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湿疹的病因及护理干预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慢性湿疹的病因及护理干预进展

朱佳虹 杨静霞

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 214000

摘要:慢性湿疹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此病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发病后患者的皮损多呈对称分布,存在渗出倾向。慢性湿疹发病后,临床表现包括抓痕、鳞屑、血痂等病变,伴有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患者发病位置为手部居多,关于此病发病原因一直是研究重点。加之,慢性湿疹容易反复发作,发病后对患者形象影响大,故探究其护理干预方案尤为重要。本文综述近年来慢性湿疹的病因及护理干预进展,为慢性湿疹患者快速康复提供支持。

关键词:慢性湿疹;护理干预;鳞屑;反复发作

科学技术发展速速,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受精神情绪、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影响,慢性湿疹发病率有所升高。湿疹在诸多皮肤病中,占比在25.00%左右,导致患者出现此病同免疫功能、感染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1]。发病后为尽可能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除关注慢性湿疹治疗外,还需要予以患者优质有效的护理干预,以综合有效治疗,降低慢性湿疹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1.慢性湿疹的病因

湿疹是属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的一种,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丘疱疹、丘疹、瘙痒、糜烂等症状,此病具有病程迁延日久,容易反复发作等特点。湿疹发病位置多瘙痒,患者容易出现抓挠等情况,导致湿疹病情加重,影响患者恢复。关于慢性湿疹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认为此病出现的原因同变态反应有关。多数学者较为认同此病发病原因包括以下几个:(1)遗传因素。有过敏性疾病史的家族,子女出现慢性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概率较高,说明慢性湿疹发病同遗传因素存在一定关系。(2)感染因素。慢性湿疹患者发病同患者针灸感染有一定关系,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患者出现慢性湿疹的概率增加[2]。由于慢性湿疹同感染有关,因此在治疗此病上,可以结合患者病情予以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改善病情。(3)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变化,会对机体适应能力产生影响,当机体受潮湿的环境、干燥的环境等影响,或者吸入甲醛等刺激性化学物质,均可能引起患者出现慢性湿疹。(4)免疫因素。现代医学认为,湿疹的病因同免疫反应异常相关,当机体出现迟发性变态反应后,T淋巴细胞分泌出现异常,促使Th细胞的分化,Th1/Th2功能失衡,对患者内分泌功能产生影响,促进湿疹发展。(5)心理因素。慢性湿疹发病后,无论是出现的丘疹还是少许鳞屑,均会对患者形象产生影响,使得患者正常生活被影响。患者一方面由于病变位置瘙痒经常性抓挠,另一方面由于形象受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影响患者正常休息。而不良心理影响患者内分泌正常分泌,继而加重慢性湿疹病情。王奕霖[3],认为生活节奏加快及饮食、情志、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致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导致此病出现。

2.慢性湿疹患者护理方式

2.1慢性湿疹患者中医护理

由于慢性湿疹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大,因此当患者出现湿疹后需要立即予以科学治疗及护理,中医关于慢性湿疹认识较为全面,其护理干预措施应用率逐渐升高。常用的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情志干预。护理人员可以结合患者情志状态,当患者情绪过于低沉时,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积极同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将焦虑、抑郁等情绪疏解出来。情志干预中,让患者正确了解此病,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等,避免患者过于忧虑。(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病情,向患者介绍慢性湿疹出现的病因、发病主要表现、治疗手段、治疗期间注意事项等。健康宣教内容还包括指导患者不可食用可引起过敏的食物或者药物,告知患者复查注意事项等。(3)饮食干预。指导患者在日常饮食上,需要多摄入清淡食物,不可摄入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并确保食品营养搭配,适当增加水果与蔬菜摄入量,保证充足睡眠。整个治疗期间,保持贴身衣服宽松舒适,禁止抓挠。(4)药物护理。湿疹治疗起劲,患者可以充分根据自身情况,采用内服汤剂等方式进行干预,在内服汤剂期间严格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可配合中药制剂对瘙痒处进行冷敷、湿敷等,辅助湿疹治疗,改善患者病情。中医护理干预全面具体,整体护理效果理想。李小芹、崔翠平[4],以湿热型湿疹患者为例,分析中医护理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对比有较高的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低。

2.2综合护理慢性湿疹患者

针对慢性湿疹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不断丰富,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余地,进一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综合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基础上,从慢性湿疹患者每一个细节之处入手,给予患者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以进一步辅助患者病情改善、预防复发。综合护理除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用药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外,还可以根据科室的不同,增加专项性护理干预措施。例如,针对门诊患者,在患者输液治疗期间,可以予以相应护理服务,整个注射操作轻柔,并在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等。综合护理模式应用,在改善慢性湿疹患者复发情况、心理状态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金青青、李曼曼

[5],以门诊慢性湿疹患者为例,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心理状态及复发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第5个月疾病复发率、第10个月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结束语

综上,慢性湿疹的病因多样,同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心理因素等有关,患者发病后为降低湿疹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需要立即予以科学护理。近年来可应用于慢性湿疹患者护理中的护理模式越来越全面,无论是中医护理还是综合护理等,均可以从多个角度予以患者护理服务,全面提升护理质量。未来随着护理干预模式不断发展,可应用于慢性湿疹患者护理中的护理措施将更加细分化、个性化等,以为慢性湿疹患者予以全面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指南制定与规范委员会. 皮炎湿疹类疾病规范化诊断术语专家共识[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54(11):937-942.

[2]王海华. 浅谈慢性湿疹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策略[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4):91.

[3]王奕霖. 湿疹的中医病因病机[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1):79-81,108.

[4]李小芹,崔翠平. 中医护理应用于湿热型湿疹患者治疗的效果评价[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6):21.

[5]金青青,李曼曼.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门诊慢性湿疹患者心理状态及复发的影响[J]. 皮肤病与性病,2020,42(6):84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