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8
/ 2

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研究

刘黎

深圳市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侨香学校 广东深圳 518040

摘要:单元课程是体现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历史教师要从历史课程的单元体系开始,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通过整合历史课程使得教学活动开展得更为有序,从而体现更为统一的历史知识教学,真正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高效化。本文根据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问题;策略


一、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单元教学设计的价值认知不足

虽然我国新课程改革明确规定了历史的五大核心素养目标,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转型,而历史课堂教学的转型是一个大问题,需要历史教师的积极探索。在当前的历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历史教师不了解单元设计在教学研究和课堂实施过程中的意义,不具备单元教学设计意识,而且不了解单元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设计的关系,认为平时只需要设计好每一节课,只关注课时的教学设计而忽视了单元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无法建立全面的历史理解体系。

(二)对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理解不透

单元教学是以单元为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境,优化组合教学内容,围绕特定核心知识点构建三维知识结构的系统教学。课程目标是宏观层面,课时目标是微观层面,单元教学是介于宏观课程和微观课时之间的中观层面,它是连接课程标准要求和课堂教学的桥梁。核心素养背景下单元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帮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逐渐形成符合当下教育发展的课程目标设计,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由于不理解单元课程设计的意义,错误地认为课程单元就是课堂单元,在备课时,认为不同课时的教学内容简单叠加后会形成一个单元,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分散,没有必然的相关性。

(三)对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水平不高

单元课程设计强调系统性和互动性。因此,在单元设计中,初中历史教师应注意整体教育过程的统筹规划,协调情景设计、问题衔接、任务驱动、数据筛选、沟通合作、课程评价等多个步骤,构建整体课程活动。然而,由于部分教师不具备单元课程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他们并不了解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不知道如何规划和整合单元课程,如何设计单元课程活动,以及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纳入单元课程设计,从而降低了课堂的有效性。

二、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整合教材内容,开展系统性单元教学

学生系统性的接受历史知识教育是在初中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到历史知识,可能会对对庞大的历史知识结构所震撼,因此,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造成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理解障碍,使学生无法构建系统的历史学习网络系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始历史知识的学习,正确的认识历史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教师们应深入地研究课程,并仔细理解编辑意图,以整合其他与课程有关的教学资源,并进行创新运用,以便于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彰显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个性化,并促进课程内外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使教育过程更加系统化。教师在以单元为核心,开展小单元历史知识的课堂教育时,首先需要根据大单元的主题设计小单元的教学原则,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以体现小单元课程所具备的系统化特征。这样不但能够更有效地辅导单元课程,也同时能够协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体系。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一课的历史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深入探究隋唐两朝的社会背景和相关知识内容,以及能够吸引学生的故事,再结合教材要领和教学目标,确定本单元课程的教学重心和难度,以便于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课堂设置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从单元教学的视角出发进行历史教学设计,不但能够将具体的内容系统化,同时,学生也可以更加清楚的学习到隋朝和唐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相关历史知识。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的构建之前,必须有计划的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既要明确单元教学的主题,又要优化教学方法,从而体现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整体性。

(二)运用网络资源,开展现代性单元教学

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之前,首先必须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阅读,结合教辅工具,围绕单元的主题,开展教学设计,这样可以把握单元的核心知识,更好的融入其他教学资源,例如,现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手段被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初中历史教师也可以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能力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合理融入互联网等教学资源内容。如今,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极大促进了教育信息的传递,历史本身又有着十分明显的厚重性与严肃性,若教师能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实际的历史教育过程中,重新设计课堂教学,革新课程形态,充实内容,将能更加高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历史教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利用单元导读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课进行课堂教学时,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着重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通过收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重要发明及发明者有关的图文资料和纪录片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科学家的故事,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内容,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以此营造课堂情境,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相关科技成果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家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性单元教学

初中历史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不可以脱离实际。如果单纯依赖理论知识支持,脱离了实际,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无法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历史教育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更多的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获得启迪,使自己获得更好的成长。同时,引领学生了解社会热点,关心社会时事,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历史常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历史教育更加生活化。而课本中介绍的历史事物往往离我们生活很遥远,会影响学生的历史认知,所以,对初中历史课程来说,在单元课程设计中,既要充分体现可操作性,也要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关注社会、链接生活,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冷战结束后的世界》这一节课的历史知识时,这节课的历史所处时期离学生当前所处的时期相距比较近,本应当更有利于学生对历史有关知识进行掌握,但是因为这堂课的历史知识范围涵盖了全球较多个国家,且具有强烈的国际性,因此学生们在学习时往往无法更清晰地理清课堂教学内容,所以,教师们必须事先和学生说明这节课的历史背景,比如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等,以提前使他们对这节课的历史知识有一定认识,从而有助于他们更深入认识冷战思维时期各国的世界地位。随后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关心中国当前的世界地位,促使学生关心全球形势,让其了解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从学习历史到关注思考现实,实现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

结束语: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知识具有新鲜感,会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了解,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这种良好的学习情绪,进行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因此,应以单元教学的视角,对教材资源进行协调与重构,既能突破各单元的局限性,又能使历史教学系统化、完整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组织历史教学,根据思维迁移的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自觉渗透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历史观,不仅保证初中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帮助学生开阔了视野,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翠霞.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07):93-94.

[2]刘延东.基于构建主义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J].东北师范大学,2017,21(8):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