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艾滋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桦

汕尾市人民医院 广东省汕尾市 5166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艾滋病患者中开展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中病例筛选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我医院接收的50例艾滋病患者,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将所有病例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的患者人数为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临床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最终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最终与对照组患者取得的护理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负性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治疗依从性和日常自我管理能力也显著提升,最终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及时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良好提升,增强患者的认知度和身心舒适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疾病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艾滋病;人性化护理;效果分析


艾滋病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是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所致,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身体虚弱、发热、盗汗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等,若患者病情未能得到良好控制,随着病情发展会增加多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当前临床针对此类疾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但由于此病具有的特殊性及传染性,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负担,因此会导致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降低,进而影响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2]。为此,本文中将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艾滋病患者护理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具体情况已在文中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病例选取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艾滋病患者,将入组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25例,两组患者中的男性人数各有15例/14例,女性人数各有10例/1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均值分别为(34.5±2.2)岁、(34.0±2.1)岁。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值显示(P>0.05)具备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期间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1)成立护理小组:首先组织小组成员实施岗位学习,进一步提升小组成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度、风险识别能力、健康宣教能力、岗位责任意识和护理服务态度,并在护理前全面分析掌握患者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2)认知教育:护理人员要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耐心对患者讲解疾病发生因素、日常防护方法、遵医用药重要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并通过微信平台和健康知识讲座方式进一步推广健康知识,使患者和家属能够充分认知疾病的危害性,并缓解患者和家属对艾滋病产生的过度恐慌情绪,提升患者的认知度、遵医行为和自护能力。(3)情绪安抚:由于艾滋病存在一定的传染性,因此患者在日常活动中易受到排斥,加之长期受到病情影响导致患者会出现过度焦虑情绪,所以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通过交流引导了解患者心中存在的顾虑与压力,最大限度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并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安慰和理解支持,从而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4)微信平台:通过建立微信平台管理随时了解掌握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和日常自我管理情况,并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各项疑问,给予患者正确的引导。(5)生活指导:告知患者坚持合理用药的重要性,纠正患者的不良用药行为和生活饮食习惯,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用药及饮食方案,嘱咐家属要做好监督提醒工作。

1.3观察标准

(1)两组护理管理质量、患者依从性、日常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评定,每项指标分值为10分,最终取得分值越高表示指标越好。(2)两组患者焦虑程度运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定,0-6分表示无焦虑,7-20分表示轻度焦虑,21-28分表示中度焦虑,高于29分为重度焦虑。(3)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指标进行测定对比。

1.4统计方法

此文研究数据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运用(62b526ce5c36c_html_1fd5ae32fa445ab9.gif ±s)描述和t检验,两组指标数据对比差值显示P<0.05时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观察与对照两组患者的评分指标对比差值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患者焦虑情绪和护理治疗依从性均明显改善,最终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表2。

1组间各指标结果对比情况(n=2562b526ce5c36c_html_1fd5ae32fa445ab9.gif ±s)

护理质量(分)

焦虑情绪/

依从性(分)

组别

实施前

实施后

实施前

实施后

实施前

实施后

观察组

6.2±0.2

9.4±0.6

18.6±2.3

10.4±1.4

6.6±0.5

9.3±0.6

对照组

6.3±0.4

8.3±0.5

18.7±2.4

15.6±1.6

6.4±0.3

8.5±0.4

t

1.1180

7.0420

0.1504

12.2293

1.7149

5.5470

P

0.2691

0.0000

0.8811

0.0000

0.0928

0.0000

2组间患者临床指标对比详情(n=2562b526ce5c36c_html_1fd5ae32fa445ab9.gif ±s)

自我管理能力(分)

CD4+T淋巴细胞计数(个/mm3

组别

实施前

实施后

实施前

实施后

观察组

9.2±1.1

6.3±0.6

104.3±8.2

168.2±10.7

对照组

9.3±1.2

7.2±0.7

104.4±8.3

139.1±9.1

t

0.3071

4.8809

0.0428

10.3585

P

0.7601

0.0000

0.9660

0.0000

讨论

艾滋病主要是由于感染HIV所致,多发生于青少年群体,由于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且治疗难度较大,在长期的病痛影响下会导致患者身心负担加重,进而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3]。为此,本篇文章中对其患者治疗过程中开展了人性化护理干预,最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该护理措施主要是通过成立护理小组,加强小组成员的岗位学习,可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对患者和护理工作开展全面的风险因素分析,可制定出合理性的护理方案[4]。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多方位的认知教育,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和家属的配合度,同时给予患者人性化的情绪安抚和鼓励安慰,帮助患者减轻身心负担,提升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和抗病信心。通过加强日常监护力度、用药指导以及生活饮食干预,可使患者保持良好的遵医用药行为和生活饮食习惯,最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减轻疾病对患者健康及生活造成影响[5]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将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在艾滋病患者护理治疗期间,对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认知度、自护能力和疾病控制效果起着重要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永霞.艾滋病管理治疗中使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研究[J].智慧健康,2021,7(12):132-134.

[2]于洪娟.人性化护理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3):186-187.

[3]张永霞.艾滋病患者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5):112-113.

[4]孟庆增.护理干预应用于艾滋病患者中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7):313-315.

[5]王君.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4):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