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勘察问题防治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7
/ 2

水工环地质勘察问题防治对策分析

冀博

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珠海 519000


摘要:基于人们日常生活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保护水资源的工作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水工环行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而这就对人才的专业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将对水工环地质勘察问题防治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勘察;勘察新技术;研究


1 水工环地质的内容及应用范围

传统的水环境地质工作主要涉及环境、水文、工程地质等内容。水利环境地质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综合性学科,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球经济环境资源发生巨大改变的情况下,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又有新的内容被赋予,现在水工环地质工作,在传统工作基础之上又将灾害地质这一概念增加其中,水工环一体化研究成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在地质学发展方面,环境地质学成为重要的前提和基础,而灾害地质就是在环境地质当中演化出来的,在研究方面,主要将地质原因引发的地质灾害作为研究的重点,如勘察地质灾害,对其进行评价,评估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具有的危险性,指导更加科学的治理地质灾害与工程设计与施工等。

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中,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采用耗竭资源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的方式来获取经济效益,不仅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对人类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形成极大阻碍,后经历代人的不断研究和探索,总结出可持续发展这一先进理念。水工环地质工作。和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为了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水工环地质工作方面也出现了很大改变,囊括很多新的领域,特别是城市水工环地质工作成为重要的代表。

2 水工环地质勘察问题

2.1 重要性认识方面的问题

目前,许多水工环工作人员都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存在有工作马虎的情况,工作状态不积极。严重影响着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需要管理部门引起重视。从引发该问题的原因来分析,这主要是由于管理部门没有定期开展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尤其是思想教育方面没有落实到位。同时,员工缺乏创新意识及能力,仍然在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进行地质结构勘察工作,造成了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这些都是目前在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地下水管理工作时,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

2.2 全局观念方面的问题

许多城市在开展水工和环境地质勘查时,过于注重对当前实际问题的有效处理,而没有从城市发展的长远角度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这与水工环工作人员自身缺乏预估风险的能力,缺乏全局意识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当需要对某项目进行地质勘察时,相关部门由于实际经验不足,常常把握不准项目的具体研究方向,导致与项目立项有关的决定不够正确。也会影响地质勘察工作应用价值的充分发挥,这些都是新时期水工环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另外,目前个别城市存在有过分借鉴其他地区的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方案的情况,没有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导致勘察工作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

3 水工环地质勘察要点

3.1 3S技术要点

目前,水工环境地质调查所面临的地质环境越来越复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控制和减少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员工的劳动投入。尤其是将3S技术应用于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优势更加明显,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更加高效的分析处理各种勘察数据,为其高效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遥感技术(RS)能够实时动态的进行勘察,获取的信息更加全面,大大提高了勘查工作的预见性。全球定位技术(GPS)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应用于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当中,大幅提高了勘查效率和质量。

3.2 无人机勘察技术的应用

无人机测量技术是无人机与遥感技术的充分结合,可以实现大规模测量,了解和掌握区域地形。勘察效率非常高,而且勘察过程当中不会受到地形地貌因素影响,还能深入到人力无法进入的区域进行勘察工作。但无人机勘查技术,主要适宜地表地貌方面的勘察,对于地低深部区域勘察还有很大不足存在。所以在开展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当中,无人机勘察技术应当和其他技术有效联合,才能对地表与地质深层开展高校的勘察工作,保证勘察效率和质量。

3.3 水质测试技术要点

目前,在国内外水质检测技术中,有不同分析原理的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分析方法。这两种分析方法彼此不是孤立存在,也不是对立关系,在具体分析过程当中,应当结合具体工作需求,并对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的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取长补短,选择科学有效的分析手段,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对这些分析方法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以便结合具体实际科学选择,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

3.4 科学提高勘察人员的工作能力

人才是影响水工环境地质调查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基于此,管理部门要促进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进行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必须从思想素质教育和工作能力提高两个环节对员工进行培训。目前,思想教育的侧重点应当放在坚持党的领导,以及对地下水保护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教育环节。同时,水工环管理部门可以面向社会招聘高质量的工作人才,组建一支专业的水工环地质勘察团队。另外,基于水工环工作流程的复杂性,各部门之间必须要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才能有序完成地质勘察工作,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3.5 RTK技术的应用要点

这项技术是在参考站上放置一个接收器,在移动站上放置一个或多个接收器。流动站可以是运动,也可以是静止状态,接收机在相同时间内,对GPS卫星发射的信号进行接收,分析对比基准站所获取的信息以及观测值,获取GPS差分改正值,并向流动站发送,并根据GPS差分改正值,来对流动站实时位置进行确定。

3.6 物探技术

物探技术能够对勘察工作实际获取的参数进行详细分析,提高数据精准性,而且应用过程当中成本投入非常低,不会损坏自然环境,作用优势更加明显,所以在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应用物探技术意义重大。电磁地震勘查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探技术手段,有效融合了电磁勘探与地震勘探两种技术手段。两种技术在勘察工作实际,有着不同的原理与方法。电磁勘探主要利用电磁波来进行勘探,而地震勘探主要利用弹性波来进行勘探,将两种勘查技术充分融为一体,能够大幅提高水工环地质勘察整体水平。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电磁地质应用存在很多方法,下面进行简要介绍。第一,利用联合技术开展建模,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电磁反演,基于掌握的地震资料进行模型构建,充分了解和掌握区内岩石岩性以及未知界面具体情况,提高勘查效率与勘查精度。第二,联合采集技术,此项技术将电磁勘探以及地震勘探技术充分结合起来,针对相同目标开展更加全面系统的勘察研究,获得丰富详实的勘察数据,对各种勘察结果全面的进行展示,使得勘察效率和精度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4 结束语

当前资源紧张问题越发严峻,在此背景下,更应当充分重视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发挥各种新型技术手段作用优势提高勘察效率和质量,而且工作人员还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技术素养,在工作实际当中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加强研发与学习新技术,解决传统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当中存在的各种不足,保证水工环地质勘察效率和质量,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能源供应,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子萱.水工环地质勘察问题防治对策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21(04):169-170.

[2]孙迪.水工环地质勘察问题防治对策分析[J].华北自然资源,2020(06):48-49.

[3]廖柱坤.水工环地质勘察问题防治对策[J].世界有色金属,2020(11):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