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临床效果观察

张福芝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中医医院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 165200

摘要:目的 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00例产妇分成两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将盆底康复护理用于研究组,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比较两组的盆底肌肉收缩强度和耐力。结果 对比两组产后盆底肌肉收缩强度和耐力,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盆底康复护理用于妇女产后,能够增强盆底肌肉收缩强度和盆底肌肉耐力,促进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措施;效果分析


自然分娩过程中,产妇盆底功能会受到很大影响,引起小便失禁,还会影响性生活质量。因此只有促进女性盆底功能恢复,才能确保女性健康生活。调查发现,产后实施产后盆底康复,可以促进产妇盆底肌肉功能的恢复,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产妇100例,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4月,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平均年龄(30.2±5.6)岁,平均生产次数(1.7±0.5)次,新生儿平均体重(3.4±0.5)kg;对照组,平均年龄(29.9±5.4)岁,平均生产次数(1.8±0.4)次,新生儿平均体重(3.1±0.6)kg。比较两组的普通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将普通护理用于对照组患者,指导患者独立开展盆底康复训练;将盆底功能康复护理用于研究组,要求在产后42-90d,开展相关护理训练。

1.2.1首先,指导患者开展肌肉收缩运动,护士需要教病人如何定期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主要训练病人的肌肉组织,要引导肛门周肌肉组织的训练,确保收缩频率可以大于或等于3秒,每次收缩完成后病人要有十秒的休息和放松,要持续训练20分钟,病人需要做40-60分钟/天。医务人员在指导患者锻炼时,应保证锻炼时间的合理性,确保患者锻炼的速度,并使训练强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从而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1.2.2物理治疗:使用模仿生物电刺激帮助患者盆底肌肉,护士需要在腹部和髂嵴的前端放下电极,最后设置在盆底肌肉,通过电治疗刺激盆底,逐渐增加电流强度,指导患者可以承受最大程度,每次需要持续30分钟-45分钟。患者需要每周进行两次,需要持续56-84天。医务人员需要确保物理治疗过程的运动温和,以提高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1)护理后,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收缩强度、耐力,使用手检测患者盆底肌肉收缩强度,测试患者盆底肌肉耐力,使用神经肌肉磁极训练仪测试,设置1类和2类肌纤维肌电压。

  1. 患者盆底功能恢复观察时间分别为产后60d、产后75d、产后90d。

1.4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使用SPSS24.0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卡方检验组间差异,P<0.05说明组间差异显著。

2结果

2.1产后60d、75d、90d,对比两组阴道横截面肌力数值,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阴道横截面肌力

组别

例数(n)



阴道横截面肌力



60d


75d

90d


对照组

50

2.69±0.29


2.89±0.40

3.32±0.36


研究组

50

2.86±0.35


3.56±0.42

4.67±0.63


P


0.678


0.026

0.035



2.2产后60d、75d、90d,测量1类和2类肌纤维肌电压。75d和90d后经过对比,研究组肌电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1类和2类肌纤维肌电压测量

组别

例数


1类肌纤维肌电压(mV)


1类肌纤维肌电压(mV)


60d

75d

90d

60d 75d

90d

对照组

50

5.12±0.49

6.41±0.70

8.42±0.75

6.50±0.50 6.91±0.85

7.91±0.75

研究组

50

5.39±0.74

7.28±0.80

9.81±0.81

6.75±0.51 7.45±0.93

8.75±0.81

P



0.026

0.034

0.021

0.041


3讨论

临床调查发现,妇女分娩后身体功能各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变化,尤其是女性骨盆。女性骨盆的作用主要包括帮助患者的子宫、膀胱等盆腔器官固定,骨盆的支撑非常重要,骨盆具有生理功能,主要包括女性尿便排泄、阴道收缩等。当患者盆底肌肉出现功能障碍时,容易引起一系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如阴道松弛、子宫脱垂等疾病。根据实践操作发现,普通的家庭护理不能真正解决患者盆底功能障碍,而需要结合患者自身情况确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才能保证患者自身健康。当前,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成为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它可以加快患者盆底功能恢复,减少患者出现后遗症,还能让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操作。本次研究,将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成两组,并给予研究组患者盆底功能康复训练,结果表明,对比两组的盆底肌肉收缩强度以及耐力,研究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分析,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盆底功能康复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盆底肌肉收缩强度以及耐力,促进患者盆底功能康复,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芳,钱永华,林丽.盆底康复操锻炼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 ,30(12):97-100.

[2]赵飞飞,江江,彭娟,等.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 ,28(32) :5361-5362.

[3]肖华英,冉光银.护理干预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 ,20(14):125-127.

[4]黎培培.康复锻炼护理对盆底功能性疾病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 ,24(4):112-115.

[5] 赵耀, 陶艳萍. 观察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效果[J]. 2021,17(25):85-86.

[6] 赵丹丹. 护理干预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 养生保健指南, 2017, 27(03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