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统考前考生心理调适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美术统考前考生心理调适策略探析

王春光

吉林省延吉市春光文化艺术中心 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高考美术生在每年的高考前半年左右会参加本省的美术类统一考试,统考前考生往往会比较焦虑,状况频发。针对此情况,本文以考前考生心理调适策略为切入点,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背景因素,并从考生、家长和学校三个不同层面提出可行的考生心理调适策略。

关键词:考生;心理调适;心态;沟通;策略


1 引言

高考美术生不同于普通文化课考生,他们不仅要学习文化课,同时还要学习好美术专业课,相比文化课考生有更多的压力,也付出了更多的辛苦。在每年美术类统考前,考生往往会有紧张、焦虑等情绪,这样十分不利于考试的发挥。据笔者研究发现,引起考生焦虑不安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现对其逐一说明。

    1. 考生自身因素

大部分考生在统考前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专业课学习,对所学专业知识和考试方向及各科目考试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即便如此,或许近乡情怯的心理原因,考生对考试存在的未知性依然有很深的恐惧心理,导致许多考出现焦虑、紧张、食欲不振、失眠、甚至健忘的情况。

还有一部分考生是对自身所学专业课没有信心,有些是因为学习时间比较短,专业课练习不到位,专业课技巧修习不精,对考前的相关信息了解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使得部分考生存在考试畏难情绪,更有甚者,考生几乎要临阵脱逃、不想参加考试的情况出现。

还有一部分考生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这主要源自对自身的价值认同感不足。还有因为他们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进行一定的规划,这势必令其产生担忧情绪。当然,适当的忧虑是可取的,过分的担忧就是杞人忧天了。

    1. 考生家长因素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有高考生的父母一定对这句话深有体会,他们不仅要忙于自己的工作,更要时刻关注家里考生的学习和心理状态,这本是正常的状况。但遗憾的是,有些家长因为过于忧虑考试的问题,担心自己的孩子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水平,整日忧心忡忡,搞得跟自己就要进考场一样。家长在这种焦虑不安的情绪支配下,往往会脾气暴躁、易怒、喜怒无常、做事不专注等。这时,不自知的家长已经把焦虑的情绪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考生的备考情绪,甚至影响考生考试的正常发挥。

    1. 考生所处大环境因素

面临人生重大考试时,大部分人都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正是因为这一特定因素,许多考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的干扰磁场。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同学、朋友,也可能仅仅只是即将一同奔赴考场的陌生人,在他们彼此的身上,考生们嗅到不可言说的紧张或惶恐,这更加剧了他们内心深处对考试的担忧和恐惧,这是非常危险的情绪。

综上,考生若长期处于这些因素的干扰之下,对于他们在考场上的正常发挥、甚至超长发挥都是极大的阻碍。据此,本文试提出一些可行的美术统考前考生心理调适策略。

  1. 美术统考前考生心理调适策略探析

根据上文对引起考生焦虑因素的分析,焦虑源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因素,即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和周围环境因素。以下笔者将从考生自身、家长和学校三个不同层面来分析,提出如何对考生考前心理进行调试和干预的相关策略。

    1. 考生层面

      1. 端正考试心态,常做积极心理暗示

在面对大型考试时,考生适度的紧张可以更好的促进考生对专业课的认真学习和操练,但是过犹不及,这时考生需要正视自身即将面对的考试,要对考试有更多的了解,要端正考试心态,即以平常心看待它,才能有考试时的泰然自若,才最有可能发挥出平时训练时的专业课水平,更乐观的期待是能有超水平发挥,以期取得理想成绩。与此同时,考生应该在考前的一大段时间内不断给自己催眠,这里指的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法,即每天在心里告诉自己可以很平稳顺利地度过考试,或者对自己不是很理想的专业课学习给予更高的预判,并不断在内心中强化这种感觉。当然,这里所指的策略并不是画饼充饥般的妄想,考生应该既做积极的心理暗示,又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课训练,不能痴人说梦,这是不现实的。有心理研究表明,长期的积极心理暗示会在人内心中产生更为积极的动力和更为强劲的竞争力,因此在真正面对挑战时会更镇定,也会取得更好的结果。

