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8
/ 3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实践探究

朱艳平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教育集团五象校区 530201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研究在初中阶段运用项目式学习提高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有效途径,认为项目式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等。通过具体实践,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具体实践提供一些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综合性学习活动课 实践探究


通过对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梳理,不难发现综合性学习课程编排有序,六册书中共涉及15个综合性活动。七年级和八年级每学期涉及3个综合性活动,九年级共涉及3个综合性学习课。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内容涵盖了对初中生阅读兴趣、文学文化兴趣培养,美德培养等,同时关注初中生的交友、互联网使用,也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本土地域文化等,最后对初中生活进行回顾和总结。

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真正体现了语文、生活、文化的联系,是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中,学生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查阅资料、采访、调查实践等方式,力求通过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综合性活动的特点,项目式学习可以实现静态知识的动态流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求知热情和合作精神等。

一、项目式学习的特征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学生提出一个项目构思,通过调查研究、文献分析等多种形式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综合性、活动性的教育实践形态。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围绕项目,走出课堂,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项目式学习强调项目来源于实际生活,以项目为载体,以问题为驱动,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强调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学生可以体会到研究的艰辛与快乐,拓宽知识面的同时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项目式学习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全面提升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语文作为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通过真实情境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语文学科更注重考查在真实生活情境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项目式学习因其独特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互助协作能力及道德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下针对一个主题设置项目、分工合作、实践研究、分享总结的过程,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将语文知识与实践结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知识视野等。

三、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实施策略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部编版教材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合编,拆分成各自独立的板块,力图改变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研究大于有效施行的局面,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有的作用。但是,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自提出以来一直是语文基础教育改革的难点,这其中主要原因在于综合性学习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导致一部分教师对综合性学习认知含混;又因为学年课时有限,很多教师没有重视综合性学习板块的教学。所以,相比识字、阅读、写作教学而言,综合性学习教学没有引起太多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综合性活动课应做到活动设计灵活,优化活动结构,提高活动效率。在教学中,本人尝试以项目式学习为主,以综合性学习为突破口,进行多种实践,力求融入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本人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运用项目式学习有效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项目式学习中,有着共同目标的一群人一起交流与碰撞,一起分工与互助,一起研究与共享,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项目式学习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自主组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活动规划、调查问卷;利用网络、图书馆搜集资料;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数据统计,科学分析;展示成果,分享收获,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以《天下国家》为例,本人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标定为积累有关爱国的诗词、故事、名言、经典歌词,培养讲述能力和朗诵能力;在活动中学习检索、搜集、分类整理和研读资料,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深刻理解“天下国家”的丰富内涵,激发爱国热情。

活动分为“激发心智:爱国人物故事会”“陶冶心灵:爱国诗词朗诵会”“启发心智:爱国名言展示会”三大板块。本次活动将具体的行动任务分布给学生,由各小组制订“爱国人物故事会”活动评价量表、“爱国诗词朗诵会”活动评价量表、“爱国名言展示会”活动记录表。每位同学任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相同任务的同学组成同一个学习小组,每4至5个人位一个小组。每组根据“项目式学习表”以及个人能力特长进行搜集资料、成果整理、成果展示等任务分工。

实施步骤的设计体现“遵循生本、覆盖全体”。强调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下的自主学习,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以使教学成果最大化。在进行活动的创设和举办时,老师引导学生清楚活动目标,学生明确目标后充分发挥个体的特长,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自主完成活动任务,展示探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开展项目式学习加强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项目式学习强调项目来源于实际生活,由学生自己设计自主参与,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尝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项目式学习是以真实问题为情境、以活动任务为驱动,在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中达成问题解决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突出真实情境、问题解决、自主完成的特点,与部编版教材的活动探究单元的设计理念完全契合。

以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需要先搜集资料确定研学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近距离实地走访南宁特色传统文化,小组合作完成编撰《广西特色传统文化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研学报告,合作完成广西特色文化内涵分析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现状表等,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学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不断查阅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广泛的实践活动,转变学习方式,促进语文素养全面发展,加强对广西传统文化的深度认同感。活动中,以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加强传统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少年正是读书时》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目的为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项目式学习活动内容为结合资料夹内容填写调查问卷、通过数据发现问题,共同探讨促进阅读的方法,与同学的阅读状况对比中找差距,制定弥补差距的措施。七年级下册《我的语文生活》需要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充分认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敏锐观察社会生活中广告牌中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养成规范用字好习惯;尝试创作广告词和对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在家庭、学校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倡导低碳生活》中任务之一就是写倡议书,这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家庭、学校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君子处世,自强不息——“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中制作邀请卡并修改邀请卡的错误。这些综合性学习活动无疑很好地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相连。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项目式学习模式强调了“做中学”,旨在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语文知识,并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尝试以“项目”作为学习的载体,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在多样化的项目实践活动中,发展和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通过项目式学习综合性学习增强学生对文化理解与传承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能力的一种体现。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综合性学习。如成语的积累、名著阅读、成语故事等,这些活动内容虽然在课堂呈现,但是在生活中的语言运用与交流中随处可见。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则很好的建立了生活与语文的链接,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从六册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设计中不难发现,很多内容涉及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如七上《有朋自远方来》 通过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故事等了解古人交友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交友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自我介绍让同学了解自己;在与他人分工合作完成评价表的过程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七年级下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引导学生了解孝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对父母、社会的感恩意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七年级下册《天下国家》通过让学生积累爱国诗词、故事、名言等,让学生理解“天下国家”的丰富内涵,激发爱国热情。

以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例,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在网络上自行查找广西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图书馆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广西传统文化活动项目式学习任务单》、调查问卷、研学报告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发展;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文化理解与传承,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进民族博物馆,整体了解广西民族特色文化;深度挖掘广西壮锦、铜鼓、绣球、壮族服饰等色彩特点、图案特色、历史原因及文化内涵;了解各具特色的老友粉、螺蛳粉、宾阳酸粉、生榨米粉等,加深对广西粉文化以及饮食文化的了解;走访友谊关、昆仑关、猫儿山等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走访三街两巷、河池干栏式民居、三江程阳风雨桥、钦州灵山县明清民居、北海骑楼、扬美古镇、黄姚古镇等建筑文化,挖掘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在广西建筑中的体现;实地走访了解钦州、北海、防城港渔歌体现的文化特色,了解广西民歌内容、语言风格特点等特色文化;实地考察北海建筑风格,探究北海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建筑风格特色及原因;走访柳侯祠、碑林、北海合浦汉墓群、东坡亭等感受广西多样的文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的不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再现,而是对知识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在中学阶段,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知识、领会文化精神内涵,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切实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人.夏晓菲.进深度学习的项目式学习教学策略[J].教育导刊,20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侯志中.欧琴.项目式学习: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探讨[J].中小学班主任,2022


作者简介:朱艳平(1983——),女,广西南宁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础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