在问题

2.1 工作亮点

建立工作机制。自治区21个厅局(单位)成立了自治区城市体检和评估工作联席会议,统一组织协调推进全区城市体检和评估工作,从较高站位、较广范围统一推进城市体检工作,对城市发展从行业方面予以较全面指导。

构建指标体系。对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体检指标体系,通过保留共性指标与增加特色指标相结合,制定《自治区城市建设管理体检和评估工作细则》《城市发展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市民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为城市体检工作提供依据和支撑。

坚持示范引领。采用“样本城市+各城市体检全覆盖”模式,先行选取3个城市作为自治区样本城市,开展城市自体检、第三方体检和群众满意度调查示范工作,为全区范围内开展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

建立成果运用机制。通过向各城市反馈城市体检结果,指导城市将体检成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建立“以城市体检发现问题、以城市更新解决问题”的成果转化机制。

2.2存在的问题

数据标准不一致。体检工作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城市统计数据、相关厅局行业数据,仅少部分指标利用大数据进行校核,城市评价结果与实际略有偏差。

分析和评价方式单一。体检工作依赖于各部门对填报和录入数据的分析,工作手段较为机械,缺乏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工作智能化水平不够。

群众主观感受突显不足。公众满意度调查局限于依托社区组织开展,工作覆盖面和客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几点思考

3.1 应充分领会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的深刻含义。

总书记在2018年6月即提出了“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论断,今天中国社会已迈入互联网+的时代,需求侧的巨大改变直接影响甚至是在倒逼供给侧必须作出改变,从住房和城乡建设的角度看,近年来城乡建设工作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在发展理念上更是发生了质的改变,我国的城镇化已经进入到存量时代,一方面我们的城乡建设工作需要向更加科学、环保、宜居、绿色、精细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多年高速发展所留下来的各种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处理好需求与供给的同时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需求的转变,甚至还需要一定的前瞻性。因此,“摸清底数、掌握趋势、把握规律、找准方向”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内容。

3.2 以“行政+技术”为手段优化城市治理能力。

城市体检评估作为一种创新性城市治理模式,越来越多城市将城市体检成果与城市发展建设的政府决策、城市更新行动、城市专项治理工作相衔接。因此,首先在行政层面,需要从顶层制度方面构建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周期管理制度,面向城市发展建设运行的全过程,构建监测、评估、预警、反馈的工作机制,推动城市治理工作全场景、系统化运行。其次在技术层面,需要建立融合“数据采集、综合分析、问题查找、监测预警、整治跟踪”等功能的城市体检评估信息平台,对接城市信息模型(CIM)等信息平台,整合相关数据,同时引入遥感影像数据的AI识别、手机信令分析、互联网数据抓取与可视化等新兴城市研究技术方法,通过指标设定、数据采集、问题诊断、治理清单管理等环节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流程进行紧密衔接,不断优化城市治理能力。

3.3 以“专家+公众”为补充完善城市治理机制。

城市治理涉及众多利益责任主体,需要形成兼顾政府、专家与公众视角的城市体检共识,构建“政府主导、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的多层次部门协同和多渠道公众参与的组织模式,融合城市整体发展与民众个体美好生活向往,成为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抓手和调动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的平台。首先是在城市体检的公众参与过程中,充分彰显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治理导向,客观评估结合主观评价优化城市治理能力,有效识别真正民生民意诉求所在,精准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其次是引入第三方机构、社会舆论等进行监督,通过每年持续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对人民群众切实关心的城市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以城市问题治理报告的形式定期回应社会公众期盼,让市民积极参与到体检及后续监督、完善工作中,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在城市里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度,形成合作共治、共同缔造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詹美旭,刘倩倩,黄旭,等.城市体检视角下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机制与路劲[J].地理科学,2021,41(10):1718-1728.

[2]姚世谋,周春山.新常态下我国规划建设的主线思维[J].公关世界,2016(15):68-71.

[3]张文忠,许婧雪,马仁峰,等.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内涵、现状及发展导向--基于居民调查视角[J].城市规划,2019(11):13-19.

[4]石晓东,杨明,王吉力.城市体检:空间治理机制、方法、技术的新响应[J].地理科学,2021,41(10):1697-1705.

[5]李昊,徐辉,等.面向高品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城市体检探索-以海口城市体检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5):70-76.

[6]谌丽,蒋雅卓.社会满意度调查在城市体检和评估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2021,41(10)1729-174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