2.1.2常与家长沟通

家是温暖的避风港,这是不争的事实。在紧张的美术集训备考期,考生往往大量时间都是在画室度过的,跟家人共处的时间很少,导致沟通的时间更少。但即便是这样,考生也应该抓住一切可以和家长沟通的机会,让彼此多了解,多体谅,这样考生才可能心绪平稳,精神百倍地迎接考试。比如考生可以跟家长讲一讲自己集训备考的科目是什么,很多家长在孩子参加完考试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学了那些科目,学到了什么程度,这真有些可悲。笔者认为这里考生应该主动迈出与家长沟通的第一步。让家长了解自己在画室学习的能力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谈谈自己专业课训练中的困惑或障碍是什么,讲讲自己优势的专业科目是素描、色彩还是速写,也可以把自己的画作拿给家长欣赏评析。虽然考生的家长不一定是专业的高考美术教师,但是家长对于自己孩子作品的欣赏和赞誉往往会让孩子产生强大的心理动力,这就是家的作用,是很多角色无法取代的。

      1. 多与教师沟通,获得认可的力量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考生在面对考试感到焦虑紧张时,除了向家这个避风的港湾寻找庇护和温暖,老师也可以是他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考生可以跟自己信任、尊敬的教师倾吐心中对考试的担忧和烦闷,把自己对专业课学习中的困惑和阻力向老师说明。教师在为考生答疑解惑的同时,也能了解考生的心理变化,有责任和担当的老师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倾囊相授。这样考生不仅在情感上得到了抚慰,在精神上得到了支撑的力量,也在专业课学习上找到了自信心,获得了勇敢面对统考的力量。

      1. 多与同学、朋友进行正能量沟通,营造积极备考氛围

一头孤独的狼终不敌野狗的撕咬,这里只是一个不算恰当的比喻。考生应该避免形单影只,在面临巨大压力时,同学、朋友的鼓励和信任往往是他们勇敢前行的动力。考生应该不吝于向专业课不如自己的同学传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身也能收获认可,取得成就感,这是一种积极的沟通方式。当然,考生也应该虚心向优秀于自己的同学请教,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自己与优秀的人不断缩小差距。再者,考生可以在自己很信任的朋友面前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或许朋友未能给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对考生备考没有直接的帮助作用,但是陪伴往往是很重要的支持和鼓励。在考生自身的努力,和同学、朋友的信任、支持之下,考生处在一种积极的备考氛围这样更利于他们的考试临场发挥和应对考场上的突发状况。

    1. 家长层面

统考来临前,美术专业课教师往往会收到许多家长的询问电话或短信,主要询问孩子的集训学习状态、学习成绩、与同学的相处情况等问题。不能否认,家长的担忧是人之常情,但是过度的紧张、关心和关注只能给考生增添更多的压力和烦恼,反而不利于考生备考。家长最明智的做法是一如往常地对待自己的孩子,除了对考生必要的生活上的关心,不要过度关注孩子成绩的起伏,家长应该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陪伴在身旁,无需言语,孩子也能感受到家长殷切的期盼和浓浓的爱意。家长可以抽时间和孩子聊一聊未来的职业选择,让孩子对未来有更积极的准备和期待。在孩子表现出焦躁、易怒、吃不好、睡不好的时候,家长应该更多的是理解、沟通和疏导,绝不应该指责、批评或抱怨,否则只能雪上加霜。家长应尽量为考生营造出温馨、平和、宁静的家庭氛围。

    1. 学校层面

学校是考生学习备考的主阵地,这里的学校指两个场所,一个是考生文化课学习的学校,一个是考生进行美术专业集训的培训学校。学校应担负起对考生焦虑情绪疏导和排解的责任,可以定期召开美术考生心理调适会,让考生发泄紧张情绪、寻找合理解决办法,对考生应该做积极正面引导,帮助考生树立逢考认真、考试必胜的信念。学校也要提早为考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考生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乱。最后也是尤为重要的,学校要做好对考生考前注意事项的宣传和教育,做到考前万无一失。

小结

十年磨剑,一朝展风华。面对统考的美术考生、家长和学校,只有各自都调整状态,积极备战,找到合适的应对策略,抱着努力拼搏不放弃的坚定信念,所有的一切紧张、忧虑都可以一笑置之。


参考文献

【1】赛晓光 高考心理冲关考前及考场中的心理调试【M】北京.学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