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某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介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7
/ 2

叶某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介绍

李海洋


摘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建办城函[2015]635号)等国家法规政策要求,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和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大力举措。

关键词:海绵城市;水环境;水安全

引言:近年来,叶某区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城市内涝以及面源污染水体黑臭问题;另一方面,以往相关规划未能从多专业、多目标、系统性的角度出发,以解决水安全、水环境等实际问题,因此,亟需利用新的模式来统筹考虑。海绵城市正符合叶某区的现实需求,是综合解决城市雨水及水环境问题的系统模式。

一.叶某区概况

1.区位:叶某区位于东经116°、北纬32°,地处豫皖两省金寨、霍邱、固始三县交界部,素有“大别山门户”、“安徽西大门”之称。

2.地形地貌:叶某城区地貌为砂湾地和岗丘兼有,地势平坦,总体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沪陕高速以南以砂湾地为主,海拔高程53.4m-60.0m,土壤系史河上游冲泻而来的泥沙和东部丘陵地带崩泻而来的泥土淤积而成;沪陕高速以北为岗丘地为主,海拔高程在58.0m-75.0m。

3.水文地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叶某区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叶某区境内主要有史河、马道河、石龙河、油坊河、沣河等自然河流,有人工开挖的沿岗河,史河总干渠、沣西干渠、沣东干渠穿境而过,岗区水源偏少,湾区水资源丰富。

4.土壤:叶某城区周边岗地地面组成物质以第四系中更新的网络层为主,成土田质以变质岩为主,沉积岩次之,土种有马肝土、黄白土、澄白土等,土壤养份较低,有机质一般在1%左右,全氮在0.1%以下,速效磷在10ppm以下,土层深厚,但物理性较差,马肝土质地粘重,粘盘部位高,澄白土粉砂含量高,澄性强,耕性较差。

5.气候:叶某试验区处于亚热带北部,居江淮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暖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全年平均气温为15.43℃,无霜期年平均222天,年平均降水1094.3mm。

二、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体系规划

本次规划范围是根据叶某区最新版的城市总体规划,同时考虑远期发展需要,并结合水系汇水区域的完整性,总面积约25km2

1.水生态修复规划

水生态体系分为径流控制工程和河流生态治理两部分。径流控制工程通过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达到75%的径流总量控制目标;河流生态治理工程通过对规划区内有条件改造的河湖水系的硬质化驳岸进行改造,对现有生态化驳岸河湖水系进行修复和维护,达到生态岸线恢复60%的控制目标。

2.水安全保障规划

2.1防洪规划

(1)防洪标准

近期2025年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远期2040年达到50年防洪标准。

(2)防洪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河道整治工程(“疏”和“扩”)和防洪堤工程(“挡”)。

2.2雨水管网系统规划

新建区域均按分流制进行雨、污排水系统建设。

一般地区雨水设计重现期P=2年,中心城区重要的地区及汇水区域较大的主干管处取3-5年。

2.3内涝防治系统规划

(1)内涝防治标准

内涝防治标准采用20年一遇。

(2)总体方案

根据涝区的水文特点及涝灾情况、治涝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涝区现有水系沟道、地形特点和蓄排条件,采取“疏”、“蓄”、“排”的方式解决城区受涝问题,主要的工程措施包括河道整治工程、蓄滞工程、排水渠工程及排涝泵站工程。其中,治涝工程包括蓄滞工程、排水渠工程及排涝泵站工程。

3.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3.1点源污染控制

(1)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

(2)规划保留涡北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2万m³/d;规划扩建涡南现状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8万m³/d,远期扩建至13万m³/d;规划新建南部新城污水处理厂,远期规模5万m³/d

完善污水管网系统,提高污水收集率,补水及提高补水水质。

(3)再生水回用:近期中心城区再生水回用率不低于43%,远期不低于48%。

3.2面源污染控制

通过源头低影响开发设施削减面源污染负荷,面源污染负荷削减率可达到35%-45%。

3、河湖水质提升:规划65ha人工湿地对处理厂尾水剩余污染物进行处理。

4.水资源利用系统规划

4.1雨水资源利用率

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为不低于10%。

新建分散式蓄水池、蓄水罐容积17.5万m³。

4.2利用方式

在小区、市政道路、工业园区等建设雨水的集蓄利用措施(蓄水池、雨水罐),用于道路、绿化浇洒。

在公园绿地等场所,通过增加小型雨水调蓄塘等景观小品的同时,集蓄雨水。

三、海绵城市总体建设指引

叶某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示范区为样板,其他区域逐步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涉及水生态系统、水安全系统、水环境系统以及雨水资源化系统,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6种低影响开发技术,整体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SS削减率达到45%,最终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

水生态方面:新建和改造下沉式绿地面积193.17ha,透水铺装面积318.82ha,绿色屋顶面积97.64ha,其他控制容积6.15万m3,整体实现7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

水安全方面:雨水管渠设计标准2~5年。

水环境方面:内河水质达到Ⅳ类水体要求;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按SS计,到2040年达到45%以上。

水资源方面:有条件的小区需布置雨水罐,新建小区必须布置雨水罐,建设景观调蓄水体,用于小区的景观绿化和道路喷洒等,新建绿地需建设湿塘、人工湿地等进行收集和利用,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率2040年达到4%以上。

四、对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建议

4.1对总体规划的建议

(1)开展低影响开发专题研究;

(2)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纳入总体规划,中心城区的目标为75%,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25.5mm。

(3)根据本规划提出的海绵管控分区及相应的建设指引(特别是强制性指标),在总体规划中予以明确。

(4)根据本规划提出的近期重点建设区域(如下图所示),在总体规划中予以明确。

4.2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建议

根据本次编制的《叶某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建议针对近期重点建设区域开展海绵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应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确定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将详细规划所得重点区域范围内各地块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强制性指标纳入地块指标体系,以指导下层级规划设计或地块出让与开发。

结束语:为系统性推进叶某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本次编制叶某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将其作为综合性、全局性的规划,突破涉水单项规划和局部规划的限制,统筹海绵城市建设总体工作,使之成为指导涉水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指引生态功能定位及布局、径流控制、水污染控制、水资源的综合统筹利用等,为下一层次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从而科学有序推进叶某区海绵城市建设,为叶某区的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参考文献

[1]许申来.北方季节性降雨地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经验探索.给水排水, 2019, 45(5)

[2]魏婷.应对不同降雨的海绵城市规划方法探讨——以成都市双流县城市拓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城市规划,2016,40(3)

[3]张车琼.海绵城市规划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分解方法研究.给水排水,2017,43(8)


作者简介:李海洋(1994-),男,安徽合肥人,学历:本科,目前职称: 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给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