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语文要素的策略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8
/ 2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语文要素的策略指导

王楚

福建省福州市青口镇傅筑小学 福建省福州市 350119

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不仅是三大主科之首,也是考验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最多的科目。在新课改的目标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们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注重落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要素的教学理念开始向各小学普及并且提出要求,教师们应当在各自的教学课堂上突出重视培养锻炼各种语文学科要素。教师和学生要明确清晰培养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性,相互配合,在课堂上培养锻炼各种语文学科要素,这样的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可以更具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要素;策略指导

运用语文要素,可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各个层面的能力,例如文本分析、空间想象能力等,从而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为实现“以生为本”的目的,我国大部分的小学语文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都有明显的提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各个时期的重点和主要课程内容,把语文要素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分类,从而为当前小学语文学习活动提供明确的指导。

一、注重体验,创造性复述

  语文学习的形式包括阅读、听讲、讨论、探索、实践等,但这些过程都要学生亲身体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第三单元主题为民间故事,语文阅读要素为“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正在不断成长,因此思维十分活跃。指导学生采用角色转化的方式进行创造性复述,更能迎合学生的特征与需求,并衍生出更灵活的单元阅读教学方法,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也有助于阅读习惯的培养,感受故事中人物的价值观和情感。以其中的《猎人海力布》为例,教学时,在带领学生基本了解故事梗概后,引导学生发现劝说乡亲们搬家的这一矛盾冲突点,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运用创造性复述的方式“复刻”。期间需要学生转变角色代入到故事中的海力布身上来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为了让复刻演绎更加具体,学生需要抓住人物描写的细节,比如海力布的急切和乡亲们的固执,将复刻演绎从第三人称的阅读转变为第一人称的故事表现,与文本深层次互动,站在海力布的角色上通过对话的方式劝说大家离开。课文中的人物基本可以分为海力布与乡亲们,因此角色转化也有着两个方向,学生既可以代入到海力布身上焦急地尝试着劝说乡亲们搬家,也可以代入到乡亲们身上思考海力布所说的真伪,从一开始的不相信,到最后看到海力布变成石头,过程中的想法和说法都可以通过角色代入的方式与人物对话,找到创造性复述民间故事的乐趣所在,让学生掌握同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互学”是强调学生之间应当开展相互学习,共同对学习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开展学习小组的方式是实现“互学”的其中一种教学方法,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们共同学习,一起参与讨论和研究。开展学习小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每个人的想法,推动课堂问题的解决和教学秩序的推进,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把更多的教学精力放在带领学生攻破难题新题上。“互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让学生们在内部间通过大家的能力,一起解决在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进步。

例如,教师在上到《5小公鸡和小鸭子》时,可以对班级里的学生们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小组内合作学习。本篇课文的小组学习主要重点在于学生们要理解七个新词,借助拼音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课文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小公鸡与小鸭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正好对应学习小组的相互协作、共同学习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团队学习的模式,相互帮助一起学习,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乐趣,促使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让“互学”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顺利地开展。

三、融合探究情境提高语文要素讲解效果

把握语文要素有助于学生开展对于课文的学习,无论是解读课文中心思想还是把握情感都有重要意义。学生对于语文要素的理解主要基于教师的教学,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善用各种方法,为学生创造生动的探究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吸收语文要素,并将之融合到具体的课文中去学习和落实。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倡合作、自主和探究的学习与实践,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口头表述、分析思考、提问和反思,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主动融入语文要素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使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从多个方面来考虑文章的题目和表现手法,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让小学生自由地去探究;在归纳课文各个章节的重点部分时,通过对各个阶段所掌握的中国元素有一个总体的认识,逐渐增强其对语文的知识认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协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引导有困难的同学,在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后,逐渐终止辅导,让他们运用自己的学习技能去解决各种问题,并不断总结自己的优点。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四、课内外的连接

为有效落实语文要素,让语文要素引导学生高质量学习,教师需要运用更精准、更精细的教学方法,尤其要找到课内外阅读训练的连接点,通过灵活的阅读方法和引导举措,让学生先从单元课文中获得信息并掌握基本的教材内容,再将其代入到生活,在生活中引发新的体会和感悟,在达成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从课堂与生活两个角度两个层次展开学习。如第六单元主题为“舐犊之情”,讲述父母之爱,语文阅读要素为“体会场景与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在《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不管是场景还是人物,细节部分的刻画非常鲜明,如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七八十个女人、七八十只灯泡描写了母亲工作场景人多、昏暗、热;利用女人们的口罩上黏附着褐色毡絮、肩膀与背心也变成了褐色等,描写了工作场景的脏杂乱;询问作者的老头也放不下手里的活,工作忙;背直起来、转过身、眼神疲惫和龟裂的手指等都表现出了母亲工作的辛苦。在带领学生理解掌握单元课文后可以就父母之爱这个话题,让学生寻找自己在生活中相关的细节部分,可以是父亲或母亲吃饭的场景、生活中一直未变的习惯、总爱对自己重复的话、记忆中父母外貌的变化、母亲的唠叨、父亲的严厉训斥等,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自己生活中关于父母的那些细节,并试着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一下当时他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活动,感受父母融入在生活常态中的爱。

结语: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非常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拓展自身的知识量,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今后的语文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清仪. 单元整合落实"双线"教学,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第八册为例[J]. 成功密码:综合版, 2021(4):2.

[2]陈敏华(策划/执行). 以"阅读"撬动"语文素养"——聚焦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学生阅读[J]. 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