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的放射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2
/ 2

急性肺栓塞的放射诊断分析 王文武 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肺栓塞患者。对临床体征、血气、心电图、胸片或多层螺旋CT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症状发生率、血气分析和心电图分别为50.0%(20/40)、55.0%(22/40)和50.0%(20/40)。经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03、7.294和6.292,P<0.05)。与螺旋CT或CT相比,临床症状发生率、血气分析和心电图均较低。经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14、7.034、7.842,P<0.05)。结论:胸部X线、CT或多层螺旋扫描具有诊断快速、敏感性高、易于接受等优点。对肺栓塞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字】急性肺栓塞;放射诊断;血气分析;胸片CT;多排螺旋CT

急性肺栓塞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塞和肺动脉系统阻塞引起的[1]。肺栓塞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肺栓塞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生显著变化。对于高危患者,一旦出现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肺动脉瓣区原因不明的收缩功能紊乱和第二心音亢进等症状,可能会发生肺栓塞[2]。临床上,肺栓塞的准确诊断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主要是放射诊断,但诊断方法很多。本研究选择40例肺栓塞患者进行放射学诊断,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40例肺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包括25名男性和15名女性。年龄分布为27~80岁,平均年龄(50.1~4.4)岁。其中17例骨折,12例手术引起肺栓塞,3例癌症引起肺栓塞,4例长期卧床引起肺栓塞。

1.2方法

40例患者经临床体征、血气、心电图、胸片或CT及多层螺旋CT确诊。所有患者都接受了症状和临床体征测试。阳性患者有胸闷、气短、胸痛、咯血等症状。体征显示损伤部位有叩诊、杂音、呼吸音微弱、心跳加快、心壁界限延长等。

动脉气体已经被诊断出来。PaCO2为39.2~47.5mmhg,PaO2为50.3~58.5mmhg。

患者心电图的积极特征是电轴的正确偏移、分支在极端和右顺时针方向的阻滞。一些患者会出现T波倒置、P波肺和Q波病理。在X光片中,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楔形阴影,尖端指向肺门,沿肺叶或肺段分布。

急性肺栓塞患者可能有血管僵硬、眼眶征、附壁或偏心充盈缺损等症状。

1.3统计方法

SPSS140软件,采用x2检验。如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胸片相比,临床症状发生率、血气分析和心电图分别为50%(20/40)、55.0%(22/40)和50.0%(20/40)。经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03,7.294,6.292,P<0.05)。与螺旋CT或CT相比,临床症状发生率、血气分析和心电图均较低。经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14、7.034、7.842,P<0.05)。

不同方法检出率的比较分析

3讨论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临床症状轻微的患者往往会失去诊断。急性肺栓塞发展迅速,预后不良。因此,有必要尽快发现并处理,以防止造成严重后果。急性肺栓塞患者死亡率高,易误诊、漏诊,治疗涉及多个学科。因此,准确诊断急性肺栓塞疾病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放射诊断常用于肺栓塞的治疗。

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主要是基于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心电图、胸片或CT、多层螺旋CT等。在分析患者血气时,由于栓塞部位的肺血流量减少,肺泡死腔体积逐渐增加,肺血流量将重新分配,通气血流量比例调节不良,肺顺应性效应将降低,肺容量将减少,并可能发生肺不张,导致呼吸衰竭,大多数患者的部分血压低于80mmHg。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多为非特异性改变。最明显的变化是导联I的S波加深,导联III的深Q波和T波反转。

在胸部X光或CT检查中,患者的局部肺血管结构会变薄和罕见,有时逐渐消失,肺野透明度增加,并伴有肺野的侵袭性局部阴影[3]。可发现患者肺部充气、右下肺动脉主干增大或扭转、肺动脉蓬隆、右心室增大、膈肌增大及少量胸腔积液。在胸部X线或CT扫描中,可先评估患者的心肺状况,然后结合心电图结果,这可能提高肺栓塞的准确诊断。胸部X射线或CT检查结合心电图广泛适用于病情严重的患者的紧急情况[4]。多层螺旋CT也是一种常用的放射诊断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安全、无创等特点[5]。多螺旋TAC的直接征象是血管截断的征象,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完全闭塞。眼眶信号,主要表现为腰椎内充盈缺损,在血管中央被造影剂包围。多层螺旋CT间接征象主要为栓塞性动脉扩张、远端低血管、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扫描显示除了肺外还有其他胸部疾病。目前,多层螺旋CT已成为低风险患者的首选。在本研究中,与胸部X线相比,临床症状发生率、血气分析和心电图分别为50.0%(20/40)、55.0%(22/40)和50.0%(20/40)。经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03、7.294和6.292,P<0.05)。与螺旋CT或CT相比,临床症状发生率、血气分析和心电图均较低。经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14、7.034、7.842,P<0.05)。与其他诊断方法相比,胸部X线、CT或螺旋扫描对急性肺栓塞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良好的诊断结果。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高危疾病,多为并发症。患者因肺动脉及其分支阻塞而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多种症状,容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活动中,应特别注意治疗的有效性。在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有效的病情诊断是治疗的首要和基本内容。由于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变化迅速,早期准确的诊断往往能更好地确保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为了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断,在研究和常规情况分析中应充分应用各种高质量的检测方法。放射诊断基于放射科的各种临床检查方法,包括CT、X线、MR等,它可以通过清晰的图像反映患者的病理变化,而不会侵犯患者的身体。放射诊断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很高。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放射科的不断进步,放射诊断的工作效率和诊断准确率越来越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活动。在放射诊断中,通过检查患者的损伤部位,我们可以了解病变区域内的肺动脉及其周围分支,判断病变区域和患者肺部的受影响区域,并有效评估肺栓塞的程度和位置[5]。在这项研究中,对患者的放射诊断进行了广泛分析。病灶已通过X线片、多层螺旋CT和MRI诊断。

综上所述,胸片、CT或多排螺旋CT检查方式具有诊断快、敏感性高、易接受等优点对于急性肺栓塞疾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汪铮,陈孝谦,李秀.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2):255-257.

[2]聂薇薇,陈斌,王升忠,等.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诊断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5):826-828.